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躺平卻又不想沒錢花?試試故意被開除吧!"越來越多的法國網紅開始在網上傳授年輕人如何成為"職場噩夢",好讓自己被炒魷魚,從而坐享政府慷慨的失業救濟金。

現在的年輕人懶洋洋地刷著手機,他們的螢幕上滑過的不是《如何在職場脫穎而出》,而是《如何巧妙地被公司掃地出門》——這類影片每天都在收穫數百萬的點選量。
而這一切還真不能完全怪這些年輕人,要怪就怪法國那出了名的"慷慨過頭"的失業保障體系。
法國的失業救濟金誘人之處在於:只要你是被解僱的,就能領到長達18個月、高達原工資75%的補貼。算算賬,月薪2000歐的打工人,被炒後每月能躺著收1500歐,還不用早起擠地鐵、應付難纏的老闆。
唯一條件?你得是被"炒",而不是自己"跳"。

這不,一大批"反職場"網紅應運而生。他們不教你如何升職加薪,而是手把手教你怎麼讓老闆忍無可忍把你開除。
"工作倖福感戰士"勞倫·萊維就是這群網紅中的頭號人物。
這位前職場人士辭職後,在TikTok上迅速積累了35萬多粉絲。她的賬號簡介寫著"今日職場世界的吐槽大師",每天對著鏡頭向她的Z世代粉絲們灌輸一個理念:"在法國,認真工作簡直是吃虧上當。"

萊維的影片裡常常帶著一臉"懂的都懂"的表情,直白地告訴年輕人:"即使因為嚴重瀆職被炒,你依然有權像別人一樣領失業金。"
有記者問她是否在鼓勵年輕人不工作時,她翻了個白眼:"批評我之前,先去餐館當個洗碗工試試吧。"
別以為只有萊維一個"另類職場導師"。法國社交媒體平臺上,這類網紅如雨後春筍。他們教你如何精準計算失業時間,把補貼用來環球旅行;如何和政府官員討價還價,榨取最高額的月補助;甚至傳授與失業辦公室打交道的"話術技巧"。

一位叫塞莉亞的TikTok主播直接給出了一套"職場反向成功學":
1. 堅持每天遲到;
2. 態度惡劣,拒絕合作;
3. 做同事眼中的噩夢;
4. 被叫去談炒魷魚時,乾脆裝病不去。
她的影片播放量超14萬,最後一句話更是精闢——"失業金就是這樣到手的"。看著螢幕前年輕人亮起的眼睛,不知道法國的企業主們作何感想。

更離譜的是,有些網紅竟然把"如何與政府討價還價"當成藝術來傳授。
一位名叫艾莉的網紅在影片中得意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她原本每月能拿1200歐元的失業金,但她不滿足,堅持要求官員用她在盧森堡工作時的高薪作為計算基礎。結果呢?失業金一下漲到了每月1800歐!
"各位,這就是技巧!"她朝鏡頭眨眨眼,"在就業中心,一定要理直氣壯地討價還價。不然,虧的可是你自己!"看著影片下方12萬的播放量和一片叫好聲,讓人不禁感嘆法國式"躺平"的精緻考究。

諷刺的是,法國的失業問題由來已久。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這個浪漫的國度的失業率就沒低於7%過。2022年,失業率曾短暫降至歷史低點7.1%,但如今又回到了7.3%。
官方資料顯示,去年申領失業金的人數激增10萬,達到驚人的626萬,增幅最大的恰恰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
更讓人瞠目的是,法國國家統計局的就業調查顯示,15至24歲年齡段的失業金申請者佔比高達17.2%,比25至49歲年齡段的6.7%和50歲以上的5.1%高出許多。一邊是企業喊"招不到人",一邊是年輕人忙著研究"如何被炒",這鮮明對比令人深思。

"這完全是馬克龍政策加上疫情的後果,"薩科齊時期的部長皮埃爾·勒盧什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憤怒地表示,"法國已經變成一個徹底停止工作的國家!沒人願意幹活了!旅遊旺季的餐館寧可關門,也找不到人手。想找個年輕員工?門都沒有!大家習慣了在家躺著收錢。"

別以為這種現象只在法國。英國也冒出一批"福利顧問"網紅。他們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申請表上使用特定"關鍵詞",如何避開福利部門的"陷阱問題",甚至提供模板化的申請材料。
其中一位名叫惠特尼的網紅,在社交媒體上擁有近百萬粉絲,專門教授如何"榨乾"工作與養老金部門,最大化獲取福利、免費汽車甚至免費手機。

回望歷史,福利制度本是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一大進步,旨在為弱勢群體提供基本保障。
然而當"躺平文化"成為年輕一代的新寵,當"如何巧妙被炒"成為熱門教程,福利的天平很難不失衡······
這種"工作可有可無,失業金不可或缺"的心態,恐怕正是法國經濟活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當年輕人視勤勞為愚蠢,一個國家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又將如何保持?

至於那些沉迷於"薅羊毛"技巧的年輕人,也該捫心自問:當羊毛薅盡、國庫空虛之日,還有誰來為你的養老買單?要知道,再慷慨的福利制度,也需要有人創造財富來支撐。
-END-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06509/French-benefit-influencers-teaching-millions-fired-exploit-welfare.html
文|Tu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