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不再看好國內市場?誰說的

現在外資都不怎麼看好國內市場了麼
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好像這一年來都沒停止過
早在年初,我們就不止一次聽過類似外國人集體離開上海、拋售上海房產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最近在網上搜索關於“外資撤場”時,可以說看得我觸目驚心
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外資投資銳減87%
這個數字驚人麼
很驚人,直接創下了1998年以來的新低
那麼,這個數字就能代表所有麼

我們暫且不提投資行為本就受市場波動變化,再給大家看最新的兩個資料


第一,來自商務部9月15日釋出

資料整理自:商務部

非但沒有減少
國內1-8月還實現了新設外資企業、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雙向增長
第二,即使是第一項,對比去年略有下降的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以當前匯率,約為1184.3億美元)
我們稍微拉長點時間線
資料整理自:商務部
你就會發現不僅保持著正常的增長趨勢
且與往年1-8月相比,甚至比2019-2021年連續三年的總金額都還要更高
而這
還是建立在2023年全球外商投資都在下降的基礎上,當太多聲音都在叫嚷著外資撤退時
又有多少外資正在緊急搶佔中國市場
01
剛剛,日本、新加坡兩大巨頭都來上海了
這片被冠以國際金融中心稱號的土壤

總是容易率先被資本看中


而最近湧入這片熱土的外資企業,是來自距離上海非常近的地方


日本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之一
三井住友德思私募

而這也是今年以來的首家外資私募落地

根據基金業協會網站資訊顯示,三井住友德思私募於9月19日正式完成備案

圖片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公司位置正是上海最繁華的靜安區南京西路,註冊資本6000萬元


那麼,這家公司什麼來頭


三井住友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日本第三大金融機構,當前總市值超過600億美元
而在入駐上海前,旗下的住友銀行還是與深創投、中糧早有合作的老熟人
且合作專案個個都是超大手筆
2021年,三井住友銀行集團與深圳天使母基金、深創投等共同出資,基金註冊資本3億元,三井住友認繳4500萬
2011年,三井住友銀行還出資了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北京)農業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基金認繳2000萬美元
而如今下決心要在上海建立私募公司,也是看重中國的市場資料
在過去5年,中國的基金市場增長超過200%,並且還在不斷擴大”,甚至還把這句話貼在了自家官網寄語上
當然,只是辦公司還不夠
還有的外資來上海,是真的在拿真金白銀砸向國內
一筆超級募資,240億
就在今年9月,來自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旗下的獨立全資子公司
淡明資本宣佈第一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經完成募集工作
基金規模33億美元(約合240億元人民幣),用在投資於大中華區高質量投資機會
隨著募資完成,除新加坡總部外,唯二的全球辦公室同樣位於上海,靜安嘉裡中心
甚至在中國,淡明資本出手得還要更早
去年7月的上海節卡機器人,今年6月藥物領域的維亞生物等投資

而不止是現在


可以說外資私募對上海的鐘情程度一直未減
截止2023年9月,Wind資料顯示,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登記的外商獨資私募
存續的僅有32家,其中上海佔比超80%
資料整理自:中國基金報,截止2023年9月26日
並且從企業的管理規模上看
不僅是唯一一家管理規模超100億的外資私募,橋水(中國)投資的註冊地址也位於上海國金中心
排名前5,管理規模在20億以上的外資私募也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上海
這些來自國外的資本們
就這樣一手拎著錢,一手帶著更先進的資產管理技術,開始快速佈局上海
而這並不是唯一個例
02
更多其他城市,也在被外資看好
除一線城市外,首先殺出重圍的,是蘇州

資料整理自:搜狐城市,廣州資料為測算

從今年上半年資料來看,僅次於上海、北京,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位居第三的正是蘇州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2022年底
當不少城市還在為了防疫而苦惱的時候,反觀蘇州在幹嘛
首個站出來在大半夜凌晨1點包機,赴法國、德國經貿團組搶訂單,10天內安排了230多場活動
也正是蘇州這股雷厲風行的勁兒,引得大量外資青睞有加,有多兇猛
9月19日-20日
短短兩天內就有三家外資巨頭“聯名”蘇州
除蘇州太古可口可樂在崑山正式破土動工外,其他兩個專案均已在9月正式開園啟用

幾乎同樣的節奏,還都是對應品牌近年內在中國的最大一筆投資


尤其是星巴克
今年5月,首次訪問中國市場的星巴克全球執行長納思瀚還表示,星巴克制定了2025年在中國開設9000家門店的目標
未來中國將成為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市場
除此之外
今年上半年還有一大批頂級外資企業繼續加碼蘇州
至於第二個令我驚訝的城市,就在蘇州隔壁
無錫

有意思的是這座城市跑贏全國的是增速


“1-6月,無錫實際使用外資28.82億美元,同比增長34.05%,增速列全省第一”
更是在上半年外資增速排行榜為例全國第一
那麼,無錫靠的是什麼
首先,要做就做大專案
在上半年累計使用外資超3000萬美元的專案25個、1000萬美元以上專案68個
大量外資都在無錫加碼增資擴產,枝繁葉茂
此外,還要搶佔高技術產業
據統計,今年1-6月無錫全市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
佔全市比重39.5%
以惠山經開區為例,去年簽約落地的橡鹿機器人總部專案現已進入新產品開發階段,與國內多地餐飲客戶達成戰略合作
當不少人還在質疑外資投資時
太多外資已經深入國內各大城市,快速佈局,開花結果
03
當然也要“掐點”抄底國內地產
回憶9月以來
樓市政策密集得能把人打懵,四個一線城市先後宣佈“認房不認貸”,銀行紛紛表態“存量房貸打折”…
而當你才從雙眼看懵的狀態中反應過來,救樓市,終於來真的了
在此之前,外資們早就嗅到了抄底國內地產的商機
凱德、博楓、黑石,這些都是老面孔了
比較厲害的是這兩個
首先,是在今年上半年就接連迎來兩家外資收購專案的深圳
5月23日,鐵獅門與輝盛國際以7.17億合資拿下了深潤大廈的325套酒店式服務公寓
而另一個新星,則是和凱德一樣來自新加坡的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silkRoad
一齣手就以15.4億買入深南68萬科里約15315平米社群商業
圖片來源:抖音

這地標級別的黃金雙子塔設計,深南大道的區位,東門、國貿、蔡屋圍三大商圈環繞,約80萬㎡規模,約160億營業額


看來商業,依然是外資青睞的物件

此外就在今年9月,深圳正式為執行了長達16年之久的“商業限外令”鬆綁

而這也意味著港澳同胞可以以個人名義購買深圳商業、公寓和寫字樓等商辦產品

不用再註冊公司了

可以預想未來下半年進入深圳的外資應該會越來越多

第二,除了一二線地產專案外


全球最大財團摩根大通居然還抄底了碧桂園1.7億股

原因當然也是現在的碧桂園跌成了白菜價,市淨率僅為0.11倍
換句話說,原來100元的資產,現在11元就能買到
而摩根大通也是搶在9月房地產利好政策調整前夕,幾乎“掐點”抄底了碧桂園

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於8月14日增持碧桂園,買入的均價為0.84港元/股

雖然對比現在10月11日0.78

港元/股的價格略有下跌,但想到碧桂園2018年時17港元/股的高位

還是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04
最後說一個意想不到的,中東財團
沒錯,如果要評選今年來中國最財大氣粗的外資
不是來自歐美,而是這個
中東財團
我第一次知道整個群體,還是2022年世界盃的主辦方卡達砸了2200億美元
單就金額來就重新整理了史上世界盃之最

而近期,這些有錢的中東大佬們再一次開始撒幣爆買中國


從今年1月開始到9月,中東財團對國內的投資幾乎就沒斷過
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生物醫藥,電商類的京東、SHEIN,還有一位重磅嘉賓
最新管理規模超過27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00億元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
在才過去不久的9月舉行了北京辦公室開業儀式,駐北京的團隊約10人,負責中國的直接投資和基金投資
而更誇張的,還是蔚來等新能源汽車
近年來中東資本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上的投資超1240多億
尤其是2023年6月,更是一口氣投資4家國內車企,創下了十天投資超480億元的壯舉
05
所以到這裡各位發現沒有
今天的文章我們用了大量資料
大量當下正在發生的資料去試圖闡述外資投資國內市場這件事

佈局上海、蘇州、無錫等其他城市的外資,掐點抄底國內地產,還有來勢洶洶的中東財團們…


當然,即使是這些,可能仍然是冰山一角


但無論怎樣,無論外界的聲音如何奪人耳目,一個能擁有14億人口基數的龐大市場自然外資願意砸錢進場
而別忘了反之國內市場本身
其實也是足夠強勢的對外投資方之一
外資投資和國內市場本就是彼此共榮,這一點共識我們必須堅定不移
而我們更想說的是,今天這些個個資料背後
信心遠比黃金更金貴
以上為正文,來自Moon
掃碼關注盧俊踩盤日記
大千世界,與你同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