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行員到乘客:航空心理學(AviationPsychology)如何守護高空旅程?

👆關注防走失 🌟公眾號右上角「設為星標」獲取每日推送 
如今,隨著航空工業的發展,飛機出行越來越普及,然而有心理研究資料顯示,高達40%的人不敢坐飛機,另外20%的人有強烈的飛行恐懼。
這些現象不僅引發了人們對飛行焦慮的關注,也讓大眾意識到航空環境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當然,除了乘客的情緒調節,在飛行員的心理素質、航空事故後的心理干預等等方面,心理學都在航空工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那麼,什麼是航空心理學?航空心理學家做什麼?這個領域與心理學的其他領域有何關係?航空人員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如何應對恐飛症?
今天,就和iWanna一起走進航空心理學(Aviation Psychology)吧!

蛇年新春將至,提前預祝小夥伴們,無論是歸家返鄉,還是外出旅行,起落安妥,一切順利~

走進航空心理學
航空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將心理學原理和技術應用於航空業的具體情況和問題。它側重於如何使用不同的心理技巧和觀點來確保航空旅行安全、快捷和舒適
航空心理學以前與臨床和組織心理學相關,後來擴充套件到包括乘客、航空人員和機組人員的心理過程。多年來,飛行醫生一直在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但隨後幾年,接受航空心理學家培訓的心理學家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
航空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心理學、航空工程學、醫學、工效學、人機互動學等多領域知識,專注於研究人的行為、認知和情感在航空環境中的表現及應用。它涵蓋了從飛行員的選拔與訓練,到機組人員的團隊協作,再到乘客在飛行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等諸多方面。
航空心理學中心( Centre for Aviation Psychology )成立於2016年,旨在為航空專業人員提供支援,以滿足有關心理評估、支援和心理健康預防的行業指令和建議。

航空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大多數人認識中,航空領域似乎是高科技與工程學的天下,精密的飛行器、複雜的導航系統和先進的通訊裝置主導著飛行的每一個環節。然而,再高深的領域也是與人相關的領域,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心理。
同樣的,航空中有機組人員之間的心理,有機組與乘客間的心理,包括與空中管制溝通的心理等。航空心理學主要研究航空環境下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主要研究飛行員的心理,以及人機互動的最佳化設計。
在航空領域中每一處細節都或許是關鍵時刻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些方面的研究日臻完善,有助於守護飛行安全,影響著航空業的方方面面。
飛行員:主要研究飛行員的心理選拔、測試、訓練、駕駛艙決策、飛行疲勞、應激、情境意識空間定向障礙、機組資源管理等方面,以提升機組協作效率以及提高飛行技能和飛行中的安全水平。
飛行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刺激和壓力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飛行員的決策、感知或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對於飛行安全至關重要。其他挑戰還包括:輪班工作、應對焦慮和有攻擊性的乘客、商業壓力等。
其他機組人員:航空心理學指導他們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清晰的溝通,避免因資訊傳遞不暢或誤解導致的飛行事故。透過培訓,機組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角色和職責,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提高整體飛行效率和安全性。
空中交通管制員:關注管制員的資訊處理、工作負荷、認知與應變、情境意識、決策能力、壓力管理、注意力專注等,確保空中交通的高效和安全。
乘客:包括乘客的乘機心理、服務體驗、購票退票處理滿意度、恐懼應對、緊急情況下的行為反應等,航空公司運用心理學原理來最佳化服務流程和環境,有助於提高航空服務質量,最佳化服務設計,提高乘客滿意度。
乘飛機旅行時,我們會在狹小的空間內與陌生人近距離接觸。乘客與機組人員之間的互動也是航空心理學的一個研究課題。另外,長期飛行尤其會對乘客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影響:高壓導致耳朵堵塞、時差導致失眠和疲勞、暈動症、氧氣和水分流失、與世隔絕感。
駕駛艙顯示與控制:需要符合人因工效學,研究設計遵循如功能性原則、可靠性原則、人性化原則等。
聽覺顯示設計原則:易識別原則、易分辨性原則、可控性原則、標準化原則。
控制器設計的總體原則:可辨識性、可達性、一致性、反饋性、防操縱差錯、排列與佈局精確、一定的冗餘設計等。
告警系統:主動告警與被動告警;視覺告警、音響告警、觸覺告警;告警燈、告警語音告警指示等。
航空人機工程:設計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航空裝置和工作環境,提高人機互動的效率和安全性。
航空心理學家
航空心理學家致力於改善航空業的狀況。他們利用有關人類情緒、思想和行為的理論,為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以及航空業的每一個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支援,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並管理壓力和焦慮。
臨床心理學家和航空心理學家對這個行業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幫助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更輕鬆地應對工作挑戰。長時間飛行、輪班工作、壓力、倦怠感、失眠、注意力問題等問題在這個行業很常見。在從事該領域的心理學家的幫助下,這些問題可以提前發現。因此,進行必要的干預變得不那麼困難。
飛行過程中遇到的負面情況可能會導致航空業從業人員表現不佳,甚至可能危及乘客的生命。正因為如此,航空領域的心理學家主要關注招募頭腦健全、能夠以最安全和最方便的方式工作的航空人員。
2015年,德國之翼9525號航班墜毀,航空業迎來了轉折點。事故發生後,許多心理學家開始研究精神障礙對航空業從業人員的影響因此,除了專業技能和工作適應性之外,飛行員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他們是否患有病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及航空業案例

如果飛行員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他們可能會認為其他機組人員在背後說人壞話,從而產生防禦心理。
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的飛行員可能認為他們比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擁有更多的知識,並可能對此爭論。
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副駕駛可能害怕在需要的時候掌權,因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當副駕駛必須代替飛行員做出決定時,他們可能會猶豫不決,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些問題不僅會對飛行過程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導致大量安全問題。所有航空業員工,尤其是飛行員,都應認真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此外,航空業中每個員工的表現也會影響飛行表現。因此,航空心理學家的職責之一就是仔細定義航空業中的所有工作,選擇負責這些工作的人員,培訓負責這些工作的人員,監控員工的表現,並確保團隊和諧和溝通。
Borr 及其同事在2020年的研究中確定了航空心理學家關注的群體,包括:乘客及其家屬、飛行員、飛行教練和觀察員、客艙乘務員、空中交通管制員、空中交通安全人員、負責飛機維修的工程師、氣象學家、停機坪和排程團隊、檢查員和審計員、機場工作人員、飛機制造商和設計師。
總體而言,航空心理學旨在根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通過了解航空業員工的行為進行評估和推斷。

應對飛行恐懼症
恐飛症(Aerophobia)是對乘坐飛機的極度恐懼。患有恐飛症的人可能會害怕飛行的各個方面,例如起飛、降落或被困在飛機裡。你可能知道你的恐懼是無理的——統計資料顯示,航空旅行的死亡率是其他交通方式中最低的——但你無法用理性的方式擺脫這種焦慮。
大多數有恐飛症的人其實並不害怕飛機墜毀。相反,可能會害怕乘坐飛機時那種壓倒性的焦慮感。對飛行的期待或想法往往和乘坐飛機一樣令人不安。
研究表明,害怕飛行很常見,它影響了美國約2500萬成年人。恐飛症最常見於 17 至 34 歲之間的人群。這個年齡段的人生中會發生重大變化,例如畢業、結婚或生育。人們可能會擔心在如此重要的時刻飛行會危及他們的生命
恐飛症的症狀
如果你有恐飛症,你可能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乘坐飛機。這可能意味著錯過家庭度假或拒絕出差。你可能會堅持使用其他交通方式,如汽車、公共汽車或火車——即使它們不如飛機方便。
如果你有恐飛症,你還可能避免觀看與航空旅行有關的電影、書籍或新聞報道。或者你可能會痴迷於瞭解機場和飛機上的安全措施。
患有恐飛症的人還可能在飛行前或飛行過程中出現恐慌症。症狀可能包括:發冷、頭暈、頭昏、出汗過多、心悸、噁心、呼吸困難、顫抖、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恐飛症的診斷
目前尚無專門針對飛行恐懼症的診斷測試。臨床上可能會仔細檢查相關症狀,並詢問有關飛行恐懼症的各種問題。飛行恐懼症的程度可從輕度(必要時會乘坐飛機,但會感到焦慮)到嚴重(拒絕乘坐飛機超過五年)不等。
  • 一想到可怕的物體或情況(如飛機或空中旅行)就會出現症狀。
  • 體驗你的恐懼六個月或更長時間。
  • 盡力避免令你害怕的事物或情況。
  • 由於恐懼而難以在家裡、工作中或社交場合中正常生活。
干預恐飛症
認知行為療法 (CBT)CBT專注於幫助改變對飛行的看法。它可能包括瞭解飛機的工作原理,或檢視航空旅行與其他旅行方式的安全統計資料。治療師還可以透過教授一些技巧來管理某些觸發因素。例如,在起飛、降落或顛簸時進行深呼吸或冥想可以減輕焦慮症狀。還可以學會在出現對飛行的負面想法時“反駁”它們。
大多數患有恐飛症的人對心理治療等治療反應良好。一項研究表明,一些人在接受 CBT 治療後兩到三年症狀有所改善。恐飛症在治療後可能會復發,因此有些人可能需要持續治療。
暴露療法:這種療法會逐漸接觸與航空旅行相關的地點、想法或情況。參觀機場,觀看飛機起降。虛擬現實工具(例如飛行的計算機模擬)也可以幫助克服對飛行的恐懼。
另外,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減少恐飛症生活的影響:
  • 避免接觸會使焦慮加劇的物質,如咖啡因、藥物或酒精。
  • 與家人、朋友或同齡人的支援系統分享恐懼和焦慮。
  • 與心理諮詢師等討論自己的擔憂。

參考資料:

What is Aviation Psychology? What do Aviation Psychologists Do? https://www.hiwellapp.com/en/blog/aviation-psychology

Wilson, K. (2013). Development of a Pilot Selection System for a Midwestern University Aviation Program. Master Thesis, 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Master of Arts, Mankato.

Yamamoto, S., Shibuya, M., Izumi, H., Shih, Y. C., Lin, C. J., and Lim, H. K. (2015). New Ergonomics Perspective: Selected papers of the 10th Pan-Pacific Conference on Ergonomics, Tokyo, Japan, 25-28 August 2014. CRC Press.

Aerophobia (Fear of Flying)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2431-aerophobia-fear-of-flying

iWanna國際心理人作為全網領先心理學留學輔導、全球心理人發展平臺,擁有100+位全球多國多方向心理學專業師資,服務範圍涵蓋20+心理領域細分方向,獲得95.96%的服務滿意度,學員申請成功率達到94.2%。

iWanna也為正在申請的大家提供1v1心理留學生涯規劃諮詢課時包服務。最後祝大家可以順利度過申請季,收到自己心儀的offer!

👇


掃描下方二維碼
諮詢顧問老師,獲取免費申請建議!
轉發還可領取心理留學獨家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