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新智元報道
編輯:LRS
【新智元導讀】Nature雜誌首次分析過去十年全球機構撤稿率,發現醫學領域成重災區,中國部分醫院撤稿率極高。但文章在資料取樣上有偏差,結論並不十分公正。
撤稿,是對科研人員誠信的巨大打擊,不僅是一篇論文,此前的研究成果都可能遭到同行質疑。
中國在保障學術道德誠信方面的力度非常大,一經發現,即全國通報批評,取消申報課題資格5年,基本就斷送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通報連結: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4c1e2b9cd9fa4eed97f7ccc3aff2d1cb

通報連結:https://www.most.gov.cn/zxgz/kycxjs/kycxgzdt/202212/t20221230_184139.html
然而,仍然有大量的科研人員為了一己私利,在論文撰寫中捏造資料、偽造實驗結果,甚至僱傭寫手,從論文工廠中購買。
近日,Nature獨家爆料了「撤稿量」位居全球前十的機構名單,也是對過去十年撤稿率的首次分析,調研團隊使用三傢俬營研究誠信和分析公司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醫學領域成了重災區——
位居榜首的機構在2014年至2024年其總產出中有超過5%被撤稿(共撤稿超100篇論文),相當於中國撤稿率的10倍,全球平均水平的50倍!
不過,他們在2022年撤回三篇論文後,再無撤稿。

在Dimensions資料集中,撤稿率超過1%的136家機構中,約60%是醫院或醫學院。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455-y
撤稿的原因多種多樣,資料十分混亂,作者地址、機構分配錯誤都可能導致撤稿,所以Nature給出的分析結果只能作為參考。
而且,Nature在資料選擇上也有失偏頗,位於榜單前列的機構往往規模較小,學術不端本質是追名逐利導致的,是人性使然,古今中外都存在。
東京昭和大學醫院,有一位研究者撤回124篇論文,撤稿率達到10%,但該機構的年發文量少於100篇,所以沒有參與榜單計算。
印度KPR工程學院上榜的原因主要與英國物理學會出版機構(IOP Publishing)有關,其在2022年撤回了前一年釋出的2卷會議論文集中的350篇論文,其中有超過100篇論文的作者與KPR有關聯。
榜單第七位的巴基斯坦加齊大學,有一半撤稿論文是由四位作者撰寫的。
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比如衣索比亞和其他一些非洲國家,發表文章相對較少的作者,有時會把論文放到論文工廠中,利用Hindawi對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學者的開放獲取費用豁免。

2022年11月29日,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的著名神經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第11任校長Marc Tessier Lavigne被指控論文中存在多篇被篡改的圖片,期刊開始審查學術不端行為。
2023年8月,Marc正式辭職,同時撤回2篇Science論文和1篇Cell論文,宣告顯示論文中存在美化影像、影像損壞等問題;另有兩篇Nature論文需要更正資料。
撤稿量與日俱增
資料表明,撤稿事件的發生率大概只有不到0.1%,過去十年發表的5000萬+篇論文中,只有大約4萬篇論文被撤稿,但撤稿量卻在與日俱增。

2023年,Nature釋出了超過一萬份撤稿通知,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其倫敦子公司Hindawi,由於開放獲取,受到了更多的同行評審欺詐和虛假論文影響,雖然擴大了科研誠信稽核團隊,從系統中移除了數百名編輯,但仍然難逃關閉命運。

2014-24年間,中國的撤稿率大約是0.3%,比例低於衣索比亞和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的撤稿率與伊拉克相當;美國、英國等的撤稿率約為 0.04%



中國大學撤稿率通常低於中國醫院
論文發表壓力
研究人員選擇鋌而走險,主要原因還是科研壓力大,成果產出難。
在印度,撤稿率最高的機構幾乎都是泰米爾納德邦(state of Tamil Nadu)的私立學院和機構,相比之下,印度公立大學和政府機構的研究人員面臨的發表壓力比私立大學和學院的研究人員要少。
達拉特里亞的一名自由資料科學家Achal Agrawal在創立印度研究觀察(IRW,India Research Watch)後,一直在網上釋出各國剽竊和出版不當等行為分析,他認為,私立機構鼓勵學生和研究人員發表更多文章,發表的論文還會獲得獎金。

資料鏈接:https://retraction-dashboard.netlify.app/
近年來,一些私立機構透過大量增加論文發表量和引用記錄,登上了各種科研排行榜,但同時撤稿量也很高,所以Agrawal認為在對機構進行排名時,也應該把撤稿率納入考慮因素,可以控制這些機構在投稿時確保質量。
高撤稿期刊、領域
Hindawi是全球最大的開放獲取(open access)出版社之一,在2014年以來,旗下有四本期刊撤稿率超過了20%,四本期刊超過10%

在具體領域,商業與國際管理、計算機圖形學與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癌症研究的撤稿率均超過0.5%;高撤稿率主題包括「分散式計算與系統軟體」、「生物醫學工程」和「網路安全與隱私」。
論文工廠
有部分撤稿論文並非出自作者之手,而是常說的「買論文」。
論文工廠(essay mill、term paper mill)通常是指接受客戶委託,代寫學術論文(安排其他人代寫論文)的公司,客戶需提供有關論文的主題、長度、希望完成時間等資訊,之後按頁數付費,嚴重挑戰了「學術道德」底線。
2011年《佛羅里達州法規》的877.17章指出販售「檔案、錄影、繪畫、藝術或是其他形式的作業」,讓其他人「在維持相當比例內容不變的情形下」當作自己作業繳交 ,屬於二級輕罪,需坐牢60天。

從論文工廠中出產的論文通常有八大特徵:與其他論文/手稿的文字十分相似;與其他論文/手稿在組織、註釋樣式、圖表格式方面相似;公式化的標題和結構;不同作者從同一臺計算機提交論文手稿;作者使用商業的、非學術的電子郵件地址;作者的ORCID 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丟失或為空;參考文獻列表包含無明顯原因的無關論文引用;使用作者推薦的審稿人時,審稿時間異常短,且評審結果為正面、積極。
據資料顯示,一般情況下,1-2分SCI文章的定製費用約為5.5萬,版面費自理,定製投稿後3-6個月錄用;也可以提供實驗資料由寫手編寫文章,如果資料不足,還可以授權公司代做實驗補充資料。
加大懲治力度,最佳化學術環境、晉升機制,是撤稿事件應該帶給我們的反思。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455-y
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12605471&from=kuai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