中國最被忽略的鍋仔大省,吃肉第一名! 2025-04-22 17:32 eatwithchina 本週活動推薦:① 春日單車大作戰② 哪吒敖丙親子甜蜜對決! 報名活動新增微信ewc007 湖北人的鍋仔, 能裝下整個世界 湖北,中國早餐第一大省。這裡的熱乾麵、豆皮、牛肉粉、燒賣令人著迷,吃過一次便讓人魂牽夢繞。但這當然不是湖北的全部,如果你問一個湖北人,日常吃食中最愛的是哪一個,他們大概會指向桌子上冒著熱氣的—— 鍋仔。 鍋仔,在湖北人的口中,也叫“鍋子”“吊鍋”“火鍋”,下面一塊酒精塊點燃加熱,上面一口鍋咕嚕咕嚕地持續加熱,鍋裡食材的香味飄滿個房間,這是湖北人一日三餐中最隆重,卻也最常見的吃食。 鍋仔,湖北人一頓正經好飯的半壁江山。 圖/廖導 萬物皆可鍋仔!在鍋仔裡,藏盡了湖北風物,靠水近的荊州,婚宴桌上少不了甲魚鍋,甲魚膠質裙邊經過燉煮,彈軟粘牙;把宵夜吃成全民運動的武漢,雞爪鍋、魚泡魚籽鍋、豬彎彎鍋(豬的膝蓋骨)是夜市江湖的“刁角狠貨”;十堰房縣人,每年冬天必吃臘蹄子燉粉藕,臘月的山風吹出來的香味,找不到替代品。 隨時隨地可鍋仔!吃鍋仔不分場合地點,無論是自家烹飪還是出門下館子,無論是正餐、宵夜甚至是早酒,席面擺開桌上必然有鍋仔,一個鍋仔只是打底配置,三五個鍋一起上桌更是十分常見,逢年過節,甚至整桌菜大半都是鍋仔。 鍋仔的鍋不算大, 一桌能裝下很多口味的鍋仔。 圖/廖導 親友相聚落座,菜還沒來,一隻不鏽鋼爐先上桌,等鍋仔端上來,有人拆開固體酒精塊,有人伸手點火,心照不宣,默契十足,一頓好飯就此 拉開序幕。 對於湖北人來說,鍋仔味,就是湖北味,就是家鄉味。 是火鍋?還是乾鍋? 讓5000萬人著迷的鍋仔, 到底有多少神奇美味? 湖北人吃飯,無鍋不成席。 這裡的鍋,指的就是鍋仔,有時一個鍋還不夠,如果是大席面,鍋仔排排坐,一鍋又一鍋。湯碗大小的不鏽鋼鍋,放在加熱的爐子上,用小火慢慢煮著,儘管是家常模樣,但從家庭小聚到紅白喜事,有這一口口霧氣繚繞的鍋仔坐鎮,才算到位。 霧氣繚繞的鍋仔,是湖北專屬滋味。 圖/廖導 對於湖北人來說,鍋仔雖然重要,但吃法、做法卻都很隨意,鍋中內容物無定式,不變的只有這口鍋本身。所以當一個湖北人說“搞個鍋子”時,主材有可能是牛、魚、羊、豬等肉類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混搭。吃的時候沒有蘸料,鍋底口味是清淡還是麻辣也沒有固定搭配,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湖北鍋仔無定式,但一定要有肉! 圖/廖導 而湖北鍋仔的隨心所欲,是湖北人直爽豪邁的性格的體現,也是湖北豐饒物產給鍋仔的底氣。江漢平原,自古以來就被譽為魚米之鄉,眾多鍋仔菜式中,三鮮鍋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鍋仔裡塞滿了新鮮魚肉打出來的魚糕、魚圓,吃魚不見魚,口感細膩滑嫩。再加上蛋餃、筍子、白菜等配菜,煮出一鍋鮮,吃完菜喝碗湯,這是湖北人從小吃到大的年味和本味。 作為“鎮場子大菜”,多數時間鍋仔的主角還是以本地的牛、羊、豬、雞最為常見。清燉羊湯、紅油牛肉胡蘿蔔、滷香豬蹄……以肉為核心的鍋仔,本質上是一道道被持續加熱的硬菜。鍋仔上大塊肉堆成的小山丘,被湖北人叫做“堆頭”,這也是區分湖北鍋仔和各地火鍋的一個關鍵,沒有擺盤講究,不談切工手法,湖北鍋仔,就是簡單,就是紮實,就是大口嚥下的純粹幸福。 肉快要溢位來的湖北鍋仔。 圖/廖導 公安牛肉鍋、黃岡吊鍋、嘉魚野藕鍋…… 湖北有一萬種美味鍋仔!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為何湖北人總惦記著鍋仔? 鍋仔的誕生,或許是源自氣候——湖北的冬天漫長溼冷,屋內比室外更冷,做飯一小時,變涼三分鐘,生個爐子吃點熱乎的才夠從容。而夏季溼熱高溫,就著鍋仔的熱湯發發汗,也更符合中國人四季的飲食的習慣。 湖北鍋仔變化無窮,一年365天,鍋仔也365變。湖北鍋仔宇宙,讓人大呼吃不完,真的吃不完。 黃岡吊鍋 一口大鍋吊著吃 要在湖北內部來個鍋仔PK,最熱鬧的屬於黃岡,這裡的鍋仔是掛起來吃的,名為“吊鍋”。一根長長的鐵鉤子掛著一口大鍋,懸空在柴炭火堆上,鍋裡山珍大亂燉,人們就坐在矮凳子上圍在鍋邊尋寶。 黃岡屬大別山餘脈,一口吊鍋幾乎能裝下這片富饒山林裡的所有美味:雞、鴨、臘肉、豬蹄、魚圓、肉糕、冬筍、菌菇……炭火烘烤下,蘑菇吸飽了豬蹄的脂香,臘肉又沾染了山筍的清甜,食材彼此接納融合,若換成小炒,得一桌菜才能將它們聚齊,而一口吊鍋就把它們完美組隊。 吊起來吃的湖北吊鍋。 圖/圖蟲·創意 嘉魚野藕鍋 野藕土豬的質樸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黃岡有山,吊鍋吃的多是山珍,和它們相近但擁有長江和豐沛湖泊的咸寧嘉魚,吃的則是水產。 野藕湯,原生態的肉香、藕香。 圖/網路 嘉魚盛產野藕,它比規模化種植的藕更細長,纖維更粗,炒食過於粗糙,燉煮卻更能入味。湖北人本就把排骨蓮藕湯當做傳統大菜,這道菜到了嘉魚,排骨變土豬龍骨(也就是豬脊骨),家藕變野藕,此外鍋中就不加其他配菜了,比起羅田麻城吊鍋實在樸素,但妙處也就是這股原生態的肉香藕香。 武漢牛肉牛雜鍋仔 小鍋燉牛雜,煙火暖人心 吊鍋的美味屬於村野自然,當鍋仔出現在武漢這樣的都市,風格就切換成市井氣息。武漢鍋仔,自由隨性,什麼主題的都有,不過牛肉牛雜鍋仔,還是人們心中的鍋仔王牌。這大概是因為武漢是碼頭城市,過去許多人要做體力活,吃食偏愛“味大色大油大”,好補充身體裡因為汗水而流失的鹽分,也夠刺激味蕾下飯。 牛肉鍋仔裡的蘿蔔,武漢人的最愛。 圖/網路 一鍋牛肉配牛雜,顏色足味道重,吃起來過癮解饞又飽肚子,又不會太貴,自然成為人氣之選。大塊滷牛肉+牛筋+牛雜熬出了紅油來,以濃油赤醬煮出一鍋滷香麻辣,底下墊著白蘿蔔、千張絲等耐煮又入味的配菜,香料氣息撲面而來,狠狠調動人的食慾。 摺疊桌、塑膠凳、一口小鍋冒熱氣,街里街坊照顧著邊吃邊聊,勞動人民在辛苦生活中給自己找到了慰藉。 公安牛肉爐子 大口吃肉,三國名城的豪氣 湖南湖北交界處的公安縣,北靠湖北荊州,南臨湖南安鄉,飲食風格融合兩省特色。一道辣乎乎的公安牛肉鍋,紅遍了整個湖北。 公安牛肉鍋也叫牛肉爐子,最傳統的做法是純牛肉不加配菜,以鹽、辣椒、胡椒、各色香料烹煮。後期經過最佳化,誕生了“牛三鮮鍋”牛肉、牛肚、蹄筋“金三角”的搭配,牛肉結實夠有“牛味”,牛肚帶嚼勁有趣味,蹄筋煮到透明軟糯,是整道菜的點睛之筆。 紅遍了整個湖北的牛三鮮火鍋。 圖/視覺中國 牛骨高湯加牛油熬出的底湯裡,還加入一份“荊沙醬”,也就是荊州本地風格豆瓣醬。這種醬在盛夏熾熱陽光下暴曬半個月左右充分發酵,色澤深紅但醬香味輕,給肉湯增鮮又不會喧賓奪主。鍋內再加入本地產的一種土蔥,襯出牛肉的微甜回味。 松滋雞鍋仔 一位巧廚娘的傳奇 “松滋人禮性大,進門就把椅子拿。先遞煙,後篩茶,吃飯要把雞子殺。”在松滋,有這麼一段家喻戶曉的待客民謠,“雞子”說的就是松滋雞。 和湖北其他地方鍋仔是慢燉菜不同,松滋雞是道考驗廚師功底的快手菜。食客來了店裡,要親自先選活雞,確認斤兩,師傅再現殺現做,以豬油香料大火快炒,再加入荊州豆瓣醬和啤酒燉煮成滿滿一鍋金黃色,片刻就能上桌。 松滋雞現殺現做,鮮嫩無比。 圖/圖蟲·創意 現殺現做的松滋雞,再鮮嫩不過,不必擔心土腥氣,雞爪、雞內臟也都入菜,但最好吃的部位是雞腿,金黃雞皮緊緊包裹著腿肉,咬一口連著筋,口感相當豐富。 恩施臘肉土豆鍋 鄂西鍋仔,無臘不歡 來到以臘貨出名的鄂西恩施,鍋仔主角自然是被稱為“土家鮑魚”的臘肉。 恩施位於大山之間,境內山嶺高至海拔3000米,霧多寡照,終年溼潤。因此和湖北其他地區做臘肉主要靠冬日的日曬風吹的“被動式”不同,恩施土家族人做臘肉,是主動燻出來的。把豬肉豬蹄等原材料,整齊地掛在火房樑上,再燃燒松柏枝條,讓木材薰香慢慢沁進肉裡。 湖北人的臘肉臘腸,也可以做成鍋仔。 圖/廖導 既然生了火,乾脆再吊一口鍋烹煮已燻好的臘肉,恩施又盛產小土豆,這就有了普及程度最高的臘肉土豆吊鍋。這道菜做法質樸簡單,臘肉切片爆炒出油,加水煮沸成濃白一鍋,再加入土豆、加鹽、辣椒和少許香料慢慢燉煮,除了有湖北菜的鹹鮮口感,還帶著巴蜀風味的麻辣野性。 等臘肉和土豆吃到見底了,還可以加些當地特產的筍乾、山菌、蘿蔔、豆腐繼續燉煮,熏製產生的松木煙火氣,是點睛之筆。 恩施特色的土家族吊鍋。 圖/廖導 湖北鍋仔江湖,門派實在太多,就算是自家烹飪,今天的做法到了明天,都可能出現新的變化,這樣的隨性或許是作為“九省通衢”自帶的包容。 不管是晴天雨天,冬天夏天,湖北人的鍋仔,都在熱熱鬧鬧地煮著。鍋邊親友圍坐,吃得歡聲笑語,霧氣繚繞間大口吞下熱乎乎的食材,額頭因為火光和熱湯冒出汗珠,臉頰被烘得通紅。 一頓飯吃到最後,哪怕筷子已停了,鍋仔下的火苗也還繼續燃著,人們絮絮叨叨聊些閒話,這是獨屬於湖北人的幸福。 鍋仔,獨屬於湖北人的日與夜。 本週活動推薦:① 春日單車大作戰② 哪吒敖丙親子甜蜜對決! 報名活動新增微信ewc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