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個兒子,我給牛牛潑冷水了!!!

某天晚上,我陪牛牛讀那本《DK兒童大百科》裡的性別差異的那一章節。在前面讀了關於性別差異導致男女性在教育、從政、投票權的權益差別。突然他問我,會不會因為生了他,他是男孩子,覺得是一件幸運的事
我有點懵,我沒想到他會這樣問。應該是書前面章節的一些現象和資料,讓他產生了性別優越感,他急切想在我身上獲得認同我給他潑了冷水,很堅定地回答:不會。
男性從小到大,會在各種現象和資料面前逐漸瞭解到自己性別帶來的諸多好處,早晚的區別。有平權意識的母親,在男孩產生性別優越感的時候,是需要引導的。
男孩有性別優越,不加以引導會如何?

社會心理學家Peter Glick 和 Susan Fiske提出矛盾的性別偏見理論,指出兩種針對女性的性別偏見歧視,包括“敵意性別歧視”和“善意性別歧視”
敵意性別歧視就是赤裸裸對女性釋放惡意,直接傷害女性;相對前者的直接,我們更應該警惕男性對女性產生善意性別歧視。什麼是善意性別歧視,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第一,覺得女性需要保護,認為女性缺乏能力,不相信女性有處理事務和做決策的能力,比如“女人要找個依靠”“家裡還是得男人做主”,看似“為她好”,但實質是不尊重女性
第二,雖然尊重和承認女性作為妻子和母親的作用,但會加重刻板印象,認為男生是更有能力、更理性堅強、更適合去拼搏事業。而女性是弱勢性別,性格體貼溫柔,更應該在家庭發揮作用,照顧孩子,打理家庭等。
第三,男性優越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比女性「高人一等」,在兩性關係中,態度表現居高臨下。比如“老公不賭博,不出軌,不家暴,你還想怎麼樣?”這種不平等的對待,加重性別不平等。
好多媽媽也奇怪,自己沒有重男輕女,也儘量避免給孩子性別束縛,但為什麼男孩還是不可避免會產生性別優越感呢?
男孩受到的文化和教育不一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看短影片或者在生活中,“兇兒子疼女兒”的表現越來越常見~很多家長,尤其是爸爸,面對女兒時,一口一個寶貝,溫聲細語的,要是女兒哭了,心都要碎了,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來哄閨女。但輪到兒子,打個招呼都能被挑刺,而且還見不得兒子哭,覺得男孩哭就是懦弱的表現
但這種按性別劃分的教育模式,對男孩非常不好。如果在情感上被父母刻意的嚴苛對待,並且長期情緒忽視,最明顯的傷害就是,男孩會缺乏共情能力,不會從正常的互動中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和與人相處
另一方面,在普通人的刻板印象中,男孩就該有男孩樣,穿衣要穿中性顏色的衣服,要喜歡汽車大炮、恐龍、變形金剛這些有男孩標籤的玩具。要是男孩穿顏色鮮豔,或者玩洋娃娃,喜歡小兔子,就會被認為“娘”。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境和文化,並沒有足夠的安全和包容,還在給孩子營造一種性別觀念:男性身上只要具備女性特徵,就是低人一等的
心理學家指出,幼兒對性別相關偏好的表達,不能預測長大後的性取向。即便小男孩穿裙子,愛玩洋娃娃,只要他的情緒是無壓力,開心的,就說明他在探索,不會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
還有父母之間日常的相處,和母親的形象也會影響兒子對性別的正確認知。尤其母親是男孩最早接觸的女性,你在他眼裡是什麼形象,他對你的看法和態度,很大影響他成年後對其他女性的態度
我們沒辦法去改變成年男性的想法,但作為媽媽,孩子最早接觸的女性,我們能做的是打破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在兒子產生性別優越感時,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女性
怎樣引導男孩尊重女性?

01
做好母親的榜樣
能拼事業就去拼事業,爭取尊重和話語權。哪怕是全職媽媽,付出沒有金錢量化,也需要全家的認同。全職媽媽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不掙錢,就沒有底氣。
最近網上“月薪18000的上海富人區保姆”上了熱搜,每天早上6點半開始上班,準備早餐、照顧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餐、送娃出門上學、打掃衛生、晾曬衣物、煮午飯晚飯、帶孩子戶外溜達、輔導孩子作業到九點半打卡下班…..
有人懷疑,有這麼全能的保姆嗎?覺得一萬八都給少了。
但這些就是全職媽媽的日常啊!保姆還有上下班、節假日,全職媽媽卻要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也沒有工資。所以這些付出要讓全家知道,可以在晚飯的時候,給家人分享明天做的家務事項,在大家的聆聽和參與討論中,增強自己的價值感
02
拒絕不公平和不尊重對待
如果老公陰陽“你在家帶孩子不賺錢”時,要堅定拒絕,不要默默忍受。既然他覺得全職媽媽不賺錢,那你就出去上班,去花錢請保姆或鐘點阿姨,送孩子去作業輔導班,讓這些隱形的工作得到金錢量化
職場媽媽肯定會遇到顧得了工作,就顧不了孩子的情況,如果老公有意見,那就讓他一個人試試承擔家裡的全部開銷兩三個月,男人是個聰明的生物,會權衡利弊。千萬不要忍氣吞聲,你的忍讓只會讓對方進一步輕視你
那些成年以後瞧不起女性,隨便開黃腔,覺得pc是尋常愛好的男性,你去看他們的母親,往往在家裡沒有太多的話語權,甚至是多年卑微的苦情角色
03
家裡營造互相尊重的環境
不止要夫妻間相互尊重,家長還要尊重孩子。尊重不是嘴上說說,要落到實處,比如夫妻間發生矛盾,不能惡言相向,要平心靜氣商量。
父母看到孩子寫作業開小差時,不要脫口而出:“你在幹嘛!還不趕快做作業。”“你再不…….我就……”,可以換種方式“你現在是遇到什麼困難嗎?需要我的幫助嗎?”
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說的氣話,沒有意識到這些話有多麼不尊重人。但對孩子來說,父母的吼叫責罵,打壓威逼,不僅讓他們感受到沒被尊重,還會產生對抗和逆反心理,甚至會萌生一種只要“高人一等”,就能“欺負”比你弱小的人。
把孩子看做平等的個體,去尊重和愛他,只有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愛,他才能學會去尊重和愛他人。
04
教會孩子界限感
平時帶牛牛去遊樂場或公園鏟沙子,發現有些小男生想和小女孩玩,根本沒有基本禮貌的詢問:“請問我能和你一起玩嗎?”就直接加入小女孩拼好的積木或堆好的城堡,或者在對方拒絕,還是我行我素。
一定要教會孩子界限感,別人說“不”的時候,就是“不可以”,不能繼續打攪別人。不要仗著自己是男孩,是力量強勢方,就可以不顧別人的意願。
有科學研究,男性的大腦結構,在情緒理解、同理心方面處於劣勢,所以註定教男孩不能彎彎繞繞,要簡單直白,教會孩子,不管在人際交往,還是親密關係中,如果自己讓對方感到不舒服,不開心,一定要立刻、馬上停止
05
鼓勵孩子多參與家務
平時可以讓孩子幫忙打掃衛生,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碗、洗菜、拿快遞、掃地等,讓孩子知道作為家裡的一份子,是需要承擔家庭責任的,特別是在爸爸媽媽忙的時候,問問是否需要幫忙?
這樣可以幫助男孩建立同理心,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別人困難的時候,願意伸出援手。
06
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過年過節,可以鼓勵孩子創造儀式感,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頓豐盛的大餐,招待你想感謝的親人或者好朋友;或者在傳統節日,送些小禮物給長輩,也能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會忍不住抱怨男孩同理心差,直男,不貼心。但恰恰缺乏了思考,如何讓男孩避免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讓他們產生性別優越感?改變這種現狀,是否可以從我們自己做起?
想要的平權世界,不是男女對立,不是不婚不育,我想要男女合作共贏如果對現在的情況失望,那就好好培養下一代男孩吧。作為男孩的母親,我們想要的平權世界,更需要我們努力

茵茵小福利:
評論區裡抽取1名評論用心的讀者送出兒口腔噴霧一份,清潔口腔有害菌,對孩子牙齒很友好~(截止到:10月22日中午12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