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錢塘出海生態研討活動火熱舉辦。
從《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到《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從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出海,到DeepSeek震撼全球科技界,中國“硬實力”與“軟敘事”出海再上新高峰。
2025年國際格局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揚帆出海之路機遇更多,挑戰也更大,企業應該如何應對,真正實現從“出海”到“入局”的跨越?
在這一背景下,2月25日,“2025年錢塘出海生態研討活動”在杭州錢塘區舉行。研討活動由錢塘區商務局和杭州錢塘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杭州江海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中企國際服務中心承辦,聚焦出海最新趨勢、產業政策解讀、企業出海痛點等關鍵議題,特邀商務部專家、迪拜商會與IFZA自貿區代表進行主題宣講,50餘家出海企業及專業服務機構在現場進行深入互動交流。
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區政府黨組成員李俊介紹了錢塘新區的戰略定位與區位優勢。她表示,作為錢塘新區重要組成部分,中企國際服務中心以“匯聚全球服務商,助力企業全球化”為目標,打造“1+2+N”雙向投資一站式出海服務平臺,透過建設支援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一體化服務平臺,搭建“政務服務+商務服務”兩大功能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匯聚“專業服務+產業服務”構成的多家服務機構,全鏈條一站式賦能企業全球化發展。
從全球格局來看,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多邊規則體系變化、AI等高科技競爭白熱化,也在持續對世界各國帶來新的挑戰。
企業在制定出海戰略之前,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把握國際整體局勢與主要風險點。
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基於過去長期從事經貿管理及政策研究工作,以及在國際關係互動中的外貿談判和多邊合作經驗,在研討會上談到,不論是基於國際關係的“被動出海”,還是企業出於自身需要“主動出海”,出海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答題”。
霍建國表示,當下企業們海外投資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包括地域政治矛盾的衝突日益加劇、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潛在挑戰、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增加貨物貿易難度,以及高標準國際規則對投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參與國際競爭、積極對外投資已經成為中企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從貿易走向投資符合企業發展內在需求,另一方面,投資也是緩解貿易摩擦的有效途徑。
霍建國特別提醒,出海機遇與挑戰並存,中企海外投資要想順利開展,需要注意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投資模式,例如創立合資公司,依託本地合作伙伴構建利益共同體。其次,在進入不同國家和地區之前,注重市場環境調研、合規經營和風險防範,必要時候依靠專業出海機構提供幫助。
新舊市場的交替,也是近年來出海格局的一大變化。“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的貿易出口與產業投資高速增長,使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取代傳統的歐美地區,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新目的地。
中東就是目前備受中國企業關注的熱門地區,尤其是在阿聯酋、沙特等國家。
迪拜商會駐上海辦公室負責人卓佳夢介紹了迪拜的市場環境與投資優勢。迪拜是進入中東、亞洲和非洲的門戶,在貨物貿易、交通運輸和金融等領域的連通性位居全球前列,加上良好的稅收政策,日益完善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吸引越來越多外國直接投資(FDI)。緊密、穩健、可持續發展的中阿關係,也為中國企業投資迪拜提供了良好基礎。
卓佳夢介紹,截至目前,超過1.5萬家中國企業在阿聯酋設立公司實體。迪拜商會作為迪拜“走出去,引進來”的重要平臺,已經在全球設立35個國際辦公室,致力於透過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支援中國企業在中東、乃至全球投資發展,進一步促進迪拜成為最具國際化的商業中心。
IFZA中國區代表杜晶也提到,多元開放的自貿區生態,完善的法律體系也使迪拜成為華人出海的第一站。IFZA中國區代表杜晶介紹,IFZA(迪拜國際自由貿易區)作為迪拜政府設立的自由貿易區,以其便捷的註冊流程、優惠的稅收政策、多樣的經營形式等條件,吸引眾多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僅2024年,就有近2萬家企業在IFZA註冊落地,佔阿聯酋全國近四成,其中有超過1000家中國企業,涉及投資貿易、物流供應鏈和IT諮詢。杜晶特別提到,中小企業對阿聯酋GDP貢獻超過一半,佔到新註冊企業90%以上,在IFZA也有很高佔比。
出海過程中,由於不同市場的政策法規、商業條件與市場特點差異巨大,企業靠自己摸索費時費力且容易走彎路,因此借力專業服務機構,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出海選擇。
研討活動上,多家出海專業服務機構,也分別從跨境金融結算、物流運輸、法律合規、人才建設、數字化轉型、資訊通訊等角度,分析企業出海面臨的挑戰,並基於自身業務分享出海經驗。
例如浙江省郵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以“中東工程市場準入條件和經驗分享”為主題,介紹了公司從“借船出海”、近海試航,到聯合共創、“抱團出海”的幾大出海階段。透過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耕中東地區,公司協同國內生態能力,並平移至中東、東非和東南亞地區,創新探索融資保理、買方信貸等運作模式,實現了在沙特、阿聯酋等國的多元化、專業化和本地化發展,建立起覆蓋通訊傳統、數字基建業務與電力/新能源的業務能力。
企業從出海到全球化轉型的過程中,搭建海外人才梯隊、打造“全球化僱主品牌”愈發重要。而擺在出海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受到用工法律、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的差異影響,不同地區當地求職者對工作環境、職業發展路徑、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期望,經常可能與企業品牌價值觀產生衝突。
圍繞海外人才策略,領英與雲生集團分別分享了各自在海外人才招聘、海外用工合規、品牌營銷和技能培訓服務等方面的實戰經驗,幫助中國企業打造人力資源的多維全球化能力。
領英聚焦海外人才精準招聘、全球化僱主品牌營銷及跨境客戶開發,透過數字化人才解決方案構建跨文化人才供應鏈。
雲生集團則持續深耕海外用工合規管理、跨境人員派遣落地及屬地化人員的選育用留,以全鏈條人力資源服務護航企業全球化佈局,共同賦能中國企業在人才戰略層面實現真正的全球化跨越。
企業在出海前需要快速梳理海外目標市場的整體面貌,辨識投資和市場進入的風險要點,從而降低企業出海戰略規劃的成本和風險。而大資料技術、AI能力等數字化工具能夠更加高效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博彥科技作為一家全球化的IT諮詢、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目前已在全球13個國家設有80餘家分支機構、研發基地或交付中心。博彥科技自1995年成立以來,便以國際化的視野佈局全球市場版圖,並於2000年開啟全球化戰略。博彥科技具備全球範圍的多語種、跨區域的交付能力和靈活多樣的交付模式。經過20餘年的出海征程,博彥科技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透過精準洞悉海外市場機會及當地政策,幫助企業明確出海路徑以及策略,真正實現海外業務長足發展。
中企國際服務中心的建設,正是錢塘建投集團響應國家“雙迴圈”戰略、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落子,未來三年將聚力打造“中企國際港”,透過智庫研究、案例沉澱、品牌活動,輸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出海方法論;聚焦智慧製造、數字經濟等錢塘優勢產業,深度連結海外園區、商協會及國際展會資源,推動“產業叢集出海”,助力中外企業邁向生態共贏。
李俊在最後總結致辭中對活動的順利舉辦與嘉賓的精彩發言表示高度讚賞,並邀請各位企業家在錢塘找到商機、共謀合作,對中企國際服務中心以本次活動為起點,加快建設成為“企業一站式出海服務平臺”表示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