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解讀中國
2024年7月,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被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中國東北地區首項世界自然遺產。作為金庸筆下“神龍島”的原型,這座神秘莫測的小島究竟有何魅力?

△中國大連蛇島
蛇島是一座神奇而不可思議的孤島。它與陸地分離,離岸10公里,面積不足0.73平方公里,卻生活著將近兩萬條“蛇島蝮”,儘管食物匱乏,蛇島蝮的數量卻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

△短片《蛇島的祝福》海報
2025年恰逢中國傳統“蛇”年。值此新春佳節,第二屆“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推出短片《蛇島的祝福》,探求蛇島背後的秘密,揭示“蛇島蝮”不為人知的生存狀態,並展現蛇島保護區工作人員為蛇島蝮的“幸福生活”做出的溫情守護。經國際化改編後,該短片於春節期間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熱播。
△短片《蛇島的祝福》

生命的奇蹟:“蛇島蝮”的獨特之處

擇一島,終一生,一年只吃兩餐,這就是蛇島蝮獨有的生存方式。
經歷幾番滄海桑田,蛇島最後一次與陸地分開是1.8萬年前左右。當時,由於島上沒有淡水,大多數被隔離在島上的動物都陸續死去,古老的蝮蛇卻因為忍飢耐渴的能力而活了下來。
經過長時間的獨立進化過程,它們逐漸與陸地上的蝮蛇產生了差異,並最終演化成為了獨特的單一物種——“蛇島蝮”,從而踏上了全新的生存之旅。

△蛇島蝮捕食
在所有不可思議的事物中,最不可思議的就是生命。蛇島蝮捕食機會異常低,只有當一年兩季遷徙的候鳥在這裡駐足時,它們才有機會暫別飢餓。
拍攝蛇島蝮捕食,是一場漫長的等待。大多數情況下,蛇島蝮都會以擬態的方式,靜靜地待在樹枝上,鳥兒什麼時候“光臨”,完全不可預知。於是,拍攝人員每天也陪伴著蛇島蝮一起等待,10多個小時的蹲守,只為十分之一秒的生死瞬間。
此次拍攝還幸運地捕捉到了蛇島蝮交配的畫面。由於它們大多在洞穴等隱秘處交配,用鏡頭記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能夠拍到這一神奇瞬間,執著與幸運缺一不可。

△蛇島蝮交配
6臺4K以上裝置同時開動、微距鏡頭“懟臉”拍攝,在與劇毒蛇島蝮親密接觸的日子裡,主創人員最大的感受不僅僅是“恐懼”,還有“感動”。
萬物有靈,正是蛇島蝮的這種“頑強”,讓生命得以穿越億萬年的時空存活至今,而脆弱,也讓生命顯得如此寶貴。我們有義務去呵護這頑強而脆弱的生態系統。

萬物有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物件除蛇島蝮蛇外,還包括候鳥及其生態環境。
保護區這片海域,曾經是中國北方傳統的水產養殖與捕撈基地。面對富饒的近海資源,對於講求資源利用率的人類來說,是考驗,也是磨礪。這一次,人類選擇讓步,成為它們的保護者。在這裡,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可以被清晰地看見。

△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為蛇進行檢測
每個生命,都是這顆藍色星球的點睛之筆,都是大自然最完美的設計。被精心呵護的生命,也終將以自己的方式,維繫和改變世界。多種生物棲息在此,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中外聯創:國際化改編煥新創作

短片《蛇島的祝福》由紀錄片《眾生的秘境》改編而來,對於創作團隊來說,參與“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的經歷,是一個激發創意、二次創作、更新傳播理念的過程。
溝通之初,團隊就驚異於探索頻道的魏克然導師對素材的熟悉和了解,如何讓2000多個G的珍貴素材煥發出新的生機?導師提出了幾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以即將到來的中國傳統蛇年為關鍵詞,連結蛇島;以保護區工作者王小平父子在蛇島的探索、對話作為貫穿全片的線索,增加人文性和趣味性;以蛇的主觀視角和幽默、風趣的口吻作為主體敘述,增加生動性,消解觀眾對蛇的天然恐懼感。

△短片以“蛇島蝮”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敘述
特別讓團隊受到啟發的是,導師一直強調開場的設計,並不斷提出修改意見。由於專案團隊以往生產的都是紀錄片,敘事結構多以平鋪直敘的方式為主。起初,團隊對於如何把握開場的節奏、選擇音樂和視覺呈現感到頗為棘手。
經過多次深入的溝通,團隊逐漸意識到這些方面對於作品在網路和新媒體平臺上的傳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逐漸理解並最終實現了導師所期望的效果。
該作品歷經四次修改重建,過程很波折,也很煎熬,但當這部作品以全新面貌最終呈現出來時,團隊在創作理念和創作手段等各方面都有了昇華,感覺已經進入了NEXT LEVEL。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