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的姜萍事件算是落下來帷幕。整個事件中我都沒在公眾號上發表過任何相關的觀點內容。原因是我之前曾經跟大家說過很多次的 —— 在這類熱點發生的時候,吃瓜比站隊更重要。

而且我也不認為自己有站隊的能力。雖然曾經也是靠數學競賽升學的,但幾十年早就忘得差不多。我當時對這件事情的判斷只能是純主觀的:我希望它是真的,但我懷疑它是假的。
所以作為一個純主觀的吃瓜群眾,最好的選擇就是等到結果當事後諸葛亮,而不是為了搶流量和眼球,在自己想不通透的領域公開發表意見(當然私下和同學親友瞎扯還是要的)。
既然是事後諸葛亮,那本來也沒必要在事後出來顯擺什麼。但不巧看到一個我也關注挺久了的大V(也算是老資格的媒體人了)說了一段話,認為他自己雖然當初認為姜萍沒作假,而且還發文誇過她的老師,但現在不覺得自己有必要自責和道歉。這讓我有些想聊聊他提出的,這個不涉及到姜萍事件本身的問題:相信支援姜萍的人要不要道歉?


不賣關子,首先明確一下我的觀點:如果是普通人相信和支援姜萍,那完全沒必要道歉,不過媒體和自媒體卻不在此列。
每個人對任何事情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就算這種看法和公認的事實不符,或者事後被發現是錯誤的,也沒問題。無論是當時支援姜萍,還是現在依舊認為姜萍沒問題,都屬於個人觀點,無須道歉,也不存在道歉的物件。
每個人都無法保證自己所有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如果我要為自己的每個錯誤觀點道歉,那估計餘生每天都只能忙著道歉了。
不過,如果一個人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觀點,比如攻擊侮辱不同意見者等等,那是另外一回事。這和觀點對錯沒有因果關係。在如今每次烏煙瘴氣的網路罵戰中,各個陣營都會有不少人沉迷於侮辱謾罵而不是理性溝通。這些人無論觀點對錯,都不能將他們攻擊謾罵的行為合理化(其實在網路論戰中,攻擊謾罵愛好者的作用只不過是豬隊友,我個人最怕自己一方有這樣的人)。
但無需道歉這件事,僅僅侷限於普通民眾的層面。如果是一個大V、媒體試圖用這種話術來為自己開脫。我就只能覺得這有點耍流氓了。
首先,這個事件之所以影響那麼大,就是多虧了各路媒體、自媒體、大V,包括諸多官媒的大量宣傳。普通民眾是被騙的受害者,但諸位大V們就算不是作假的責任人,也至少傳播的責任人吧。這個時候也想混到受害者陣營來是不是晚了點呢?
其次普通人的觀點,只是個人觀點,就算在網路或者現實和人對線,也就是個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媒體和自媒體大V們,是透過發文發帖發影片輸出觀點,來獲得流量、眼球和知名度,最終實現變現,這是他們的工作 —— 透過媒介影響大眾。
當然,這也是我的工作。
媒體人獲得了影響大眾的力量,就要擔負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和我的同行們,透過發表觀點獲得流量等收益,這並不能被看做是普通民眾聊天那麼簡單,更不能在傳播了錯誤內容之後,自己也扮作是受害者。
如果我們作為媒體,透過傳播某些內容獲得流量,但事後發現我們傳播的內容是虛假的。那媒體人應該有自覺和責任出來澄清和道歉。如果覺得丟人或者無法承擔責任(畢竟還有很多不能公開道歉的媒體下場),那也能像央視這樣報道一下新的進展,偷偷刪掉點之前的錯誤內容。再差也可以是假裝不知道,什麼都不說不做。
在所有這些應對中最差的,可能就是跳出來說自己也是被騙,也是受害者,不需要自責道歉了。我前面說這算耍流氓,其實已經是客氣委婉的說法。

2024,是一個媒體氾濫的時代,也是一個媒體口碑崩塌的時代。而如果當每一個熱點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著急下場站隊抓流量,水落石出之後卻無人肯擔負責任說聲抱歉。那“媒體人”這個詞離變成貶義只能越來越近了。
媒體人可以犯錯,但媒體人如果連犯錯後道歉的勇氣都沒有。那我這種古典派的,就只剩下嘆氣了。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