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亂象下,縣級教育已腐爛不堪

作者:阿祖老師
來源:初中物理化學(ID:czwlhx111)
文章已獲授權
最近和一些縣裡的老師聊天,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不怕累,就怕這份累沒有意義。”
聽著讓人心裡一沉,但說實話,這已經成了很多基層教師的日常感受。
在一線教書的老師都知道,現在不少縣裡的學校,
表面上是抓教學、提成績,實則越來越偏離教育的本心。
講好一堂課、帶好一個學生,本該是老師的核心工作,可現實呢?
一場又一場會議、一份又一份材料,
真正教學的時間和精力早就被“管理”榨乾了。

一、從講臺走向辦公室,教學力量被“擠空了”

曾經教書是“站穩講臺”,現在卻變成了“能上辦公室”。
在不少縣級地區的教育系統裡,管理崗位越來越多,
從教育局到學校的中層,
有的地方甚至一個小縣城幾十個編制,卻能借調上百名老師搞管理。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孩子們能見到老師的時間更少了,
學校能真正在課堂上發力的資源也少了。
更別說一些優秀老師,一旦被“借走”,幾年不回講臺,
那些原本可以影響幾代學生的人才,
就這樣被消磨在了“格式檔案”和“工作群”裡。

二、“教得好”還得看成績?老師的價值觀被帶偏了

國家早就明確要求:不能再用學生成績、升學率來評教師、評學校。
可在一些地方,升學率仍是硬槓槓,
甚至在教師職稱評審和評優評先中都明碼標註:“以教學成績為主要依據”。
這樣的導向帶來的是惡性迴圈——
為了成績,老師們壓力山大,學校把更多錢和精力砸在補課、獎罰上,
孩子們週末也沒法休息,雙休變成“名義上的放假”,實則是“變相補課”。
更離譜的是,有些學校為了“避風頭”,
會借用校外培訓機構的場地偷偷上課,打著“自習”的名號,
家長也被“自願”綁進來,彷彿誰不卷,就對不起這所學校的升學資料。

三、形式主義橫行,老師心裡苦

如果你是老師,你大機率也經歷過:
備課室人擠人,還得簽到、拍照、錄影片“留痕”;
一週七八個會議,一個比一個“重要”,內容卻大同小異;
每天接到十幾條通知,還得點名、轉發、點贊、截圖上報;
被安排參加“集體備課”卻發現只是在念 PPT、湊人數;
連圖書館老師、宿管阿姨都被叫去教室“看自習”,真是全員出動。
老師們本該心無旁騖地研究教學、陪伴學生,
現在卻變成了在各種材料裡“找存在感”。
有人調侃,現在是“主業搞形式,副業才是教學”。
很多年輕老師心裡其實很清楚:
這樣的教育不是我們想做的教育,但又無能為力。
一個老師說得好:
“我不是不願教書,是我已經快被‘不教書的事’壓垮了。”

四、誰來為真正的教育“兜底”?

我們不否認,縣級教育管理的壓力確實不小,很多局長、校長也不容易。
但問題在於,一旦教育系統也開始追政績、搞形式,
最直接受傷的就是老師和學生。
教育,不該是靠一堆檔案、會議、成績單來支撐的泡沫工程;
它應該是靜水深流,是一點點地讓孩子成長、讓老師進步,
是點亮人心的火種,而不是用來堆砌政績的數字遊戲。
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地方真正落實國家“雙減”政策,
尊重教育規律,減少非教學負擔,讓老師迴歸課堂、學生迴歸生活。
就像北京十一學校那樣,把管理權力透明化、讓教師有參與感和話語權,
也許不容易,但總得有人先邁出那一步。
結語:
教育的意義,從來都不是看誰跑得快,而是誰走得穩。
希望縣級教育管理者能真正俯下身來,聽聽一線老師的聲音,
看看孩子們的狀態,讓教育這條路,
不再是靠“形式”撐著,而是靠“真心”走出來的。
——願我們不再迷失在“表面光鮮”的幻象裡,而是重新找到教育真正的模樣。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說出了你的心聲,
歡迎轉發給同行的老師和家長們,也歡迎留言講講你身邊的故事。
我們一起關注教育,一起發出聲音。

初中物理化學(ID:czwlhx111),關注我,和20萬教師一起每日討論最新教育前沿資訊,還可免費下載各類初中物理化學教學和學習資料!

【限時12小時!內部情報解封】
2018 年貿易戰 “劇本” 重播!這三類股要複製暴漲!
歷史總是押韻的!2018 年貿易戰,稀土(北方稀土漲 35%)、農業(敦煌種業漲 40%)、黃金(山東黃金漲 25%)成 “三劍客”。
現在呢?稀土出口管制 + 農業補貼 + 黃金避險,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關注 【小百帶福財】 解密最新情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