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歐巴救活田子坊,初代網紅地標成功翻紅

全世界遊客湧入,2個多月,它從落寞到繁華兩重天
週末下午,站在泰康路日月光門口,能看到一批又一批韓國旅遊團徒步走來。
在揮舞小旗的導遊指引下,他們走進田子坊的小門,人擠人穿過停滿居民助動車的昏暗過道,一抬頭是豁然開朗的熱鬧景象。
“대박!(大發)”幾個韓國妹子瞪大了眼,驚訝地叫出聲。
在田子坊,你能很直觀地感受到這一波旅遊經濟的熱潮。小酒吧門口坐滿了人,小吃攤前排起長隊,大白兔奶糖人手一袋……
而就在幾個月前,田子坊還幾乎是一座空城,遊客稀稀落落,大量商戶關門撤離,外國遊客不來,外地遊客不去。
如今,隨著免籤政策進一步放開,這兩個月上海街頭到處都是韓國遊客,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
藉著這波老外潮,田子坊終於復活——不僅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人流,更在改變著自身,適應著新的線下消費時代。
歐巴從新天地走來
“How much you say?(你說多少錢吧)”最近的田子坊店主們,又頻頻喊起了這句熟悉的口號。
面對老外遊客的討價還價,他們很久沒這麼忙碌過了。手機上的翻譯器早就用得很熟練,有些店員還能秀兩句韓文報數字。

在免籤時長擴大到30天后,韓國遊客成了上海各景點的主力軍,田子坊也不例外。
本土多山的韓國人,是出了名的愛走路,來到一馬平川的上海更是如魚得水。
田子坊之所以在他們的目的地列表上,一方面是早就聲名在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和新天地離得夠“近”,1.6公里步行只是談笑間。
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排完隊,穿著風衣梳著順產頭的歐巴們就一路Citywalk到田子坊來。
大白兔奶糖是當下的熱銷產品,走出店門的遊客基本沒有空手的。店員介紹說,這些人基本都會買上一斤,價格在五六十元不等。
目前在老外的田子坊攻略中最網紅的兩家店面是貼隔壁,左邊一家賣精美的歐式茶具和小瓷器,英式紅茶試喝的小杯子忙到來不及灌。
右邊門則是一家文創周邊店,主打上海特色的明信片,以及我們熟悉的各種地標元素冰箱貼等紀念品。
從新天地一路逛到這裡,韓國遊客們大多都餓了,所以對田子坊裡的特色小吃接受度很高。
拇指生煎、秘製魷魚須、老北京爆肚、成都串串……儘管他們多少也知道這些和上海沒多大關係,但也來者不拒,一家老小站在路邊擼串的畫面比比皆是。
老外天堂復活了
田子坊並不只是韓國遊客多,在角落裡站三五分鐘,你面前會走過各種膚色的老外,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東歐小語種不斷從四面八方飄進耳朵。
其中也誕生了不少有趣的新現象。比如有些國內其他城市來的中國遊客,可能想趕著這波韓潮來打卡,打扮得韓系的也有很多,而且精緻程度毫不遜色,直到和身邊小夥伴一開口才“露餡”。
在剛才提到的這些網紅店面門口,你甚至能聽到親切的上海話,阿姨們呼朋引伴,靠著兔子雕像和毛茸茸的背景牆擺出經典Pose,宛如大明星亮相。
要知道,在過去幾年裡,田子坊可真看不到那麼多上海人。退休阿姨爺叔們的思路很清爽,哪裡熱鬧去哪裡,跟著年輕人走總歸不會錯的。
這就是田子坊復活的背後邏輯——大批老外湧入重新激活了它的生命力,由此才吸引到了更多的國內遊客,好奇的本地人跟著來感受下網紅氛圍,“原來田子坊變成了這樣,蠻好的嘛!”
另一點有意思的觀察是,即便是已經2025年了,老外眼中的田子坊,仍要比本地人和國內其他城市遊客多了一層濾鏡。
對於文化相近的韓國遊客來說同樣如此,田子坊至今保留著原始的建築結構,本地居民眼中毫不起眼的壁畫裝飾,都會被當成網紅打卡點。
這一切對於他們都是如此新鮮,泰康路門外的上海是商場豪車和奢侈品,門裡面卻是穿越回上個世紀的海派弄堂生活。
某種程度上,20年前的田子坊就是這樣在老外圈走紅的。當時的商業形態和氛圍,則和後來大相徑庭。
初代網紅20年浮沉
千禧年初走紅的田子坊,首先是文藝青年的天堂。
陳逸飛1998年在泰康路210弄設立了工作室,隨後是爾冬強、王佳俊、王劼音等一批藝術家入駐,畫家黃永玉為此地題名“田子坊”,老舊弄堂掀起了文藝風。
2004年底開始,田子坊的居民開始大範圍地將房屋出租給商戶,音像店、手工陶坊、小酒吧開了起來。遊客隨之激增,其中就有大量被Smart Shanghai等網站引導來的老外。
此後幾年,田子坊內商鋪的租金開始飛漲,一輪又一輪快速的新陳代謝中,低利潤的藝術工作室、畫廊被迫遷出,高利潤的餐飲、酒吧佔據了大多數鋪面。
餐廚油煙和深夜喧鬧取代了文藝氛圍,日益激增的遊客喧鬧、闖門拍照和擁擠摩擦,讓居民、商戶、遊客的多方矛盾激化。
到了2015年,田子坊的餐飲業已經超過三成,隨後是服裝業和小商品,曾經為此地打響名號的藝術創意產業卻僅佔8%。另一方面,商戶之間的重複性越來越高,4家茶房,5家絲巾,7家老上海雪花膏……

在以安福路、愚園路為代表的新式網紅街區崛起後,田子坊更成了本地人不屑去的景點,只能做的針對老外的一錘子買賣,甚少有回頭客光顧。
在疫情中,遊客持續斷檔,房租仍居高不下,讓坊中大多商戶難以為繼。
在疫情緩和後,無論是堅持多年的老店,還是新入駐的獨立品牌,都翹首盼望著遊客歸來,終於在今天見到了勝利的曙光。
如果你現在去逛逛田子坊,會發現其中的氛圍、業態與五年前十年前又有了很大不同。
瞄準年輕人的二次元、潮玩內容多了,文化衫主打個性圖案定製,大量店家都做起了自己的小紅書、抖音賬號,直播、小影片是必備手段。
接下來的春節假期,田子坊又將迎來一波人流高峰。
田子坊正在進化,除了老外喜愛的上海風情之外,也在學著抓住國內年輕人的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