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對自己的房子好草率”

最近,西安有個小區上了熱搜——戶主白先生髮現,自己購買的別墅居然被人“鳩佔鵲巢”了。
2018年,他花1400萬買了這套房。此後,沒有裝修,一直空關,至今每年交著一萬七的物業費。
前段時間,他到同小區朋友家聚會,就想順帶看看自己的房子。
誰承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這套原本打算當婚房的豪宅,被人從地下室撬開。
成了保潔員的休息站。 
裡頭放著一堆拖把、掃帚,甚至還有垃圾桶。
白先生當場懵了,馬上找來物業負責人理論。
對方知道自己理虧,同意賠他10萬元。
可拖到七月,也就只有5萬元到賬。 
看著餘下的賠償金沒有著落,憤怒的房東只能找物業公司索賠。
結果,物業方給出了一個讓他大跌眼鏡的答覆:
10萬元賠償是那位負責人給出的承諾,只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
“入侵”豪宅的保潔員都是外包,他們的行為更不能代表公司意志。
所以,物業只願意賠白先生一個月的租金和一個月的物業費,合計1.9萬元。
外加幫他修復屋內損壞,定期殺菌消毒。

……

現在雙方談不攏,只能對簿公堂。   
看起來,物業卡bug不僅是老破小的標配,還是豪宅的魔咒。
圍觀網友看了這事,一邊同情當事人,一邊感慨:
“有錢人對自己的房子太草率了。”
沒人住的大house,怎麼著也得裝個監控吧。
還別說,在房產管理上“隨隨便便”的有錢人真不止白先生一個人。
上網查查就能看到好多案例:
有位北京房東,連續三年沒給租戶漲過租金,因為她完全忘了自己在望京有套房。
直到租戶退租,她才如夢初醒。   
下面這位女士,1992年在深圳花33萬買了一套144平米的房子。
結果轉頭就忘了這筆投資,直到28年後才想起來。
等她找回去,房子已經被一戶陌生人霸佔強住了。
戶主的鬆弛感,往往會刺激有心人的侵佔欲。
當某些雞賊的物業發現你不常去看房子,他們能直接把你家精裝修的豪宅租給劇組拍戲。
不靠譜的鄰居同樣恐怖。
愛好田園生活的他們會把你閒置的家產變成養雞場。  
或者菜園。   
即便你把別墅出租了。   
那些活久見的狠角色還會一邊佔著你的院子,一邊跟你家租戶大戰五百回合。
劇情之抽象,足以讓這套房子登上高考模擬卷。
不過,被侵佔的困擾不僅存在於豪宅。
普通人也可能遇上空房被人霸佔的情況,畢竟誰都無法保證鄰居和物業是守規矩的人。
武漢有位女士就發現,自己買給兒子的成人禮,一套全新的公寓,被鄰居變成了儲藏室。
新房變舊房,想想就膈應。   
沒有房子,會讓人煩惱。
房子太多,也一樣,管理起來相當費事。
空房被白嫖的事不斷見諸報端,側面也說明各地確實有不少商品房處在不住、不租、不售的狀態。
在這之中,一小部分房子是存在產權問題,租售有麻煩,戶主不得不忍痛擱置。
一部分是長輩給小輩提前買的婚房,子女暫時不婚,那房子也就只能放著。
更大一部分是投機客投資購房,現在看著價格不合適,只能拿在手裡以待來日。
2022年前後,貝殼研究院做過調研,發現我國28個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達到12%。
南昌、廊坊、佛山的住房空置率相對較高,均在15%以上。
北京、上海、深圳的空置率相對較低,都在7%以下。
而根據國際社會通行標準,住房空置率在10%以下是比較合理的區間。要是超過20%,那就說明當地商品房存在嚴重積壓的風險。
如果和其他國家做個對比,你會發現我國內地的住房空置略高於美國、巴西等國家,就比深度老齡化的日本低了1.5個百分點。
好好的房子,放著沒人住,怎麼想都是資源的浪費。因此,每個國家都會想辦法調節住房空置率。
比較常見的做法是收取空置稅,增加投機客囤房的壓力。
比如法國就規定,住宅空置稅的稅率根據空置時間逐年累進,第一年稅率為12.5%,從第二年起稅率為25%。
除非房主家遇上特殊情況,不得不空置住房,否則他們都得為空房納稅。
加拿大則以空置住宅的評估價值作為稅基,對1年內無人居住達到180天的房屋徵收空置稅。
多倫多市去年10月還投票決定,要把房屋空置稅從1%提高到3%。
更簡單粗暴的做法發生在美國,一些州支援“偷房族”(squatter)佔領空房。
只要流浪人士在空置房屋裡住滿一定年頭,就可以向法院提出主張,要求擁有這棟房子的產權。   
這事在美國引發過不少撕裂。
支持者認為,空房的存在說明業主不止一套房,既然如此,不如讓一套給弱勢群體居住。
反對者則說,保護“偷房族”不是在救助弱者,而是在助長某些人不勞而獲的惡習。
一方舉著“天賦住房權”的大旗,一方喊著“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雙方不僅在Tiktok上打得火熱,還在現實生活裡擦槍走火。
如此激進的劫富濟貧,怎麼想都不靠譜。
因此很多網友並不支援上述激進的做法。他們還是希望市場能自行整頓那些空房率高到離譜的城市。
俗稱:“你不買,我不買,房價還能降二百。”
從資料面來看,這種“置業縮力”倒也確實把南昌、廊坊、佛山等地的房價拉下來了。
眾所周知,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未來,可能並沒有那麼多新生兒需要卷學區、卷優質的住房資源。
隨著少子化的風吹到農村,大概也沒有那麼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需要進城務工買房。   
那些空置的房子總有一天會找到主人。
而即便你自己不買房,也可以等著繼承父輩、祖輩的房產。
每個人終究都會擁有一方屬於自己的居所。
區別無非是:張華家住豪宅,李萍家住老破小,韓梅梅家在宅基地。 
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個傳聞——
廈門鼓浪嶼上有棟別墅,昔日的主人是考古學家鄭德坤。老先生過世後,就把房子留給了侄子。
可侄子從未來住過,房子就漸漸破敗了。久而久之,這棟漂亮的房子漸漸成了野貓的家。
如果這訊息是真的,難免讓人覺得可惜。
可除了惋惜,我們好像也沒什麼能做的。
形勢比人強,終究是生活的常態。
無論以後房價是漲是跌,還是希望大家都能照顧好自己和自己的房子吧。
-END-
【推薦閱讀】
點選下方按鈕關注
後臺回覆“投胎模擬器”
我把投胎模擬器的地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