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問成了奧運冠軍後還有什麼對手,新晉超級大滿貫男乒選手樊振東可能會告訴你:
減肥或許是目前唯一一件讓他屢屢敗北的事兒。
隨著樊振東在巴黎奧運會拿下男單冠軍後,一齊上了熱搜的還有小胖12年前的減肥日記。
誰說網際網路沒有記憶,網友輕鬆就翻出了這畫質感人,堪比出土文物的截圖。

這種在減肥失敗和減肥重啟之間反覆橫跳的遭遇,誰看了不說一句字字泣血,句句在演我本人。
關於樊振東減肥難這事,他的啟蒙教練張敏當年就解釋過原因:
一是運動員日常訓練強度高,體能消耗大,容易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二是他真愛吃,也真能吃。
哪怕隊友正深陷emo情緒,也不能耽誤給小胖帶餅。


我敢說,不管是雞蛋灌餅、韭菜盒子還是螺螄粉,就沒有咱中餐拿不下的人。
沒有人能戒掉中餐,沒有人

相信這幾年大家都有一個觀感:
但凡碰上國際賽事,中餐總是會成為那個“悄悄驚豔所有人”的存在。
比如2022年的冬奧會,馬耳他選手珍妮斯·斯皮泰裡一天炫6個豆沙包,並揚言能吃100個麻團;
每天宮保雞丁、蔥花餅、擔擔麵和麻辣燙換著點的挪威運動員,離開冬奧村前水靈靈地胖了10斤;
甚至連開幕式和閉幕式上都半裸出場的薩摩亞小哥,都肉眼可見地吃胖了。

到了今年的巴黎奧運會,自然也有這麼一批對中餐心心念唸的運動員們。
前有紐西蘭選手滿食堂找中餐,在看到餃子的那一刻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再有泰國選手發影片說想吃豆角燜面和山東煎餅,好客的山東網友紛紛留言:俺家豆橛子給你往巴黎送點!
中餐愛好者尚且如此,更別說咱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胃。
樊振東這兩天就喜提了一個新人設——食堂NPC。人人都說想要偶遇樊振東就去食堂蹲守,流動的食堂,鐵打的小胖。





中餐與酒,一次高含“金”量的出圈



而在遙遠的北歐,青島啤酒也大力俘獲了瑞典友人們的芳心。

而在巴黎,不少本地年輕人都表示青島啤酒是自己吃中餐的標配。

美食可以跨越文化的藩籬,酒精能夠拉近靈魂的距離。
我記得海明威曾說過,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而中國也有一句俗話叫做,無酒不成席。
早在2004年,青島啤酒就為促進法中兩國的經貿交流和增進兩國人民間的瞭解和友誼作出過貢獻。
今年是中法兩國建交60週年,值此之際,青島啤酒又為巴黎送上一場璀璨的中餐盛宴,讓彼此在飲食文化上的交流邁出更近一步。
作為中國酒文化長久以來的一張名片,青島啤酒攜手中式烹飪大師大董、中華文化傳播者楊瀾,打造了一場兼顧精神共鳴與味覺享受的“中法文化之光”晚宴。

以#共摘金,宴世界#為主題,以美酒佳餚宴請四方同好,傳遞中華文化的深意。
承載了品牌百年深味的青島啤酒1903,搭配中國傳統名菜烤鴨,名為“力鴨群雄”。

麥香濃郁的奧古特A系列,與甘旨肥濃搭配,烹飪出一道“鮑攬桂冠”的中西融合菜。

經由時間洗禮的青島啤酒“一世傳奇”,與大董低溫慢燉的牛排工藝,聯袂獻上“牛轉乾坤”。
讓人聯想到梁實秋曾饒有文趣地寫到:一分牛排,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領略樊噲飲酒切肉之豪興。

富含活性酵母的青島啤酒原漿,與鮮嫩爽口的生鮮打出一套完美的組合拳,屬意“蠔氣沖天”。

中和之美向來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高的審美理想,因此我們在飲食上也同樣追求內在平衡。
而青島啤酒的金獎品質,正與中華美食的精湛工藝相得益彰,讓來賓拋開了對一場宴席的既有認知,共同擁抱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也讓這一席佳餚完美釋放出文化的生命力。
法國女演員蘇菲瑪索在現場也忍不住讚歎:
“這場活動讓藝術家的心靈相遇,也讓中華文化的心遇到法國文化的心。”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橋樑的文明價值在於連通,而橋樑的至善訴求在於融通。
這一次,青島啤酒既是味覺的橋樑,將啤酒本身的風味與中華美食的底蘊相融合;
又是文化的橋樑,讓世界各國的友人在品鑑美酒佳餚的同時,能夠品味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
嶄露中國飲食背後關於時代與技法、民族與宗教、民俗與功能之類的文化價值,讓世界對中國飲食文化有了更接近本質的認識。

青島啤酒既是中國文化的名片,也是邀請函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的發展水平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綜合國力躍升的縮影,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也曾留下過“強我種族,體育為先”的口號。
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奧運會幾乎是全體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的一大寄託。
隨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文化的交流互鑑、相知相融,我們的視野也變得更為開闊,在奧運會這個供世界文明對話與交往的論壇中大放異彩。
當青島啤酒帶著中國美食出海,當奧運健兒們摘金歸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只跨越了地域與時間,也跨越了時代敘事;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運動員在國際體育賽事上勇奪桂冠、重新整理紀錄,我們的每一次舉杯既是慶祝“摘金”,也是一次面向世界的,盛大且正式的邀請。




設計/視覺 Lvv

關鍵詞
奧運
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