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紅利期已過?剛拿到offer的我該何去何從

最先開始猶豫是否要這時候出國留學
是來源於對此次疫情
可能造成影響的焦慮
①國外疫情情況還在發展過程當中,美國多州就陸陸續續開始復工,

復工後可能產生新一波疫情高潮

②今年秋季各大高校不一定會恢復正常上課方式,在異國他鄉remote形式上課不值當
③因為之前疫情源於武漢的傳言,國外對於亞裔的偏見可能會加深,之身在國外個人安危是否能有保障
④現在美籤能預約最早的面籤時間是八月,不知道能否趕上學校開學
這些問題的確是現在和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在現在這個海外疫情沒有控制住的當下,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出國留學這件事情。
留學潮
為了分析的更透徹,咱們先從歷史上的三大留學潮講起。
第一波留學潮
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日本留學潮,藉以尋求救國救民的良方。甚至出現了父子、母女、爺孫乃至全家留學日本的情景。
第二波留學潮
據第一次學潮間隔十年左右,五四運動時期湧現了很多立志為革命而出國探求新知,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份子的學生。以留美、留法、留蘇為主。
第三波留學潮
公費留學潮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自費留學始於1990年前後,併成為近30年留學大潮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

第一次學潮是為了救國,第二次學潮為了探索新知,第三次學潮為了跟世界接軌。

留學紅利
《季羨林留德回憶錄》中有寫:“如果一個人能出國一趟,當時稱之為‘鍍金’,一回國便身價百倍。”
1850年,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從耶魯得到學士學位。五十年後,清朝求才若渴,對留學生開始另眼相看。1905年中國廢除科舉,本身科舉制度產生的學位就貶值了,留學生更是身價百倍。
1930年代開始,很多大學生開始把留學作為人生理想。留學歸國後的備受尊崇也導致更多學生前仆後繼加入留學大軍。
因為之前咱們的企業和國外差距較大,自費留學的大家都抱著出國學習先進技術,再作為“人才”回國的心態。
不過現在隨著國家經濟的騰飛,國外品牌和國產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國民對於國際品牌的態度也從熱衷慢慢變得更理智。
一些國外的大學畢業生的薪酬甚至比國內大學畢業生要少。
據調查顯示,
82%的留學歸國人員月薪在一萬元以下。(請掰手指算算自費出國投資回報這筆賬)
能在海外留下來工作的學生也只有20%(然而因為普哥對招美國人造美國貨的熱衷,未來能留下的奮鬥青年比率會更少)
海外畢業生可能錯過校招的黃金時間,從而只有參加社招。
既然那麼多問題

那咱別出國留學了吧

慢著
慢著
慢著

出國留學就目前來看還是其實還是值得的
留學的意義
要討論留學的意義,咱們得從自身成長和發展出發,全面考慮。
資金回報
留學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拿美國四年本科來說,每年費用如下:
學費:$13,000-$55,000,
學校宿舍:每學期2,000-7,500美金
飲食費用:$5000-10000美金
學雜費:$1,000-$1,800,平均$1400
書本和必需品:平均$500
交通:平均$600
生活費用;大城市如洛杉磯紐約等:$1000-2000/月。小城市:$400-600/月
好了,這樣算下來,每年費用大約$3,8100-114,400。
(被金錢嚇倒)

雖然82%的留學生回國後初始月收入低於一萬,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美國海歸中,月薪超過兩萬的比例達到了16.7%,比本土畢業生高出五個百分點。而工作十年的海歸,在薪資上顯示出更明顯的優勢。
這說明留學屬於長線投資專案,指望有短線收益的同志還是請你清醒起來。
個人成長
之身出國留學和留在熟悉環境讀書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跳出了原來的舒適區,開始獨立去面對困難和未知,這其實是留學最大的價值所在。
目前我國青少年出現了普遍社會心理成熟時間推遲的現象(生活獨立,金錢獨立,感情獨立均較其他國家的青年才俊更晚)。那麼把自己扔去未知環境,父母不在身邊,被迫開始自己處理所有事情,其實對個人獨立和心理成熟有很大的幫助
留學的收穫還在於產生對未知領域更多的探索慾望,對各種膚色各種文化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有面對突如其來困難的坦然,和不論跟不同階層人打交道的淡定。
就像何帆老師說的那樣,孩子在教育中應該擁有的,不是向上攀爬的能力,而是打通各個階層的能力。
留學的選擇
回到咱們最初討論的話題上,受現在疫情和留學紅利減少的影響,為了使金錢投資和自我提升回報最大化。現在其實需要放更多的權重在留學城市的選擇上面。
現代化水平高,教育程度高的城市能帶給留學生更多也更廣的和外界接觸的觸角。這意味著更廣的視野和更深的認知。
比如在波士頓留學的學生,比起其他地方就更容易接觸和結交在MIT,和哈佛讀書的學生。在紐約讀書的學生就更容易認識來自各個國家對金融和時尚感興趣的人。
所以未來的留學選擇上也要考慮到城市和學校能帶給自己什麼個人成長上面的資源,而不是單單盯著學校排名和專業排名。
總的來說

在留學紅利期減少的當下
在出國留學的地點和學校的選擇上
需要增加更多維度的思考
這樣才能
讓自己的收穫最大化
學還是要留的
畢竟咱是
……
Reference:
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120281/7414545.html
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CLjP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79760
https://www.sohu.com/a/120129795_488629

文字| xiyao  

 編輯 | xiyao

END
往期推薦

後臺回覆【小助手】

可諮詢和報名

*
點選閱讀原文直達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