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找刺激"——跳傘、翼裝飛行、懸崖跳水,怎麼危險怎麼來。
朋友圈裡刷到的都是帥炸天的翱翔影片,配上"追逐自由"的雞湯文案。但你知道嗎?那些沒發出來的鏡頭,往往才是真實的故事:突如其來的狂風、失靈的裝置、一瞬間的判斷失誤…

就拿滑翔傘來說,老手們總說"天空是最安全的遊樂場"。可當大自然翻臉的時候,這"遊樂場"能讓你體驗一把真人版《絕命海拔》。全球著名的滑翔聖地印度比爾,每年都吸引無數愛好者來打卡,這裡的喜馬拉雅山景美得讓人窒息,但這裡的氣流也能真的讓你窒息——字面意思。
2024年10月,加拿大老司機飛行員本·劉易斯就在這兒上演了一齣現實版"死神來了"。這位飛了十幾年的“老鳥”,差點被一朵"生氣"的積雨雲給安排了……
1
“我被風暴當玩具一樣耍”
10月17日,本在完成100公里越野飛行後,正準備返航。然而,喜馬拉雅山的天氣說變就變——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被巨大的積雨雲籠罩。
"前一秒還在享受飛行,下一秒就像被扔進了滾筒洗衣機,"本回憶道。
在短短10分鐘內,他的滑翔傘被風暴裹挾著瘋狂爬升,速度達到驚人的16.3米/秒(約60公里/小時)。"我看著高度計的數字瘋狂跳動:4000米、5000米、6000米……直到6700米,我還在上升,"本說,"那一刻,我知道事情徹底失控了。"

"我以為這就是人生的終點。"
隨著高度攀升,本開始在高空缺氧和劇烈旋轉中失去意識。"那基本上是一個絕望的情況。那感覺太強烈了,我覺得根本無能為力來拯救自己,"他回憶道,"我非常非常難過。我知道我會死。我為家人感到難過,我竟然以這種方式離開他們。"
隨後,他在近7000米的高空昏了過去,任由風暴擺佈。

但刺激的事兒來了——當本再次睜開眼睛時,他發現自己被掛在離地面僅一米的樹上,滑翔傘纏繞在樹枝間。
"我第一反應是:'地獄的入職培訓這麼潦草嗎?'"他苦笑著說。但很快,劇烈的疼痛讓他意識到自己還活著——只是代價慘重。
他的身體幾乎"全線崩潰":
凍傷:手指僵硬,左眼角膜凍結,右眼視網膜出血,視力幾乎喪失
內傷:耳膜破裂、舌頭嚴重咬傷、肋骨骨折
肌肉損傷:左肩脫臼,頸背部肌肉撕裂
"我的左眼像個凍住的攝像頭,右眼像打了馬賽克,"他描述道,"但我必須自救,否則就真的完了。"

儘管幾乎失明、渾身劇痛,本還是用凍僵的手割斷了傘繩,跌跌撞撞地向山下移動。"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兩小時,"他說,"我像瞎子一樣摸索著,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最終,他在天黑前爬出山谷,勉強找到手機訊號聯絡上了朋友。幸運的是,當地一戶山區家庭發現了他,並把他帶回家中照料。"他們用熱水和油擦拭我的手腳,像對待家人一樣照顧我,"本感動地說,"他們甚至拒絕任何報酬。"
幾個小時後,他的飛行夥伴們趕到,帶著他下山,並叫車送他去醫院。

本後來分析了自己的飛行資料,發現這場災難早有預兆。"前幾周比爾的風暴雲相對溫和,讓我放鬆了警惕,"他坦言,"但這次完全不同——我忽略了所有警告訊號,直到為時已晚。"
當天,共有9名飛行員在同一區域遭遇風暴襲擊,其中3人重傷。而且這並不是當地第一次發生類似事故:
2007年:德國女飛行員埃娃·維斯尼爾斯卡(Ewa Wisnierska)被風暴卷至9144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僥倖生還,但同行的一名中國飛行員不幸遇難。
2009年:俄羅斯飛行員阿列克謝·阿舒羅夫(Alexey Ashurov)在此失蹤,9個月後遺體才被發現。
2002年:英國揹包客兼飛行員喬爾·基欽(Joel Kitchen)在飛行中"消失在雲層中",至今下落不明。

幾周後,本終於回到加拿大育空地區的家中休養。"我仍然因肋骨骨折而疼痛,視力也在慢慢恢復,"他說,"但比起那些沒能回來的人,我真是太走運了。"
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段經歷,希望能警示其他飛行員:"雲層和風暴值得敬畏,永遠不要低估它們。我的故事不是冒險傳奇,而是一個差點送命的教訓。"
如今,本對天氣的判斷更加謹慎。"我現在看天氣預報比看股票還認真,"他笑著說,"畢竟命只有一條,而作死的機會天天有。"
據報道,飛行資料解析:本的飛行記錄儀顯示,他在風暴中經歷了極端上升(16.3米/秒)和下沉(19米/秒)氣流,相當於在20分鐘內完成了一場"高空高空彈跳"……

2
人們為什麼要進行極限運動?
最近刷短影片,是不是總看到這些畫面:有人從懸崖一躍而下,有人在百米高空走扁帶,還有人在巨浪裡翻騰?沒錯,極限運動正在全球瘋狂圈粉——最新統計顯示,全球有4.9億人加入了這場"玩命遊戲"。
從以前只有瘋子才玩的徒手攀巖、定點跳傘,到現在都成了網紅打卡專案。但這些人到底圖啥?你以為他們在找刺激,其實他們在找自己!
媒體《對話》透過分析大量案例,挖出了五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深層動機:

1、和大自然互動
很多玩家說,當他們在懸崖邊騰空或者衝上浪尖時,會有種"天人合一"的玄妙感,可以盡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震撼。
2、情緒調節大師
對某些人而言,極限運動是管理複雜情緒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對述情障礙人群(難以識別和表達感受的人),這些活動提供了獨特的情緒出口。
3、目標導向的通關遊戲
與傳統運動類似,設定並達成目標帶來的成就感是重要驅動力。不同的是,這裡的每個目標都伴隨著更高的風險回報比。
4、"精準作死"的藝術
別以為他們不要命,其實個個都是"人形計算器"。真正的玩家不是在冒險,是在用數學打敗死神。"
5、戒不掉的快樂
這可能是最可怕的發現——有些人已經"玩上癮"了,因為在挑戰運動時,多巴胺分泌量是普通人的3倍。

最讓人意外的是,這些"玩命"活動居然能治病!專家追蹤了50位有情緒障礙的極限運動玩家,78%的人症狀明顯減輕。英國某診所還讓抑鬱症患者學習攀巖,結果複診率直降40%。
不過專家也警告:這不是讓你去送死,專業指導和安全措施絕對不能少!
3
極限運動不是玩命!
極限運動的魅力在於挑戰自我、突破邊界,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無視安全、盲目冒險。真正的極限玩家不是"敢死隊",而是最懂得敬畏風險的人。無論是跳傘、攀巖還是衝浪,安全永遠是第一準則——刺激可以追求,但生命沒有重來的機會。
首先,專業訓練必不可少。任何一項極限運動都需要系統的學習和練習,不能僅憑一腔熱血就貿然嘗試。比如跳傘需要完成數十次教練陪同訓練,攀巖必須掌握專業的保護技術,衝浪要熟知海浪規律和自救方法。沒有紮實的基礎,所謂的"挑戰極限"只是拿生命開玩笑。

其次,裝備檢查永遠不嫌多。每一次出發前,都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裝備:檢查降落傘的摺疊狀態、確認攀巖繩的磨損程度、測試衝浪板的浮力效能。一個小疏忽,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分界線。
更重要的是,量力而行才是真勇氣。天氣突變時及時放棄、體力不支時果斷撤退、狀態不佳時暫緩挑戰——這些不是懦弱,而是對生命的尊重。真正的極限精神不是"敢不敢",而是"該不該"。
寫在最後
追求刺激無可厚非,但故意作死絕非英雄。極限運動的終極意義不是證明自己有多大膽,而是在可控的風險中探索生命的可能性。記住:最酷的玩家不是活在最驚險的瞬間,而是能一直活著講述故事的人。
畢竟,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有像這位加拿大哥們一樣被吹到天上還能活著回來的運氣……
END

xcmag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管理員長駐倫敦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