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士offer一夜變廢紙!陶哲軒抗議LeCun建議歐洲抄底,川普新政搞崩學術圈

MLNLP

社群是國內外知名的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社群,受眾覆蓋國內外NLP碩博生、高校老師以及企業研究人員。


社群的願景是促進國內外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學術界、產業界和廣大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和進步,特別是初學者同學們的進步。
來源 | 新智元

特朗普和馬斯克削減科研經費的新舉措,繼續在全美引發新的風暴。
持續不斷的抗議潮,已經擴散到全美學術圈的各個圈層!
2月7日,可謂是美國廣大科研工作者噩夢開始的一天。
就在這天,美國最大的科研經費資助來源之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佈控制科研基金的間接成本比率:
立即將撥給大學的研究經費中的間接成本費率上限設定為15%。
所謂的「間接成本」,定義為「設施」和「管理」:
  • 設施:被定義為「建築、裝置和資本改進的折舊,與某些建築、裝置和資本改進相關的債務利息,以及運營和維護費用。」
  • 管理:被定義為「一般管理費和一般費用,如辦公室主任、會計、人事以及未在設施子類別中具體列出的,其他所有型別支出(包括適用的情況下,從其他基金池的交叉分配)。」
目前該比例為50%-70%,也就是說,許多科研專案將被迫停擺,人員流失!
如今,這項新提案掀起的巨大風暴,已經延伸到了幾乎全美所有學術機構。
就在剛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知名數學家陶哲軒,發出了公開聯名信,號召大家來簽名。
因為即便從NIH直接獲得的資助非常有限,但僅僅這種極端削減的可能性就已經產生了巨大影響!
陶哲軒解釋道:
由於這個提案造成的預算不確定性,我的大學不得不關閉幾乎所有用於各部門教師招聘的自主資金來源,無論這些部門獲得NIH支援的程度如何,都無法向一位傑出的候選人提供工作機會。
他發帖號召大家簽名,支援對生物醫學的全資助,以及採取行動,阻止對數學科研經費的削減:
上下滑動檢視
但數學物理家John Carlos Baez認為這些措施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最好的出路是離開美國,另尋他路。
比如對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來說,這將減少每年約2.4億美元的醫學研究基金,影響巨大。
甚至,現在因為經費削減,賓大不得不撤銷許多已經發出的研究生offer。現在,已經有10份錄取通知書連夜作廢。
圖靈三巨頭之一的Meta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直接發出警告:特朗普此舉,或將徹底摧毀美國的公共研究資助體系。
很快,美國將迅速見證科學家的大規模外流。
甚至,他建議歐洲抓緊時機,趁此時大舉抄底美國科學家——開出良好的薪酬,提供足夠的研究設施,給予研究自由,他們就會來了!

LeCun:抄底美國科學家,更待何時

天道有輪迴,如今,我們竟要見證美國科學家的大規模外流了?
LeCun表示,歐洲的機會來了!
趁著特朗普瞎搞,或許歐洲蓬勃發展科技產業的時機,就在此一舉。
抄底世界頂尖科學家,就要創造出一個能讓他們最大程度發揮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地方。
以下因素,就是吸引他們的關鍵——
  1. 能接觸到優秀的學生和青年研究人員
  2. 能獲得行政程式簡單的研究資金
  3. 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與美國、瑞士、加拿大的頂尖大學相當)
  4. 可自由選擇他們認為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5. 可使用先進的研究設施(如計算基礎設施等)
  6. 能與產業界和創業公司開展合作與諮詢
  7. 適度的教學和行政職責
接下來,科學家們就會在學術界、公共研究機構或產業界中,尋找這些要素的最佳平衡點。
歐洲學術界的強項是優秀同儕和給予自由研究方向,但在薪酬方面則極其糟糕。
而歐洲產業界,則在幾乎所有方面都表現不佳,在薪酬和研究設施上遠遜於美國頂尖產業實驗室。
網友Ali Alex Salman,則直接詢問作為紐約大學教授的Yann LeCun:「你怎麼不考慮去歐洲?」

對此,LeCun表示:「這些對他這個『老頭子』來說,都已經無關緊要了。」

而來自荷蘭的教授Martijn Heck表示,荷蘭的資深教授雖然工資不高,但生活更好,而荷蘭的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是在產業界合作上,世界排名第一。

賓大少約2.4億美元,研究生砍50%+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多位教師透露,在聯邦研究經費削減的情況下,學校已指示各系主任,大幅降低研究生專案的錄取人數。
一位賓大教授表示,這個決定似乎是「臨時」做出的,而且是在各系已經向學校通報了被錄取研究生名單之後。
這位教授進一步解釋道:
我們審閱了數百份申請,面試了數十名入圍者,但基本上所有這些工作都付諸東流了。
因為我們的錄取名單被削減了一半以上,等於是浪費了這些人一半的時間。
學校的這一舉措,讓許多教職員工「措手不及」。其中一些人已經發出了錄取通知,而現在卻不得不將這些學生從專案中剔除的。
教授表示,他們繫於2月14日提交研究生項目錄取人選名單,現在將被迫撤銷17名學生中10個人的錄取資格。
「這種撤銷錄取通知的做法,實在是令人憤慨!」教授說道。
截至目前,還無法確認有多少學院和院系將受到這些錄取削減的影響。
有文理學院教師表示,學院內所有院系都已收到通知,要求減少研究生專案的規模。
另一位教授則表示,文理學院在週五晚上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錄取人數削減問題,並「決定採取集體行動」。
「總的來說,大家都非常不滿,抱怨缺乏透明度和協商,以及賓大行政部門在沒有適當解釋的情況下,強制推行決定。」
教授指出,「收入損失的比例其實相對較小,但研究生專案卻要削減高達35%」。
雖然學校沒有告知各院系實施資金削減的原因,但一位教授指出,這可能是對1968年沃頓商學院畢業生、現任總統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的應對,或是針對研究生組建工會的反應,又或者僅僅是因為「賓大不重視人文學科」。
賓大醫學院一位教授表示,在NIH削減資金之前,該學院就被要求削減博士專案,但在特朗普政府採取行政行動後,又實施了額外的削減。
這位教授表示擔心,賓大可能不得不削減學院內的其他專案,來應對聯邦資金的損失。

NIH資助的研究者,正深陷迷茫

而對於那些已經獲取NIH的研究者而言,突如其來的政策也四顧茫然,不知所措。
比如,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Violeta J. Rodriguez,就在Science上表達了對這種不確定性的擔憂。
對專注於健康公平研究(Health Equity Research)領域的Rodriguez而言,NIH無疑是最理想的資助機構。
在研究生階段,她投入了無數時間來提升撰寫資助申請的能力,因為她深知,即便研究再出色,沒有資金支援也將寸步難行。
她有幸得到了許多良師益友的悉心指導,堅信她能夠成長為一名獨立研究者:
帶領她走過NIH的申請流程;
幫助她打磨研究構想,完善申請材料;
在複雜的撥款評審體系中,引導她找準方向。
在剛擔任助理教授的第一年,她有幸獲得了極具聲望的NIH主任早期獨立獎。
這本應成為推動研究事業騰飛的重要契機。然而此刻,她正在提交申請的系統——連NIH官員都無法預知未來。
撥款申請能否得到評審?還能開展什麼研究?
每位研究者都經歷過被拒絕——這是學術界的常態。
至少過去還有清晰的時間表:能準時收到反饋意見,獲得重新提交的鼓勵,後續步驟也都相對明確。
她曾經總是這樣安慰自己:每一次未獲資助的申請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即便沒有獲得資金支援,申請書的寫作過程,也有助於更清晰地定位研究方向。
然而,當前形勢的巨大不確定性更讓人難以應對。
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影響著工作的方方面面,還影響著現有和未來可能招收的學生。
每當花一週時間撰寫那些可能永遠得不到評審的資助申請時,就意味著失去了一週用於指導學生、分析資料或發表論文的寶貴時間。
職業早期的研究者總是被告知要合理規劃時間——這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確保將精力集中在推進職業發展的關鍵任務上。
但在當前資助環境如此不可預測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規劃?在前景未卜的情況下,「提高工作效率」又有什麼意義?
最近,她不得不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暫停明年的研究生招收計劃。考慮到研究經費的不確定性,無法在無法保證為學生提供穩定支援的情況下貿然招收新人。
她不知道明年會如何,資助指標會是多少,未來的申請——乃至她的研究方向——是否能找到立足之地。
此刻,她的NIH申請依然空空如也。
她會繼續關注,繼續寫作,繼續竭盡所能推進研究。但是,還有許多與她處境相似的同行,卻無法永遠這樣堅持下去。
現狀必須有所改變。
參考資料: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yann-lecun_hey-europe-you-want-a-vibrant-tech-industry-activity-7299096239625695232-ORyx/
https://www.thedp.com/article/2025/02/penn-graduate-student-class-size-cut-trump-funding
https://mathstodon.xyz/@tao/114038504788139200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i-m-nih-funded-researcher-drowning-uncertainty
技術交流群邀請函
△長按新增小助手
掃描二維碼新增小助手微信
請備註:姓名-學校/公司-研究方向
(如:小張-哈工大-對話系統)
即可申請加入自然語言處理/Pytorch等技術交流群

關於我們

MLNLP 社群是由國內外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學者聯合構建的民間學術社群,目前已經發展為國內外知名的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社群,旨在促進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學術界、產業界和廣大愛好者之間的進步。
社群可以為相關從業者的深造、就業及研究等方面提供開放交流平臺。歡迎大家關注和加入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