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納豆 · 主播 | 應猶


近期,跨欄名將吳豔妮在街頭接受了一家自媒體的採訪,罕見地公開了擇偶條件。
她表示:
“我找男朋友,第一要會做飯,第二是能扛住我一拳……我已經有面包了,所以我更向往愛情。想找一個支撐我事業、支援我夢想的人。”
這也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有人說:
“讓我來。”
有人說:
“又整容了吧,每次見都不一樣呢。”
還有人說:
“這是營銷專業畢業的運動員吧。”
似乎,自打她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就因張揚的性格、大膽的言論,而備受爭議。
但網暴和議論,卻從來沒有打倒過她。
這些年來,她始終像個戰鬥女神,既在賽場上創造了好成績,一次次突破了自我;
也能在輿論的風暴中,保持冷靜,堅持本心。
甚至那句“我是去打仗的,那麼低調幹嗎”,還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奮勇向前。
而這或許也是清醒大女主,真正有魅力的地方。

孫穎莎很好,吳豔妮也不賴
東亞人,似乎都更喜歡沉穩低調的個性。
比如,屢屢斬獲佳績,但卻始終能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孫穎莎。
她踏實冷靜,年紀雖小,卻始終能在賽場上保持殺伐果斷的魄力,蟬聯世界女乒排名No.1。
她從來不會用髮型、妝容什麼的去博人眼球。
也從來不會在賽前說什麼豪言壯語。
而總是能用行動來說話,讓自己處於最好的狀態。
她也充分尊重每一個對手,會說出“奧運會賽場無弱者,賽前最忌輕視對手,高估自己”的由衷感慨。
她笑起來憨憨厚厚,實力卻令人敬畏。
就像是世外高人,能在雲淡風輕中攪動世界。
這樣的小女孩,超級符合我們的審美習慣,也自然會讓很多粉絲為她吶喊。

而吳豔妮,卻是另外一種模樣。
她張揚,她肆意,她豔麗……
在賽場上,她既會拼盡全力,突破自己的極限;
也願意畫著美美的妝,把獨屬於自己的風采拿出來。
有人會說:
“這麼不穩重,怪不得出不了什麼成績。”
也有人會質疑:
“決賽都進不了,把心思都放在化妝上了吧。”
只是,當負面言論接踵而來的時候,吳豔妮卻依舊保持著核心穩定。
她知道,在她的領域,怎麼做才夠出色。
也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是更適合自己的成功。
雖然每次出現,都會引起輿論譁然。
但是她依然把自己裝扮成戰鬥天使阿麗塔的樣子,在世界級的賽場上,一次次突破著自我。
這不,在3月23日的南京世錦賽上,吳豔妮就以8秒01的個人最好成績,打破了塵封11年的全國紀錄。
3月27日,世界田聯更新了最新一期女子專案世界積分,中國選手吳豔妮以1258分超越日本名將田中佑美,首次登頂亞洲第一!

或許,這世界本就是多姿的,可以有清冷孤傲的蘭花,也可以有張揚明媚的玫瑰。
而女孩子,也從來不該只有一種性格。
孫穎莎的沉穩很好,吳豔妮的張揚也不賴。
她們都在為成為自己而拼盡全力,她們也都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

30歲就老了?她們還在發光
對於女性而言,要經歷的風暴,不僅僅有性格上的審判,還有年齡上的質疑。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趕快結婚吧,過了30歲就嫁不出去了。”“趕緊考公吧,女孩子早早穩定下來好。”
社會時鐘,似乎永遠在追著女性跑。
只是,我們真的該那麼早就放棄自己嗎?
或許,不是。
今年,葉童先是和趙雅芝上了春晚的舞臺,憑藉一首《借傘》讓我們重回《新白娘子傳奇》。

隨後,葉童又登上了“浪姐”的舞臺,讓無數人感慨“原來,61歲也能擁有少年感”。
有人說,她不是演員嗎,怎麼年過60,卻又唱又跳的?
她的確塑造了不少好的角色,從許仙到楊耐冬,從嶽靈珊到趙敏,每一個都極具戲劇張力。
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2022年5月1日,她發了一則影片。
影片裡的她,坐在窗邊彈電吉他,與動聽的琴聲相比,她敢於突破自己的精神更讓人動容。
她似乎在告訴我們,只要你想,多會兒開始都不晚。
就連社會學家李銀河也曾感慨:
“葉童現象正在解構傳統年齡焦慮,61歲女性展現的生命力,是對‘保質期’偏見最優雅的反擊。”

不只是她,40+的王心凌,依然甜美動人、唱跳俱佳。
30+的陳昊宇,小小的身體,卻極具爆發力……
一位位姐姐正在透過“浪姐”翻紅,或許就是女性打破年齡界限、努力成長的見證。
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
歲月的雕琢,亦會降臨。
但只要我們願意,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我們可以盡情嘗試,我們可以大膽體驗,我們亦可以勇於創新,不必拘泥於既定的模式。


真正的大女主,不會順從
如果你說,我也努力了,但奈何命運不公,那當如何?
近來,《雁回時》的火熱,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解讀視角。
女主莊寒雁,自打出生,就揹負了“赤腳鬼”的罵名,被送到遠離京城的澹州。
如果別的女主是爹不疼、娘不愛,但還有個祖母疼。
那莊寒雁則是叔叔打、嬸嬸罵,不僅吃不飽飯,還日日腳上都被拴著鐵鏈。
但是,她卻從未想過自暴自棄。
反而總是向死而生,既沒有丟掉自己的氣度,也能及時對付想整自己的人。
她從來不期待騎士的降臨,而是努力讓自己變強。
這種敢於向命運抗爭的精神,或許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近期在國內上映的女性主義電影《還有明天》,也頗具警示意味:
女性除了逃離,還可以去戰鬥。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義大利,經濟凋敝,百廢待興。
女主迪莉婭身處社會底層,不僅每天要打好幾份工,把工錢上繳給丈夫,包攬所有家務,還需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公公。
但即使這樣,她每天還要在丈夫的巴掌中醒來,被不知好歹的公公咒罵。
她也想過出走、想過逃離,甚至是躲入初戀的庇護下。
但故事沒有落入俗套,沒有告訴我們,所謂的救贖,是從一個男人的掌控中逃到另外一個男人的懷抱裡。
而是讓迪莉婭參與到了公共事務中,用選票和行動去創造一個屬於女性的美好明天。

即使前路曲折,即使不被理解。
但是,她們卻在一次次的鬥爭中,爭取到了女性的選舉權、受教育權。
似乎是在告訴世人:
女性不只能工作,不只會做家務,還能去看山川湖海,還能去政治舞臺上創造真正的自由。
正如奧蘭普·德古熱所說:
“女性有權上斷頭臺,就應該同樣有權登上演講臺。”
所以,即使我們面對的磨難要更多、更難、更原始。
也要相信,大膽去表達、去抗爭,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明天。

敢於上桌,敢於掀桌
在女性意識逐漸覺醒的當下,很多敘事格調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比如,“三從四德”正重新被解讀為:從商、從政、從法,得權、得勢、得名、得利。
因為大家發現,只有敢於上桌、敢於掀桌,才能真正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一個個女企業家的優雅亮相,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生命敘事。
宗慶後辭世後,娃哈哈的掌門人換成了其女宗馥莉。
有人說,嗐,她就是運氣好,會投胎。
她卻用實力說明,女性可以上桌,“二代”也可以很厲害。

大學畢業不久,宗馥莉就進入了娃哈哈,一邊參與管理,一邊深入車間一線工作。
或許是宗老想要鍛鍊女兒,起初交給她的宏勝飲料,只是一家小型代工廠。
宗馥莉卻大刀闊斧,進行產業升級,沒過幾年,就成功讓宏勝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隨後,宗馥莉成為娃哈哈公關部長,她的舉動又顯得有些膽大妄為——棄用合作多年的王力宏。
當所有人都在罵她瞎干時,她卻說不能讓自家品牌和一個人有過於深度的捆綁。
後來,王力宏口碑跌入谷底,而娃哈哈也沒被牽連。
在接手娃哈哈後,宗馥莉不僅改變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同時進行了薪酬革命。
一系列的動作,不僅讓娃哈哈的業績規模拉齊到十年前,還讓自己成功以810億元的身家成為中國女首富。
她用實力在告訴眾人,你看不看好我沒關係,我成功後,全世界都會閉嘴。

與宗馥莉齊名的,還有華為的孟晚舟。
大國間的科技競爭,華為首當其衝。
那時,在基層沉浮數年的孟晚舟,剛剛被提拔為華為副董事長。
可她要面對的,卻是一段漫長的監禁。
1028天的日子裡,無論是公開出庭,還是私下被拍到,孟晚舟始終從容淡定。
似乎,她只是在異國度假。
孤單、難過當然會有,她卻利用這段時間來充實自己,讀書、繪畫、練瑜伽、與家人視訊通話。
好不容易重新回到祖國,她沒休息多久,又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去搭建華為的財政系統,去成為華為新一代的掌舵者。
或許,她們都相信,燒不死的,就是鳳凰。
而只要把機會給到她們手裡,她們就不會下場。
她們拼盡全力,向世界證明:女性可以上桌,也可以掀桌,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從今天起,也為自己活一活
女性,從出生起,似乎面臨著多重審視。
從個性到年齡,從權利到能力,壓力不言而喻。
有人選擇逃離,有人繼續忍耐。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打破舊的規則,為自己爭取新的權力。
有人反思一些稀鬆平常的不公正,開始為自己也為他人發聲。
西蒙娜·德·波伏娃早早告訴世人: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或許,女性就是要大膽地做自己。
而男性也可以從女性主義中重新思考:我們該如何面對差異?
願我們都能成為閃閃發光的女性。
作者:納豆。來源:讀者(ID:duzheweixin),《讀者》雜誌官方訂閱號。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全家人的精神紐帶。每晚相約,陪你看故事、品人生。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行業大咖帶領,手把手傳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