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留學路和抓不住的名校光環到底去何方?

曾幾何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全世界在他們眼裡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現如今,留洋真不算上什麼新鮮事兒了,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不出國拿個文憑,學點西洋作派,呼吸幾口資本主義的紙醉金迷,誰好意思說自己是時髦的都市新中產?
所以說:混跡北上廣,和車子、房子一樣重要的,是留洋學歷。
今天推薦一篇文章,和你聊一聊這個話題。
01
說起中國的留學高潮,按時間來看,基本上可以分為3波:
80年代後期是第一波留學高潮,這個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優秀的國家公派留學和少數社會富有家庭的孩子組成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學習成績優異、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較高的一波人。因此所去往的學校也都是世界頂級名校。學成之後,多數人本著“報效祖國”的信念,回國就業或創業,成為了引領時代發展的精英人士。
不過很快,第二波和第三波留學高潮便接踵而至:從90年代的第二波留學高潮,到2000年前後的第三波留學高潮直至現在。這兩個階段的最大特點則是日漸富裕的國人與更為開放性的求學態度,促使不少中產階級開始紛紛將子女送至海外鍍金。
留學,一不留神就變成了中產階級子女教育的必經之路。
02
不過,漸漸地有人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海歸都能被稱為“精英”,畢竟他們中還有不少人只能在深夜刷著朋友圈做代購。甚至有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44.8%的海歸收入≤6000元,83.1%的的海歸認為專業與工作崗位不契合。
難道海歸的光環真的在逐漸暗淡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和BAT公司做HR的同學諮詢過,得到的回答是,對於他們而言:
  • 國內的學校,可以分為清北(A)和清北以外的985/211(B);
  • 國外的學校,可以分為常青藤牛劍等頂級名校(C)和以外的學校(D)。
如果一定要做一個比較的話,簡單的可以C>A>B>D,部分非名校的牛X專業可能有晉級的可能。即使是國內的知名企業,基本上C+A已經足夠供應人力資源缺口,B和D想在競爭中突出重圍還是比較困難的。由此可見,精英海歸的競爭力,還是槓槓的!
事實上,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我目前所在的創業公司,2位老闆都是海歸出生,而透過他們接觸到的創業圈/創投圈,也多是海歸人士在引領風騷。就連在前不久參加過的一次由某知名媒體組織的優秀創業青年聚會上,也至少有80%的人有留學背景。
所以說,不是海歸不值錢了,而是在資源稀缺的社會,精英會一直稀缺下去。那些所謂的“留學無用論”不過是基於對那些無奈妥協于越來越廉價的留學路,而使得自己變成了不值錢的海帶人的一種片面認識罷了。
畢竟熔爐不夠熱,鍍金則不純。

03
如今,海歸的光環仍然像一杆不倒的旗幟,佔據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若想獲取光環背後的這一切,就必須要從如何好好的規劃留學之路開始:
首先,排名一定是重要的!常青藤牛劍等名校一定不是徒有虛表的,都是靠多年綜合實力累計出來的!“吃不到葡萄硬說葡萄酸”的心態,這個時候是十分愚蠢的。
其次,研究能力和學習氛圍要細細研究!哪些學校在哪些專業上更為強勢,細節如師生比例、研究所排名、諾貝爾得主數量、知名校友名單等等,都需要打聽清楚,畢竟要對得起這一趟辛苦的留學路。
最後,地域一定不能忽略!從大的方向上來說,美國總體要優於歐洲澳洲,無論從學校綜合實力,還是科技發展,亦或是國家經濟實力帶來的整體效應,選擇美國都會使得這份學歷的價值高一些。而在美國,地處繁華的都市如紐約,也會明顯先進於其他“農村”。在這裡運氣好4年就走,運氣差點的6年還混不出來,所以至少是有幾條街、基礎設施健全能愉快生活的地兒。
如果留學鍍金註定是一場艱難的旅途,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座高峰,至少足以讓世人仰望。選擇一所在絕對實力或相對領域頂尖的學校,才能對得起自己所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最重要的金錢!
說了這麼多,給大家指一條明路吧。不管此刻的你或你的孩子正在為選校糾結,還是所具備的條件離世界名校還差那麼一些……我都推薦你做一次深入的背景評估,而它能幫到你的則是:
鑫泉留學
——留學規劃專家!
超厲害的留學查校選校小程式
▲最新留學資訊,時事評論,熱門解讀,實用的留學乾貨,盡在留學快訊
全天專家線上,不管什麼留學問題都可以直接底部在【對話方塊】輸入提問
▲看了那麼久,你不好奇,閱讀原文那裡是什麼麼?(。・ω・)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