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竹芒 夏蟲
編輯 | 子不語
日本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人少,真的就不捲了。
你能想象這樣的場景嗎?當HR拼命向你推銷完公司的各種福利,你靜靜地聽著,最後風輕雲淡地來一句:
貴司很好,但很遺憾……沒有透過我的考察。
這簡直活在夢裡。
然而今天的日本年輕人,就迎來一個就業的“反選時代”!
2025年春季,日本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8.0%,雖然比去年的歷史最高點下降了0.1個百分點,但仍然處於歷史第二高的水平。
為了搶到剛出爐的大學生,日本的HR們都急瘋了,開出的優惠條件令人咋舌:
見過企業心甘情願當備胎嗎?見過一年保證休滿129天的招聘條件嗎?見過入職就送100萬日元嗎?
日本此輪“搶人大戰”,已經不僅僅是企業著急,更折射出一個國家最深層次的焦慮。

98%的本科生就業率,是什麼概念?
這基本相當於,一個正常畢業、四肢健全的應屆生幾乎是不可能找不到工作。
如今,日本企業的HR,在招聘會上嚮應屆畢業生90度鞠躬,承諾公司永遠不會加班,幾乎是求著畢業生過來上班。

這兩年,日本的招聘市場,一股“內定”風迅猛掀起,人還沒畢業,就被各大企業“預定”。
比如,據日經新聞報道,原本6月1日才開始的日本2024屆畢業生招聘會,結果到了當天才發現,根本找不到什麼求職者。
為什麼?早在招聘會開始前一個月,超過7成的學子已被企業“內定”了!
這股“搶人潮”,甚至從本科蔓延到了高中。
在巖手縣,2091名高三學生選擇畢業後直接就業,其中2083人已獲得企業"內定"通知,錄用率高達99.6%;
廣島縣的資料更誇張——平均每位畢業生對應4.31個工作崗位,供需比創下自1991年以來的新高。
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企業不僅動作快,姿態也很低:
有企業主動向學生丟擲橄欖枝,甚至還有專門對接"企業求人"的逆招聘APP。被拒的公司也毫不氣餒,紛紛開啟"備胎模式"——
當有學生婉拒offer,三菱UFJ信託銀行直接把“思想工作”提上日程,只希望有朝一日,學生在放棄本職工作之時,可以再回頭考量下自己。哪怕等個1-3年,也完全歡迎。
這場始於校園的搶人大戲,正在改寫日本就業市場的遊戲規則。

社會風氣也變了。
曾經追捧終身僱傭制的日本年輕人,現在完全不怕離職了!
日經新聞報道,日本超過4成新員工都在考慮跳槽。求職服務機構"新社會人"的註冊數也創下歷史新高,和2011年相比已經增長了30倍。
現在企業不僅難招應屆生,老員工也在頻繁跳槽。過去只盯著名校畢業生的大企業,如今不得不加大社招力度。
資料顯示,2024年企業的招聘計劃中,社招比例達到43%,接近一半,創下歷史新高。
有些企業社招規模甚至超過了校招。比如三菱UFJ銀行今年社招600人,比去年增加7成,比他們招的應屆生400人還要多。
更讓人意外的是,以前被當作“叛徒”的中途離職員工,如今也被歡迎回來了。最新調查顯示,超過7成日本大企業歡迎離職員工迴歸,明確表示“不歡迎”的只有8%。
日本電氣NEC在2023年就重新聘用了20多名老員工。公司HR直接說,這些員工在競爭對手那裡學到的經驗很寶貴,沒必要拒絕他們。
連日本政府也坐不住了,對外國人的政策越來越開放。
先是努力留住留學生。2018年留學生在日本就業率才48%,去年這個數字被要求提高到60%。
去年,日本又放大招,大力引進外國勞動力。工作簽證放寬了,還提供培訓,連養老保險都給買,基本上只要你願意來,他們就想辦法留。

日媒預測,未來日本每10個人裡就有1個外國人,要變成一個擠滿中國、越南、菲律賓、印尼人的多國籍社會。

“反選時代”到來,日本年輕人覺得幸福嗎?其實也不盡然。
要知道,現在雖然日本缺人,但並不代表你來了就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尤其是要進入大公司,競爭一點都不小。
根據留學中介“留日規劃帝”的梳理,豐田公司的每個月就業人數約為500名,但申請人數則最高可以達到每月3萬人。三菱重工業公司、三菱電機、本田技研也是一樣,每月吸引的求職者人數甚至高達幾萬人。
鳳凰週刊的報道中也提到,日本知名出版社講談社,2024年有4萬人前來應聘,但最終只要了23人,比中國的考公上岸率還要恐怖。
果然,無論在哪裡,名企都不會讓人躺平。
不過,比起上一代人,新生代的日本人確實好過多了。在日本,有一代人被稱為"失去一切的一代"——
他們出生於1971年~1983年的嬰兒潮,童年時期見證日本經濟騰飛,對未來充滿期待。學生時代在嚴苛的教育體系下拼命學習,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進入職場,卻遭遇經濟泡沫破裂,整個職業生涯都伴隨著長達三十年的經濟衰退……
日本大學生的就業率,從1991年的81.3%暴跌至2003年的55.1%。那時候,即便是名校畢業生投出100份簡歷,可能連一個面試機會都得不到。
如今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人口負增長給年輕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就業紅利"——工作機會主動找上門來。
原本穩定的勞動力市場,現在供需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一方面,日本經濟終於走出"失去的三十年"。從股市到樓市,從GDP到CPI,各項指標都在向好。連投資大師巴菲特都從2020年開始大舉投資日本股市,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目前持有日本五大商社9%的股份,僅去年就賺了80億美元。
隨著外資湧入、企業盈利增長、旅遊業復甦,勞動力需求達到空前高度:
在東京、大阪等熱門旅遊城市,公交車站總是排著長隊,因為計程車司機嚴重不足,即便運力提升50%仍供不應求;
大阪國際機場的安檢等待時間長達3小時,服務人員完全跟不上客流增長;
另一方面,老齡化導致勞動力持續流失。幾十年的低生育率,使得新勞動力供給遠遠跟不上需求。
日本到底有多缺人?
根據現行法律,日本員工60歲可以退休,但65歲才能領取養老金,導致很多人"退而不休"。以65歲為基準,2025年退休的主力將是1960年出生的一代人
這一年,日本的出生人口數為160.6萬人。
當下大學生的就業率,按照22歲正常畢業的年紀,那麼他的出生年份應該是2003年,這一年的出生人數只有112.3萬人。
兩者相差48.2萬之多。可以說,今年新增的勞動力與退出的勞動力,極不相配。
但眼下,日本遠未到勞動力最緊缺的時候。
隨著日本“第二次嬰兒潮”出生者步入老年,2036年至2039年期間退出的勞動力和新增的勞動力差額,將擴大至百萬級別。
如此來看,從現在往後至少10年,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只會愈演愈烈,再往後10年,也難以緩解。

而這還只是從供給端來看。要真正衡量一個國家的勞動力缺口,還得考慮就業崗位數量、移民規模、勞動參與率等多方面因素。
根據日本瑞可利職業研究所的預測,到204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將超過1100萬人。分行業來看:護理服務行業缺口最大,不足率達25.3%;其次是商品銷售和司機,不足率分別為24.8%和24.2%
屆時除了東京,日本所有地區都可能將面臨用工荒。
說白了,這波就業反選潮,只能算是年輕人熬到了上一輩人的少子化“福利”罷了。

其實,畢業生的“好日子”,暗含日本的“苦日子”。
近年來,日本大學生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波段爬坡,2018年、2020年就業率也都曾經達到了98.0%的高位。

圖源:日本經濟新聞
這實際說明,日本缺人,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
作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一老一少”的問題正在加劇。
一方面,“老”的越來越多,到2040年,每三個日本人,就會有一個老年人。
另一方面,“少”的也越少。過去30年裡,日本花了66萬億日元拯救少子化,但是2024年,其出生率、出生人數再次刷新歷史。
據日媒報道,日本去年全年出生的人口總數比前一年減少4萬多人,為68萬6061人,自開始統計以來首次低於70萬人。
日本2024年的總和生育率,即一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為1.15,已連續9年下降,創下歷史新低。
一般來說,要維持人口長期穩定,生育率應該保持2.07~2.08,這也被稱為人口置換率,當實際的生育率低於人口置換率時,則表明人口在持續減少。
而日本的生育率自上世紀70年代初跌破2.07後,就再也沒有反彈過。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的“缺人”,將始終是把懸在透頂“達摩克里斯之劍”,成為影響國運的大問題。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