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副校長兩年間28篇論文遭質疑,已開始強制撤稿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科學網
作者:劉如楠
近日,美國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副校長Jaydutt Vadgama(傑杜特·瓦德加瑪)的一篇論文被期刊撤回,原因是“該論文與此前發表的論文涉嫌影像重複,主編不再相信其資料”。但這位副校長“不同意撤稿”,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Yanyuan Wu也不同意撤稿。
撤稿源於這篇論文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受到質疑。此前兩年間,這位副校長已有27篇論文被人陸續貼出,因影像重複、發表在掠奪性期刊等原因遭到質疑,但期刊均未撤稿。
除了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外,這位副校長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全職教授。此外,他還身兼數職,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防部等機構的資助評審人,擔任兩家期刊的主編,也是14種學術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和30種同行評議期刊的特邀審稿人。
傑杜特·瓦德加瑪 圖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
論文受到質疑一年後被撤稿
瓦德加瑪這篇被撤回的論文2017年發表於《乳腺癌研究與治療》雜誌,題為A83-01 inhibits TGF-β-induced upregulation of Wnt3 and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HER2-overexpressing breast cancer cells
。根據Web of Science的資料,該論文已被引用38次。
期刊釋出的撤稿通知稱,“發表後,有人擔心該論文與作者此前發表的文章重複,撤稿論文中呈現的蛋白質印跡影像與此前發表文章中的影像高度相似。因此,主編不再相信其呈現的資料。”
撤稿通知 截自雜誌官網
早在2023年4月,PubPeer上的一位使用者“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就提出,瓦德加瑪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資料重複。
面對質疑,論文作者回應稱,“感謝您對我們研究的興趣和對圖表的批評。我們向評論者保證,論文之間不存在資料重複使用,儘管有的蛋白印跡看起來相似。論文中提供的所有資料均由實驗室中的不同人員多次實驗得來,我們確保資料的準確和可重複性。”同時,將部分原始印跡圖片附在文後。
對此回應,使用者“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並不認可。他表示,作者列舉的原始印跡中,僅有一幅影像能與已發表論文中的影像匹配上,其他的均與已發表論文的印跡影像不符。並進一步標出了他認為存在問題的印跡影像。
後來,論文作者瓦德加瑪等人沒有再回復。
期刊方面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一年後,決定撤回該論文。面對撤稿通知,瓦德加瑪和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Yanyuan Wu均回應稱“不同意撤稿”,其餘6位共同作者沒有對撤稿通知作出回應。
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聯絡瓦德加瑪和Yanyuan Wu後,二人尚未就此事作出回應。
此前已有27篇論文受質疑,僅對7篇進行回應
這並不是瓦德加瑪的論文第一次受到質疑。
在此之前,他已有27篇論文被貼在了PubPeer上,這些質疑聲大部分來自使用者“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質疑原因包括影像重複、發表的期刊為掠奪性期刊、資料有誤等。
PubPeer上瓦德加瑪受到質疑的部分論文
截自PubPeer
這些論文發表在2008—2024年間,研究主題大多為乳腺癌、直腸癌、胃癌等癌症研究,發表在醫學、癌症相關領域的期刊上。最為著名的一篇是2022年發表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論文,有使用者指出,該論文存在一處資料計算錯誤。
在這些被質疑的論文中,約1/3是瓦德加瑪與來自中國的學者等合作發表的,其中包括來自上海同濟醫院、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單位的合著者。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被質疑的27篇論文中,論文作者僅對其中7篇進行了回應,其餘均沒有回覆。
針對遭到質疑的論文,有少數期刊釋出了更正說明。去年4月,Cancers(《癌症》)對一篇論文作出更正:第一作者Pranabananda
Dutta表示由於“無意中的錯誤”導致同一張影像被使用了2次,亮度略有改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也釋出了更正。在使用者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指出“影像拼接、水平拉伸和重複”後,作者之一Nalo Hamilton承認該影像是“無意中重複的”。
此外,在對其餘論文問題的回應中,瓦德加瑪承認了其中一篇論文中的錯誤。在對另一篇的回應中,他表示正在調查質疑者提出的問題,但目前這些問題尚未得到糾正。
身兼數職的“學術大牛”
瓦德加瑪除了在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擔任要職外,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全職教授。學校官網介紹,他在學術和研究領域擁有30多年的一線經驗。
谷歌學術顯示,瓦德加瑪的h指數為37,其發表的論文至今共被引用6145次。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一篇是發表於2013年的論文,關於“癌症患者血液中循環遊離DNA的臨床應用”,被引用了302次。
除基礎研究外,他還涉足臨床轉化。官網介紹,他能夠將臨床、基礎、社群研究融為一體,具體包括細胞和分子標記以及新型基因的鑑定,用於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檢測、預防和治療管理;癌症預防研究等。
基於瓦德加瑪的領導力和學術影響力等,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中心的相關研究獲得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鉅額支援,最近的一筆為投資資金1260萬美元(2015—2021)。
在本職工作外,瓦德加瑪還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防部、美國退伍軍人健康管理局、英國工程和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資助評審人員。他擔任《國際生物科學雜誌》《腫瘤學診所》的主編,也是14種學術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和 30 種同行評議期刊的特邀審稿人。
對於這樣一位“學術大牛”,同行的質疑及期刊撤稿後續會給他帶來何種影響,科學網將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1.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5/28/university-vice-president-for-research-contests-retraction-for-image-issues/
2.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49-024-07371-1
3.https://pubpeer.com/search?q=vadgama
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808718/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486908/
6.https://www.uclahealth.org/cancer/members/jaydutt-vadgama
7.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mPiJJw4AAAAJ&hl=e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