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讀到了Joan的信:一直想要讓生活更好,但一路換工作,一路越換越差,越來越不自信……
大年初二,讀到了shmily的信:孩子感統失調,好像媽媽無論如何努力,都還是一大堆問題解決不了……
大年初三,讀到了小張的信:自己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有享受過五彩的童年,而今總想讓孩子幸福開心,但一轉眼,又發現好像養出了一身壞毛病……
一字一字讀著這些傾訴,突然覺得新年好像也並沒有那麼新。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撞上過類似的“小麻煩”,明知道這不是天塌地陷的大事,但雖小卻也能困住我們的手腳。
我的回信,是在新的一年寫下的,但建議其實總還是那老一套,雖然老,但有用的一套。
35歲,想法太多但試錯成本太高
大J好,
我是 Joan,我和老公從江浙的一個小城鎮搬到省城發展,貸款買了房還生了孩子。
起初一切都感覺還挺美好,老公工作發展好,我工作一般,但是當時自己還有小副業,整體收入還不錯,自我的生活狀態都挺好。
在老家工作的時候,自我感覺能力還不錯,經常被評為優秀員工,然後加上自己也在副業上有收入,因為自信,覺得狀態真的很好。
可是漸漸地,在新的地方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多工作上的事突然就不開竅了一樣,很多細節做的不是很好,感覺沒有發展了就換工作。
剛開始狀態也很好,老闆覺得我還行就不斷加工作量,似乎一直挑戰我的底線,就出現做的越多錯的越多,老闆就開始否定我,我也開始自我否定和焦躁。
我想那就換個工作投入帶娃吧,現在在新的公司待了一年半,略微跨行,有些工作也做的不是很到位,加上自己確實不是個很細緻的人,會因為一些粗心造成的工作失誤,每次有失誤,都會覺得特別難受,甚至覺得領導似乎對自己有了偏見一樣。
現在大環境不好,老公工作的行業是直線下降,降薪是必然的了,我現在擔心老公事業,自己事業,這幾年工作上幾乎沒什麼成就感,越來越覺得自己能力一般,甚至略有點自卑。生怕家裡收入不好了,不能更好的支撐孩子的教育。
自己很想去改變,想法很多,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感覺,自己也不是個意志堅定的人,會因為一些低階快樂沉迷,比如刷視屏,然後就這樣一天天在懊悔和自責中度過。
想學一些心理學知識,也想過好好學英語,最近甚至萌發了一種想法,覺得以後養老行業會是迎來一個爆發,自己要不要去轉行做養老相關的工作,再好好拼幾年,但是這幾年在工作上表現,覺得自己的底層其實是能力不足,而不是行業的問題,所以也不敢去嘗試,自己已經35歲,覺得沒有了試錯成本。
大J,相信你能從我雜亂無章的文字中看出我的迷茫,困惑和焦慮,如果有幸被閱讀到,還是很期望你能有給點建議,感謝。
上下滑動檢視
你說找不到路了,想法好多,但越想越迷茫,工作換了好幾次,但越換越迷茫。
為什麼我們中年女性,就那麼難找到一條平穩上升的道路,或者哪怕不上升,維持長久的安穩也好啊。
有的,我親愛的雲閨蜜們,相對安穩的,長久的,上升的道路始終有的,但這條路不容易,因為它就是跟自己較勁。
Joan,你一直以為自己想要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但其實每次做選擇時,你都選了“簡單的路”。
本來工作還挺順利的,但是老闆一加工作量,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那就換,說是換了一個更適合帶娃的工作,其實就是換了一個自己覺得能更容易一點的工作,然後是沒幹多久,怎麼又出錯了,又開始不容易了呢?
換來換去,你都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了,都開始不敢換了,畢竟35歲了,還能有多少再換一次的機會呢?
我卻一點都不懷疑你的能力,親愛的Joan,你在縣城過得很好,換到了省會也能順利找到工作,還不是一份,而是想換工作就能找到下一份,這可不是沒有能力。
就像每份考卷的選擇題都能做高分甚至滿分,能是個沒有學習能力的孩子麼?
但這個孩子每次做完選擇題就停下來了,後面的填空題,大題,看都不看一眼就覺得我做不了,我換一張卷子吧,然後接著開始做選擇題。
35歲以後的試錯成本當然比20歲高,那咱們就不要去“試錯”了,咱們明明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直接改掉就好了,一定會變好,不用試,不會錯——不管這個世界如何,你自己變好,都是那條最直的路。
Joan你每一份工作都一樣啊,只做選擇題,理由就是細節做不到位,我不是一個細緻的人。所以不敢去做後面的題,肯定做不好。
可世界上只有男人女人,並沒有什麼細緻的人,不管是什麼人,把每件事的每一個細節都確認十次一百次一千次,那他就是一個細緻的人了。
不用迷茫,也不用管大環境好不好,更不用在意自己35歲還是45歲了,我親愛的 Joan,底層能力這四個字聽起來很高大上,我的底層能力不好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讓人難過。
但真要說到底,也不過就是“我一直不願意好好去摳每一個細節,因為這事對我來說特費勁”麼?
工作不用換,Joan,摳摳細節,一切就會好的,摳了一陣子以後,你就會發現,最痛苦的階段結束了,上升期到來了,當一切都好起來以後,再決定我要學心理學還是英語,還是進軍養老行業吧。
這些想法都行,都挺好,但也都一樣,想做成,都要摳細節的啊。
我的孩子,遠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親愛的大J :
我是shmily,目前35+,養娃八年,感覺一直都在打怪,升沒升級不好說,我承認每個階段都有孩子難養的點,但是我覺得我家尤甚。
孩子是感統失調,幼兒園三年剛好趕上疫情,正好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一直斷斷續續上感統課,那會以為感統失調影響的只是大運動,沒想到上學以後,孩子專注力極差,在學習方面有認字閱讀障礙,我用盡了各種辦法,做了各種功課,學習了各種經驗,有成效,但是遠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上課不好好聽,回家不好好寫,一年級就開始交白卷,沒有哪一科是及格的,對於我自己這種所謂的學霸真的很難接受,特別是很擔心孩子的未來,怕被退學,怕考不上高中,每天都在焦慮中擔心。
工作上也到了壓力陡增的階段,我還是個北漂,父母離異還在老家,想到等他們老了如何給他們養老,我就發愁,一系列問題疊加在一起,脾氣越來越暴躁,覺得未來好渺茫沒有希望和憧憬……
上下滑動檢視
假如你能看見這篇文章,看見這句話,我想說,不著急讀下去,請你找到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能一個人安安靜靜的看下去時再讀。
準備好了麼?那開始了,請你放下手機,閉上眼睛,回憶一下,當你第一次聽到有人告訴你“你的孩子感統失調”時,你有什麼感受。
第二個問題,你第一個自己在心裡確認了“我的孩子就是感統失調”時,是什麼感受。
第三個問題,你第一次在孩子生活中,對自己說“啊,他這個做不到,那個做不好,或者交白卷或者任何事做不到,是因為他感統失調”時,你的內心是什麼感受;
而後,你也可以回憶一下,包括在給我寫這條留言的過程中,以及其他每一次你自己說出或者認定“我的孩子就是感統失調,還沒有及時治療,所以啥都不行”時,你是什麼感受。
雖然痛苦,且顯得有些殘忍,但直面傷口,戳破膿包讓它發出來,可能是有效的治癒。
那現在我們再次做一個假設,只是一個假設,假如,孩子身上現在有的所有的問題,包括專注力差、閱讀障礙,成績不好,一切一切讓你不滿意,遠遠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的表現;
假如這些表現都跟“感統失調”一點關係都沒有,娃一點毛病也沒有,就是做不到而已。你會覺得開心點麼?輕鬆點麼?還是你會更難過呢?
如果你會開心一點,你會輕鬆一點,那就扔掉“感統失調”這四個字好了;
但我猜,你並不會開心,也並不會更輕鬆,因為你在意的並不是“感統失調”,你在意的是,孩子達不到你的要求。
但我們都知道,生育是“撞大運”,人類基因到底如何拆分重組變異產生一個新的生命,別說我們當爹媽的控制不了,上帝到底能不能控制,都還很難說。
生養了一個來報恩的孩子,啥都不用操心,天生學霸,靠的純粹就是撞大運,你父母就撞到了大運——但運氣不能遺傳,所以學霸也不保證能遺傳(遺傳上的也是運氣好)。
那咋辦?我生的這個孩子就是考不上高中怎麼辦?我建議你忘掉這些遠期目標,甚至忘掉期末考試,忘掉今天寫作業要抄完這十個生字這個目標——實際上就是忘掉一切目標,忘掉一切跟結果相關的事。
從這一刻開始,你養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是為了得到任何結果——反正你什麼辦法都用盡了,掙扎8年了,你還是得不到任何想要的結果——那就認輸,認慫,認了人勝不了天,然後,做一個純粹的媽媽。
還有更重要的,當媽媽自己也要吃飯,也要穿衣,也要工作的時候,就先放一放孩子的需要,先自己吃了再來餵奶——就像每一次飛機上的安全指南一樣,當氧氣面罩脫落時,請你先給自己戴上,然後幫助身邊的孩子戴……
這就是純粹的媽媽,媽媽只是一個普通人,媽媽養育孩子,不是因為媽媽能保證這個孩子考上高中,考上985大學,得到好工作好婚姻,一生平安活到120歲……
媽媽什麼都保證不了,就算是那些世界上最有錢,最聰明的媽媽,也保障不了,無非就是多一點可能性,但只要是人生,照樣有巨大的隨機性。
媽媽做這些事,是因為媽媽愛孩子,媽媽選擇了成為一個母親,那就只關注生活,只關注此刻,我眼前的孩子需要什麼,如果我能給,我就給,如果我累了,我給不了,我就歇。
今天沒有學會明天繼續好了,最好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你能夠每天毫不費力跟娃一起完成的強度,比如每天就是一個字,然後做下去。
我的孩子以後要是考不上高中怎麼辦?在孩子8歲的時候回答這個問題,無論什麼答案都是錯的。
他的人生怎麼辦,當然需要看中考結束後的那個孩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生命,才能選擇啊。
我們放下了對結果的焦慮,陪著孩子學每天能學的,做每天該做的,做不到的就放掉,我相信這是大大提高他考上高中的可能性。
我更相信,等到他中考結束的那天,起碼媽媽是真的瞭解他的人,孩子是真的信任媽媽的孩子,在這個基礎上,一切選擇都更可能帶來幸福。
親愛的大J :
最近我總是因為他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和他發生爭吵,甚至於動手揍他。
比如他每次寫作業總是推了又推,直到很晚都開始打哈欠了才寫作業;
我也知道,孩子之所以這些習慣不好,跟家長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我一直覺得現在的教育卷的變態,他小時候也沒注意帶他養好的學習習慣,就想讓孩子多玩會兒;好多條條框框的規矩也沒有要求他非怎麼樣。
我小時候家裡窮,學習很好,小小年紀特別自律,從來不跟父母要零食,衣服也穿姐姐的,小小年紀就知道不好好學習對不住父母的血汗錢,以至於我長大後回想童年的時候,除了引以為傲的成績沒有更多五顏六色的記憶。
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我想讓他的童年是彩色的,也許潛意識裡我想帶給他跟我不一樣的童年,有點放縱他。
我現在想請問大J,我怎麼樣溫和又堅定的幫孩子樹立一些好的習慣,而不是大吼大叫棍棒打壓。
上下滑動檢視
讀了你的留言,我就開始做兩件事,第一是列一列我身上的壞習慣有哪些。
我喜歡熬夜,以前熬夜工作,後來覺得再這麼幹萬一我累死了不划算,我就改了,改成熬夜看電視劇了……
哪怕是不熬夜的時候,我也會關了燈在床上看手機,而且時間不短,天啊,這壞習慣真是太毀眼睛了。
要是沒人看著,我吃飯也愛刷手機,我還特別愛吃零食,吃完影響正餐那種……
額,當然我這些壞習慣也怕我媽嘮叨,她從小就對我很嚴格,對生活學習的各種好習慣的培養不遺餘力——你看,照樣不妨礙一大堆的壞習慣陪我到了40歲。
那當然就是按照小張你的想法,列出我自己的壞毛病以後,就換一張紙,一項一項對應著思考,我有這個壞習慣,到底是我爸媽以前做錯了什麼呢?
我喜歡熬夜——一定是我爸媽小時候不讓我熬夜我叛逆吧?
我喜歡關了燈看手機——一定是我小時候爸媽總要我節約用電,搞得我覺得上床必須關燈,連保護眼睛都不重要了吧?
我喜歡吃零食——一定是因為我媽管太嚴,我爸又管太鬆,所以……
所以我要是敢讓我爸媽看見這張紙,你們猜猜我得請假幾天不能寫文章見你們……
哈哈哈哈,我都能想象出我媽恨不得用白眼把我甩出銀河系的表情——你搞搞清楚好吧,自己嘛不學好,竟然敢攀扯到我頭上來了……
我也算活了41歲,遇到過聽說過數不清多少人了,但我從來沒有見過,甚至也沒有聽說過有任何一個人,是沒有壞習慣的。
假如有,那一定是你們還不夠熟,他的壞毛病,你還沒有看到罷了。
但為啥孩子不能有壞毛病,或者有了壞毛病,我們就一定要看不下去,非要讓他改掉不可呢?假如我們換一個標準,孩子身上這些壞毛病,換到你閨蜜身上,你也會每看到一次就生氣的不得了,還非要逼著閨蜜改掉麼?
一定不會吧,凡是這樣做的人,就根本沒有人願意跟她成為閨蜜了。
孩子有壞毛病挺正常的,這壞毛病也不是因為你管教不好,想要給他彩色的童年才搞出來的,就是管教再嚴格的家庭,養大的孩子一樣有各種壞毛病,我們是人,不是神仙,更不要說中國人都相信,連神仙都有自己的壞毛病了。
這些毛病裡有一些可能確實要改改,但大多數,隨它去,提醒一句就好,不願意改就不願意唄。
寫作業拖延這點可能要改,這個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還會影響父母的生活作息,那咱們就盯著一件事情來搞。也不要找我以前沒有管好這種原因,無論原因是什麼,現在都一樣要重頭搞定。
你問我怎麼樣才能溫柔堅定地幫孩子立規則,我猜在你的想象中,媽媽做到了溫柔堅定,孩子就一定心悅誠服,馬上改正了。
其實真不是這樣的,在我家也不是,在我家也是我溫柔堅定,女兒撒潑打滾……我接著溫柔堅定,我女兒轉身就走……我還是溫柔堅定,我女兒一邊罵罵咧咧,一邊煩得不行,最後自知不假裝答應的話,這事兒完不了,所以嘴上說:媽媽,我錯了,我會改的;但下一次難保還是會犯。
這就是溫柔堅定的真相,我認定這件事必須要做到,但大發脾氣不能持續,只能換成“非暴力”的方式表達,你這樣做媽媽不高興,你必須改掉;然後堅持下去,一直到孩子認識到,他肯定磨不過你。
親愛的小張姑娘,你是一個很棒的媽媽,你給了孩子一個彩色的童年。只是別忘了,彩色裡是包括黑色、灰色和其它我們不喜歡的顏色的;沒有這些的童年,也就不叫彩色的了,對不?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十分感謝大家的信任,從去年開始我的樹洞回覆頻率也慢慢變高了,另外,我發現,只是把自己的問題寫出來,是找到自己“解藥”的第一步,能幫自己卸下不少的迷茫疲憊;
想找我傾訴的,隨時掃下面二維碼,我在那裡等你們👇🏻:
昨天推薦了雅萌美容儀,擔心大家不能堅持還弄了個打卡群,希望大家都可以不費力地堅持,慢慢就變成“習慣成自然”。分享了一些美容心得後,還是轉回了老本行😂
這段話也是想和你們分享的。這個世界上最快的捷徑,就是“毫無費力“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