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90預售19.39萬:讓蔚來的歸蔚來,讓樂道的歸樂道

頭圖來源 | 未來汽車Daily 攝
作者 | 孫雅楠
編輯 | 蘇鵬
沒有大肆渲染輔助駕駛、晶片算力,也幾乎放棄了豪華感和使用者共創的生活方式標籤。樂道L90捨棄了蔚來過往那種鮮明的造車情緒表達。
取而代之的,是一直強調這是一輛“好坐、好裝、好用”的純粹實用主義SUV。
當然,最能體現實用主義的還是富有誠意的價格:樂道L90版預售價27.99萬元,電池租用方式版預售價19.39萬元。從現在起至上市釋出2000元預訂金可抵扣5000元購車款,再享5000元選裝基金。蔚樂螢車主及樂道L60車主復購分別再有三萬和五萬積分。
未來汽車Daily 攝
對於蔚來而言,L90是一次對品牌本質的深刻反思和調整。而這次轉變的幕後推手,是被創始人李斌稱為“最能磕細節的人”——沈斐。
沈斐沒有繼續強調換電技術的光環,不再用蔚來原來的敘事邏輯去做“家庭版蔚來”。他選擇跳出蔚來原有的風格,轉而從場景和需求入手,回答最現實的問題:“一家人到底需要什麼車?”
L90車頭飽滿、造型穩重,寬敞的車內空間和三排座椅的舒適性是它的核心賣點。在這樣的理念下,沈斐淡化了換電的標籤,但這並不代表換電被邊緣化。
相反,換電技術成為蔚來、樂道整合資源、提升運營效率、控制成本的關鍵工具之一,是蔚來實現第四季度盈利目標的核心武器。
L90上市當天,沈斐情真意切地寫下自己的心聲:“這麼好的一輛車,一定得讓千家萬戶知道它、開上它、喜歡它。”
這不僅是對產品的自信,更是對樂道品牌能找到市場立足點的期許。
而樂道的存在,代表了蔚來從理想主義迴歸現實主義的轉變。沈斐和他的團隊把目光放在了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裡:如何讓車更適合家庭使用,如何解決空間和實用性問題,如何讓換電變成家庭使用者真正能感知到的便利……
這些才是L90真正的使命。
給家庭使用者一個突破性答案
在選擇一輛家用SUV時,許多家庭都面臨相似的難題:如何找到一輛既能全家舒適出行,又能承載大量行李,還不會在駕駛體驗和用車成本上妥協的車?
傳統燃油車受限於佈局,插混車型受限於發動機結構,很多所謂的“大車”往往空間大但乘坐不舒適,或者能坐六七個人,卻沒地方放東西。
而樂道L90的出現,給出了一個新的、突破性的答案。
樂道L90的車身尺寸為5145mm長、1998mm寬、1766mm高,軸距3110mm,已經接近理想L9、問界M9等50萬元級別的旗艦體量。
但不同於那些大尺寸車型普遍強調“豪華”或“科技”,L90最先講的是三個詞:“好坐、好裝、好用”。
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中,最常見的是在第三排或後備箱做取捨——要想讓第三排乘客坐得舒服,後備箱就很可能只能放幾個雙肩包;要想後備箱裝得下6人行李,第三排就只適合臨時乘坐。
但L90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拆解:它擁有一個240升超大前備艙,容積堪比中型SUV的標準尾箱,可以同時容納兩個20英寸行李箱加一個兒童箱。
未來汽車Daily 攝
這個前備艙不僅是多裝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它讓L90打破了傳統空間分配的對立關係:第三排空間可以不被壓縮,後備箱也不需要妥協。
而這正是純電架構的魅力:前機艙沒有發動機、增程器,前懸更短,因此在不增加車長的情況下,反而把空間最大化。
因此,L90三排的有效頭部空間分別為1062mm,1076mm和962mm,三排腳部空間為92mm,不像傳統大車那樣“犧牲”第三排。
未來汽車Daily 攝
當然,這也同時得益於蔚來的技術:900V感應非同步前電驅、全新開發一體式偏置空調箱、自研熱管理整合模組、30.5°大傾角斜置的高效散熱模組佈局等等,共同“省出了”比同級SUV大一倍的儲物空間。
而且240升的前備艙不只帶來行李的空間,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非常實用的細節體驗:比如停車位如果靠牆、後備箱打不開時,前備艙就可以完成裝卸;比如裝味道重的食物,可以獨立隔絕。
儲物空間不是一個“為有而有”的營銷賣點,而是真正的功能拓展。
但大空間並不意味著車身笨重。得益於蔚來的輕量化技術,L90的整備質量控制在約2.36噸(四驅版,後驅版為2.25噸),能有效減少轉彎車身側傾量,加大最大側向加速度及轉向響應等。
再配合大馬力專屬的鴛鴦胎,以及蔚來同源的行雲智享底盤,樂道L90能做到全場景的穩健駕駛,這種AI底盤技術能保證在200mm深雪/泥地/沙地脫困,在600mm水深處順利透過。
L90採用的是蔚來ET9同款的340kW高功率後電機版本,也提供前100kW+後340kW的四驅組合,零百加速4.7秒。
這樣的搭配意味著它考慮到家庭使用者的購車需求——多數人其實並不需要高效能四驅,而更關心實際能耗、平順駕駛和成本控制。
平臺方面,L90延續了NT3.0平臺,全棧900V高壓平臺,標配85kWh三元鋰電池,CLTC標準工況可達602Km。
蔚來的“可充可換可升級”補能體系也完整保留,意味著哪怕是長途出行、臨時計劃調整,也能在幾分鐘內完成能量補給。
這在面對同級別燃油或增程車型時尤為關鍵。插混車型普遍在“加油+充電”的雙系統之間搖擺,純電車型則依賴高壓快充,但基礎設施不完備、排隊等待等問題依然存在。換電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實現“長續航+快速補能”的平衡方案。
而蔚來體系已建成3400座換電站,覆蓋全國主要高速、核心城市路線。
在車內佈置上,L90依舊保持了蔚來家族一貫的高階感與細節追求,但明顯更加務實。座椅佈局採用2+2+2六座方案,第二排右側為零重力尊享座椅,搭配小桌板、獨立空調和多媒體後排屏,照顧到家庭出行的每一位乘員。車內多達43處儲物空間,配備智慧全電動冰箱、前排提供雙手機無線充電位,三排兩側設有充電介面。第三排配有電動調節按鈕,最大調節角度38度,提升長時間乘坐體驗。
至於輔助駕駛,L90延續樂道L60的純視覺智駕方案,配有7顆800萬畫素攝像頭、4顆300萬畫素360度攝像頭、1顆4D成像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搭載英偉達 Orin X 智駕晶片,實現高速+城市的輔助駕駛場景覆蓋。燈光系統則採用“星路閃耀”畫素大燈,支援ADB功能,最遠識別600米處的車輛,增強夜間行車安全性和視覺辨識度。
當然,作為一輛家用屬性拉滿的SUV,樂道L90對安全做出更高的要求:L90採用6縱10橫超強前艙安全結構;針對第三排,採用鋁合金一體壓鑄後頂橫樑;超國標3.9倍的高速追尾碰撞試驗;雨天場景50km/h貨車高速前後夾擊下,L90乘員空間未受侵入,A柱D柱完好,更關鍵的是,L90檢測到撞擊自動呼叫緊急救援中心。
釋出會現場,李斌還親自演示了前備箱的防夾功能,讓家庭使用者放心買單。
未來汽車Daily 攝
顏色設計則偏向實用耐看的風格,外觀顏色分別為辰輝銀、巖脊棕、靜嶽黑、雲曦金、雪峰白,內飾為雲縵米、月榕棕、曜夜黑
這些配置,可能在蔚來主品牌上算是見怪不怪,但在一款起售價落在20萬元以內的大三排SUV上,它意味著一種重新定義家庭旗艦的可能性:不用犧牲科技換空間,也不用犧牲空間換價格,而是用技術積累和系統整合,把幾種核心需求一併解決。
據悉,樂道L90還將推出七座款。
從L90開始,樂道走出蔚來的影子
L90上市前,樂道始終活在蔚來的影子下,許多人把樂道看作“蔚來青春版”“低價蔚來”,甚至是“低端版蔚來”。
畢竟二者共用市面上唯一的換電體系、渠道也在逐漸合併,甚至設計也是基於同一平臺打造…
但在蔚來內部體系的定義中,樂道並非蔚來的附屬品。比起蔚來從一開始就押注“高階+技術”的組合路線,樂道更偏向“實用”主義。
從L60到L90,樂道品牌的“實用”主義的呈現變得越發清晰:從日常使用、家庭場景的“問題清單”出發,去構建一輛真正有用的家用智慧車應有的形態。
而今天釋出的樂道L90,則將務實貫徹到脊髓:
在設計方面,相比於蔚來強調品牌識別度,樂道L90不再追求那種一眼看上去就很蔚來的“科技感”,它選擇了常規、寬大、實用、穩重的SUV輪廓。
樂道設計副總裁勞爾·皮爾斯分享設計理念時表示,“我們先畫出人該怎麼坐,再去設計車”,比起先鋒的線條,樂道選擇在造型和功能上做平衡。
技術路線上,相比於蔚來的“炫技”,樂道L90更偏向把技術功能轉化為服務工具。
未來汽車Daily 攝
例如,換電體系、900V平臺、智慧底盤、空氣懸架等配置,樂道L90一樣不少,但關於L90的傳播,其卻選擇將宣傳重點放在“這項技術對使用者有什麼用”,而非“我的技術多麼先進”。這是品牌視角與使用者視角的轉換。
第三是品牌語言的自立。L90沒有再複製蔚來的敘事方式——不再強調“高階”、不再提“和使用者共創”,而是用更清晰、更功能導向的話術表達自己。
從命名、宣傳文案、傳播調性來看,樂道L90明確切入“家庭智慧車”的市場心智,用“場景、體驗、實用、空間”來建構品牌認知。
這也意味著,樂道開始與蔚來主品牌做切割,去重新塑造自己的個性、客群。樂道L90要打的不是蔚來打不下來的仗,而是打蔚來不會去涉足的領域。
更重要的是,L90展現了樂道體系重建的能力。即便樂道與蔚來共用平臺與資源,也可以透過差異化的設計思路、傳播方式、使用場景,構建出一套獨立於蔚來的的產品系統和品牌體驗。
這才是樂道走出蔚來影子的本質:劃清蔚來與樂道的邊界,讓二者分別走向各自的未來。
蔚來正努力讓自己看見未來
蔚來所面臨的處境不可謂不嚴峻,“現在挑戰非常大,別家孩子已經考上大學,我們還在復讀。”李斌也在內部會議中告誡員工。
高壓的市場環境倒逼著蔚來將盈利作為公司第一戰略目標,李斌也立下了第四季度必須盈利的軍令狀。
面對盈利倒計時,蔚來變得緊繃起來,並從內到外掀起一場關於盈利的全面戰爭。
在這場改革中,核心是控制成本。今年,蔚來引入CBU體系(Cell Business Unit)體系,要求每個大部門都要量化成本,明確支出原因及預期回報。這一機制其實是對Cost Mining的延續,CBU的存在也讓蔚來對專案彙報的感知變清晰。
根據此前報道,CBU成立後,蔚來2025年初提報的五百多個專案中,僅有約一半獲批。而那些看不到明確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的專案會被直接砍掉。
“控本”之下是模組化與平臺化的邏輯:多個車型共享平臺底盤、自研晶片平臺等,將研發費用和生產成本分攤,從而提升毛利空間。據曲玉介紹,由於零件通用化率提升,如蔚來和樂道共用一套座椅骨架平臺化,帶來了10%的成本下降。
未來汽車Daily 攝
正是在這樣的機制驅動下,蔚來打造起“三品牌戰略”:主品牌蔚來負責高階市場,樂道競爭中端,螢火蟲主攻入門級市場與國際化佈局。主品牌今年推出的新版ET5、ET5T、ES6、EC6四車系集中推進交付,隨著新款“5566”毛利持續向上,NIO品牌在毛利率和現金流方面獲得明顯改善。
李斌很自信的表示:“到了6月,ES6毛利率將超過20%,EC6更高,ET5和ET5T也差不多提升10%左右”。按照李斌的規劃,四季度時三品牌總銷量將擴張到每月五萬輛。屆時,大量固定投入的稀釋效應便顯現,盈利才有可能實現。
與此同時,樂道的首款L60自4月上市以來,5月銷量迅速攀升至6281輛,實現員工削減40%的同時,實現超40%的環比增速,這正是平臺通用帶來的結構化收益。
蔚來對樂道品牌的銷量寄予厚望,目標是在年底讓L60穩定月銷1萬臺,加上L80、L90共同實現2.5萬輛銷量目標。這種遠景也要寄託在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秦力洪表示,在下沉市場,會透過換電站而非新建門店提供車輛演示和體驗機會,這樣也能有效控制成本。
此外,螢火蟲在4月正式交付,它以“城市高階精品小車”定位出擊,目標鎖定寶馬Mini與賓士Smart,在定價、智慧配置與換電服務形成組合優勢,首月交付達到3680輛,6月增長至3932輛,勢頭平穩。
蔚來將在歐洲投放Firefly,儘管面臨建立銷售服務網路的挑戰導致落地推遲到第三季度,但這些障礙也促使蔚來在地化合作、供應鏈本地化方面加快佈局,力求減免關稅影響,並確保換電生態順利鋪開。
對於樂道和螢火蟲,李斌表示會積極考慮出海至拉美、中東,中亞以及日韓,擴大市場,提高銷量。
整合供應鏈、標準化平臺、三品牌協同推進——這一串動作最終為的是銷量規模的爆發。今年初李斌定下目標:第四季度蔚來品牌月銷2.5萬、樂道月銷2.5萬,合計五萬月,讓年銷衝擊44萬輛目標。
此外,李斌還提出大幅壓縮研發開支,從單季度30億元降低至20–25億元,對非必要專案一律砍掉,提高ROI同時保持核心技術投入。
從實際績效來看,這場變革已經出成果:首當其衝是樂道與螢火蟲兩大中端與入門級品牌的爬坡,其次是主品牌毛利改善,再者是全員成本意識的形成與供應鏈體系的重塑。今年四季度,蔚來將推出第三代ES8,樂道將推出L80,這兩款車也將成為今年銷量的主力軍。
蔚來正努力讓自己“看見未來”,它正在努力推行每一項改革。若一切如期推進,第四季度盈利只是開始,真正的未來才剛剛顯現輪廓。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