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低頭了!豁免中國電子產品後,下一批是藥品

轉載自 | 紅財經
作者 | 李大川

先眨眼誰先輸,特朗普眨眼了。
美國海關深夜釋出的關稅豁免清單,揭開了特朗普政府"對華強硬"口號下的脆弱真相。
當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半導體等產品被移出"對等關稅"清單時,這場持續數月的關稅戰爭露出了真實面目——在全球化分工的鋼鐵洪流面前,任何政治操弄都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即便強硬如特朗普,堅定認為“美國優先”是天然真理。“全面加徵關稅”的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關鍵的電子產品類(清單佔比27.5%)全被豁免。
馬上,還有會下一批,我預計是藥品。
全球化供應鏈的反噬
特朗普政府豁免清單上的每個品類,都是對"美國製造"幻想的致命打擊。
智慧手機產業98%的組裝產能聚集在亞洲,蘋果公司在中國佈局的200萬產業工人和800家供應商,構成了難以複製的生態系統。鄭州富士康園區裡,28萬名工人在3.2平方公里的"蘋果城"中晝夜輪轉,僅2022年就出貨1.2億部iPhone——這相當於美國每3秒就有一部中國組裝的手機啟用。
即便白宮曾揚言要讓iPhone迴歸美國,但庫克坦言:要重建這樣的供應鏈,至少需要十年時間和3500美元的單機成本。
這種產業現實形成強大的政治遊說力量。蘋果爾等科技巨頭的華盛頓說客們用資料說話:對華加徵125%關稅將導致美國消費電子產品價格暴漲40%,直接衝擊90%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當政治口號遭遇選民生計,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終究在選舉壓力下彎曲。
資訊科技產業委員會(ITI)的遊說檔案顯示,科技巨頭們在三個月內安排了47場國會山閉門會議,用價格模擬系統演示關稅如何讓中產家庭電腦支出暴漲58%"我們不是在為中國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而是在阻止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被關稅絞殺。"
半導體戰爭的詭異雙簧
4月11日晚間,美國海關所宣佈的特朗普總統備忘錄第14257號行政令裡,不再徵收的部分商品具體是:
🔹8471:自動資料處理機器(如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等)
🔹 8473.30:資料處理機器專用零部件
🔹 8486:半導體或平面顯示器製造裝置
🔹 8517.13.00:智慧手機
🔹 8517.62.00:無線電話或其他無線網路裝置(如路由器、交換機)
🔹8523.51.00:固態非易失性儲存裝置(如SSD)
🔹8524:已錄製或空白的光碟、磁帶等
🔹 8528.52.00:液晶顯示器(如計算機用LCD顯示器)
🔹8541.10.00:二極體
🔹8541.21.00:單晶體半導體晶片
🔹 8541.29.00:其他半導體裝置
🔹 8541.30.00:光電器件
🔹8541.49.10、8541.49.70、8541.49.80、8541.49.95:其他特定型別半導體
裝置
🔹 8541.51.00:太陽能電池
🔹 8541.59.00:其他太陽能裝置
🔹 8541.90.00:半導體零件
🔹8542:電子積體電路(IC)
此次半導體行業的關稅調整,堪稱當代貿易戰的黑色幽默。
美國海關豁免中國產晶片的同時,中國將原產地標準改為"晶圓流片地"這個看似技術性的調整實則暗藏玄機——臺積電為英偉達代工的GPU晶片因流片地在臺灣,得以繞開中美雙重關稅;英特爾大連工廠的。
儲存晶片卻因流片地在大陸,反而需要承擔更高關稅。
這種"精準豁免"暴露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弔詭現實:美國設計公司依賴中國封裝測試,中國晶圓廠仰仗美國裝置材料。當雙方關稅戰傷及自身時,心照不宣的規則調整成為心照不宣。
——既保全了政治顏面,又維繫了產業命脈。
當這種默契不斷地推進,越來越多的行業將會被“豁免”,直到清單上所剩無幾。
藥品豁免倒計時:醫療產業的"中國依賴症"
醫藥行業恐怕會是接下來豁免的一個關鍵行業。
我們來看一個正在重演的、電子產品的危機劇本。
在江蘇無錫藥明生物園區,3210萬升不鏽鋼生物反應器晝夜轟鳴,每個罐體高度相當於7層樓,單批次產量滿足50萬糖尿病患者年需求。這裡生產的胰島素原料佔全球供應量的30%,而1200公里外的杭州默沙東基地,26萬平方米的廠區內排列著全球最大抗生素髮酵罐叢集,每年向美國出口4.8億劑阿莫西林膠囊,佔據其抗感染藥物市場的43%
FDA 2022年審計報告顯示,美國市面流通的87種基本藥物中,有52種關鍵中間體來自其中降壓藥纈沙坦原料的98%產自浙江華海藥業——2018年該企業因原料藥雜質引發全球召回,反而凸顯其不可替代性:替代品價格在斷供期間暴漲320%
輝瑞、默沙東等巨頭在華佈局的抗生素、降壓藥生產基地,承擔著全美60%的仿製藥供應。這些看似普通的藥片背後,是從發酵罐體到包裝材料的完整中國供應鏈。若加徵關稅,不僅美國藥店貨架將出現真空,更將動搖醫藥巨頭每年20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
FDA的庫存資料顯示,關鍵抗生素類藥物的美國本土庫存僅能維持45天。這種危險平衡讓白宮官員私下承認:"我們可以在5G領域打壓華為,但不能承受青黴素斷供的代價。"
隨著125%關稅的開始執行,曾經擔憂與出現過的問題,也會陸續推到特朗普辦公室面前。
這樣的情況,早在新冠疫情期間,也都已經發生過。20212月,輝瑞大連工廠因海關清關延遲,直接導致美國30個州的法莫替丁注射液斷貨。該工廠1995年設立,2018年擴建後成為全球最大他汀類藥物生產基地,供應美國80%的阿託伐他汀鈣原料。
其生產線停擺三天,就讓沃爾瑪藥房的消化系統藥物貨架空置率飆升到79%FDA前局長Scott Gottlieb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警告:"當我們討論對華藥品關稅時,本質上是在討論是否要讓4500萬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注射筆變成奢侈品。"
當醫療安全與政治操弄短兵相接,藥品關稅的豁免或許已在秘密談判桌上。
“全面加徵關稅”潰退的開始
不只是醫藥行業,事實上美國的製造業,早已丟失的不只是價效比,還有根基。
20204月,疫情嚴峻的時候,美國發現他們根本無法生產製造口罩。白宮疫情特別工作組曝光的內部備忘錄顯示,美國醫療系統97%的醫用口罩依賴進口,時任貿易顧問納瓦羅試圖強制3M公司轉移生產線,卻因缺少聚丙烯熔噴布原料而失敗。
這種尷尬印證了彼得森研究所的判斷:美國在428種關鍵工業品中,有229種依賴中國供應超過50%。當中美貿易戰撞上新冠疫情,紐約急診室裡堆積的N95空箱,成了"美國優先"口號最辛辣的諷刺。
這場關稅戰爭的戲劇性轉折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全球產業分工的精密網路中,任何國家的單邊主義都如同揮舞大棒的盲人,終將在錯綜複雜的供應鏈迷宮中碰壁。從電子產品到醫藥健康,特朗普政府的豁免清單正在演變為全球化經濟的"投降書"
當無錫藥明生物的10萬升反應器與鄭州富士康的流水線共同構成現代社會的生命支援系統時,所謂"脫鉤"不過是政客們的幻覺。這份豁免名單的延長,或許才是維繫現代文明社會正常運轉的無奈解藥——它不完美,但卻是全球化時代人類不得不嚥下的現實藥丸。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