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內塔尼亞胡是比哈梅內伊還要堅定的反美鬥士。
從特朗普的角度出發,他好不容易才“勸說”伊以雙方言和,這碩大功勞,當然值得發推文炫耀。
沒想到才過了幾個小時,內塔尼亞胡就給他來了一記耳光,以色列先是發表宣告,在停火後遭到伊朗的導彈襲擊,作為對其違反停火協議的回應,隨即對德黑蘭進行猛烈打擊,摧毀市中心附近的雷達設施。
伊朗也不再沉默,說自己沒有違反協議,並準備對以色列進一步侵略行徑作對等回應。
眼見戰火即將重燃,懂王氣得在一眾記者面前爆了粗口,說真不知道這兩個國家在打什麼,有什麼好打的。

發了一通火後,以色列和伊朗果真停火了,至少雙方明確表態會遵守停火協議。
特朗普又高興炫耀起來,轉發了某國會議員推薦他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推文,畢竟此前奧巴馬也獲得過該獎項,懂王自然不甘示弱。
然而,特大統領的和平獎註定要落空了。
《德黑蘭時報》6月25日報道,伊朗方面發現,以色列正密謀在美國領土上實施爆炸襲擊,然後栽贓給伊朗,目的顯然是要挑起美伊朗之間的全面戰爭。
雖然這是伊朗單方面的訊息,不過大膽假設一下,按照以色列的一貫德性,這事它真幹得出來。
因為早有前科,比如幾十年前的“自由號”事件。
1967年,一艘名為“自由”號的美國千噸級監測船,在地中海遭到大規模空襲,幕後黑手居然是盟友以色列。
美軍士兵傷亡慘重,有34名美軍士兵陣亡,164人受傷,“自由”號接近報廢。

以色列的舉動等同於虎口拔鬚了,但美方的反應非常古怪,主動壓制相關資訊,所有媒體不許報道,時任總統約翰遜還說了句:“船沉了不要緊,別讓盟國為難。”
而以色列僅需支付1300萬美元慰問金,事件就此平息。
據說事件起因,是美軍碰巧目擊以色列軍隊在殘忍殺害埃及戰俘,為了掩蓋事實,以色列才棄與“盟友”關係不顧,摧毀美軍船隻。
以色列和美國,究竟誰才是爹不好說,但現實是,它要真下決心對美國搞事情,特朗普也只好把鍋轉給伊朗來背,儼然被內塔尼亞胡拿捏得死死的。
不過現在美國的確不想摻和中東戰事,一個是動起手來,美軍有點打不動了。
這些年,美國對中東的主導能力不斷在下降。
面對北約盟友的懷疑目光,美軍一邊拍胸口說沒問題,一邊接受中東地盤被抵抗之弧輪番偷襲,胡塞武裝三番四次拿導彈檢驗美國航母成色的事實。
美國僅憑洗衣粉就拿捏中東的日子,早一去不回。

所以對待伊朗,特朗普有更好的策略,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
之前說過,哈梅內伊雖然對美始終強硬,可架不住很多伊拉官員化身親美派,連總統佩澤希齊揚都傾向帶路投降,可見伊朗政壇混亂成什麼樣了。
投降派和強硬派相互角力,誰也奈何不了誰,外交策略騎起牆來,比土耳其更極端,主打朝令夕改,捉摸不定。
不過總得來說,伊朗的主流是向美國靠近,之前伊朗政府公開表示“不發展核武器”就是最好證明,甚至還讓抵抗之狐的兄弟一個個當炮灰,自己在一旁冷眼旁觀,也是投降派在背後發力。
美國這招狠辣無比,而促使伊朗自廢武功的代價,不過是一份堪比鏡花水月的伊核協議。
只要手握殺器,不時對伊朗釋放若有若無的“善意”,就可誘導它砍斷與周邊盟友的羈絆,並放棄投靠中俄,讓其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最後一點點崩盤。
這招溫水煮青蛙,進度條已完成大半,只要能成,中東危局可解。
然而半路殺出個內塔尼亞胡,他堅決反對懂王的策略,說和伊朗有什麼好談的,美國就應該親自下場,讓伊朗知道世界霸主的厲害。

要是能打,美國早上了,這不是打不了嘛,區區拖鞋軍,美軍磨了近兩年硬是沒磨下來,還把“美軍不善戰”的現狀暴露得一乾二淨,要再這麼下去,大事不妙。
內塔尼亞胡說你不下場那我自己來,隨後有了6月13日的空襲行動,最終意圖自然是先斬後奏,讓美國不得不趟渾水。
要不說以色列是頭號反美先鋒呢,本來伊朗都快下跪投降了,硬是給它打立正了,搞得對方想賣國卻沒人敢接手,唯有硬著頭皮反擊。
有個最大的問題,內塔利亞胡為什麼偏要反對特朗普?
按理來說,攻心為上,不費一兵一卒瓦解伊朗,顯然是最優解,只要伊朗陷入動盪,最大的核威脅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以色列何苦要勞民傷財,尋求強攻呢?
因為內塔利亞胡壓根不敢讓戰爭步伐停下來,一旦停戰,他分分鐘會被趕下臺。
相比國外形勢焦灼,國內一大堆糟心事更讓他焦頭爛額。
首先是派系鬥爭,雖然沒有伊朗那樣直接混亂無序,但也是紛亂無比。在以色列國會擁有席位的政黨多達12個,大致分為左翼、中間派、右翼和極右翼四大勢力。

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雖然是第一大黨,但由於席位不夠,只能與極右翼政黨聯盟共同執政。
弊端馬上來了,利庫德集團雖然是右翼政黨,但比起其他黨派,都算偏中立的存在,還有比其更極端的,例如宗教派系,整天嘴上不是反阿拉伯、反移民、反自由主義,就是維護猶太人的“絕對統治地位”。
在他們拾掇下,內塔尼亞胡一有中立守序的想法,比如提出釋放巴勒斯坦囚犯以重啟巴以和談,就會遭到極右翼強硬派反對。
但一味走強硬路線,又會被左翼和中間派抨擊他“撕裂社會”,“自取滅亡”。
既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內塔尼亞胡乾脆一條道走到黑,強硬、狂熱到底算了,反正票數管夠,不擔心成為跛腳鴨總理。
但奈何他自己丑聞太多,濫用職權、貪腐、性醜聞等等前腐後繼,被對手追著口誅筆伐,一堆人等著給他下套,而且相關錄音、影片、檔案等證據齊全,可以說只要進了法院,基本就等著被彈劾下臺、蹲大牢。
內塔尼亞胡縱橫政壇半生,自由脫身妙招,就是效仿美利堅傳統藝能,移花接木。
每當以色列民眾忍無可忍,爆發大型示威抗議,要求內塔尼亞胡下臺時,他就會把矛頭引向周邊國家,比如發動加沙戰爭、空襲黎巴嫩和葉門,以及最新的轟炸伊朗等等。
只要民族情緒起來了,大家就顧不上討伐他。
為何以色列千方百計也要把美國拉下水,主要還是打不過。
曾經的中東小霸王,現已退化到只能挑軟柿子捏了,碰到硬茬子立刻抓瞎,別說遇強愈強的胡塞武裝,就是面對只有手搓火箭筒的哈馬斯,都打得十分費勁。

正常來講,伊朗作為抵抗之弧之首,理應是最硬的那根骨頭,以色列不怕磕壞牙齒嗎?
如果蘇萊曼尼還在,以色列確實會謹慎得多,可當他被美國誘殺以後,伊朗就彷彿被抽掉主心骨,整個軟了下來,正是趁虛而入的時機。
剛開始戰果輝煌,透過摩薩德的斬首行動,伊朗折了包括1、2把手在內的20位高階軍官,核科學家多位,另外多處重要設施被摧毀。
可進度條到此為止了,不論伊朗死了多少位高階將領,毀壞了多少設施,只要以色列一天沒真正攻進德黑蘭,活捉哈梅內伊,都不能算重大勝利。
加上雖然伊朗防空力量很薄弱,讓以方空軍輕易得逞,可擁有鐵穹的以色列也沒好哪裡去,伊朗的反擊算很剋制了,依然讓以色列叫苦連天。
以色列民眾發現,原來“強大”如他們國家,也會有捱揍的一天,伊朗誤打誤撞之下,竟無意擊中以色列的軟肋。
對以色列人來說,伊朗轟炸他們的軍事基地、煉油廠甚至國防部都沒什麼,可導彈命中特拉維夫金融區和富人區,事情就大條了,安全感瞬間蕩然無存,一時間猶太資本爭相逃離以色列。
經濟上的損失,比軍事損失還要讓以色列吃痛。
如果伊朗能振作起來,集中力量攻擊以色列防禦薄弱的富人區,或港口,水庫,機場等基礎設施,未必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不是說就能攻進特拉維夫,而是等內塔尼亞胡被憤怒的國民轟下臺,戰爭危機自然迎刃而解。
然而隨著懂王提出停火,一切戛然而止,伊朗敗在勝利前夜,停戰真說不好救了誰。
下一步,伊朗會迎來久違的和平嗎?
很難說,因為內塔尼亞胡的困境仍然無解,儘管打伊朗吃力不討好,但不打伊朗就沒有藉口逃過司法程式了,接著很快會被左翼整垮,身陷囹圄。
因此他不斷對特朗普軟磨硬泡,只要美軍正式下場,形勢就有轉機。
特朗普真不想蹚中東戰局渾水了,B-2配合轟炸、航母改道中東稍作巡邏,已經很夠意思了,居然還打美國大兵主意,美軍實際戰力如何,他心裡能沒數嗎?
閱兵表現拉垮,還能用天氣原因、拍攝角度、愛惜士兵等藉口敷衍過去,要是真刀真槍幹一場,卻拿不下伊朗,或者士兵傷亡過重,他大統領的位置也就到頭了。

特朗普已被內塔尼亞胡弄得下不來臺,如果說認貝特為乾兒子純屬吹噓自嗨的,那內特尼亞胡真的是他活爹了。
為防止以色列繼續作死,把美國拖進深淵,特朗普急切找到赫爾佐格,讓他行使總統特赦權,拉內塔尼亞胡一把。
赫爾佐格此前被內塔屢屢壓制,差點被架空,因此回答也是意味深長,“特赦目前不在討論範圍內,因為沒有人提出這樣的要求”。
言下之意,讓內塔尼亞胡服軟和他商議,並交出部分權力,這樣一切皆有可能。
以伊大戰是否能真正告一段落,內塔尼亞胡能否逃過一劫,決定權一下落到向來低調的赫爾佐格手上了。
—— END ——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