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媽說:
關於腺樣體,我們已經寫過很多篇文章來科普了,前幾天聽我的朋友young媽說起她兒子做“扁桃體腺樣體雙切”手術的事情,我覺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經歷。
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或增殖體,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長大,2—6歲時為增殖旺盛期,10歲以後逐漸萎縮。
young媽兒子已經8歲多,理論上來說可以等待腺樣體自然萎縮,但是由於長期炎症刺激,孩子同時出現了扁桃體肥大、鼻竇炎、口呼吸等症狀,而且出現了腺樣體面容。
眼看著好好的娃可能會越長越醜,沒有一個媽媽會不焦慮的,同時還有日復一日的“呼吸阻塞”問題。但要不要手術,卻不是那麼輕易就能下決定的事。今天這篇文章,young媽詳細記述了兒子醫治鼻炎、腺樣體、扁桃體,最後還是走向手術的全過程,希望能給有相同困擾的媽媽們一些參考。
文/young媽
01
和鼻炎的漫長“戰爭”
現在回想,從我兒子2歲多起,我們全家就開始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
一開始是鼻炎症狀佔上風,尤其是到了秋冬季,鼻塞、流涕、鼻子癢、打噴嚏,基本就沒有通暢的時候。
那時候我帶他跑了好幾家醫院,測了過敏源,確認對塵蟎過敏,陸陸續續使用了各種鼻噴激素、抗過敏滴劑等,但都沒什麼效果。
到他四五歲的時候,我發現他晚上睡覺呼吸聲很重(不是呼嚕聲),也有點張嘴呼吸的傾向,於是去醫院做了鼻咽鏡,顯示腺樣體75%堵塞。
但醫生給出的方案裡沒有提到處理腺樣體,只告訴我們用脫敏療法,繼續治療過敏性鼻炎。
脫敏療法分為舌下脫敏和皮下脫敏,我們選擇的是簡單一點的舌下脫敏,每天往他舌下滴幾滴藥水(每個階段滴數不同),總週期長達3年。

操作雖然不復雜,可日復一日堅持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滴了1年多,還是沒看到很明顯的效果,也就逐漸停藥了。
這段時間裡,他已經養成長期口呼吸的習慣了,而且後果很快顯現出來——上唇凸出,門牙大,齒縫寬,下巴有後縮傾向。

是否要手術切除腺樣體?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裡盤旋,但我有一股執念,就是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先保守治療。
畢竟全麻手術,聽上去真的有點嚇人。
02
逐漸接受手術方案
終於,到2023年冬天,兒子7歲多的時候,情況變得非常嚴重。
家有同款娃的老母親一定能體會我的心情,幾乎一整晚,我聽著他艱難地呼吸,每次呼吸動作幅度都非常大,像要花費全身的力氣,但即使這樣呼吸還是很不通暢,從鼻腔喉嚨裡傳出巨大的呼嚕聲。
我心急如焚,凌晨三四點大睜著眼睛,到處查有沒有什麼手術之外的解決辦法。後來找到了一個“抗生素+布地奈德”滴鼻的方子,第二天我立刻去藥店買了藥,效果的確明顯,當天晚上睡覺,他就一下子“靜音”了。

這個方法可以使腺樣體萎縮,但對扁桃體不起什麼作用,並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長期頻繁使用。
滴藥半年後,他睡覺又故態復萌了,側著睡稍微好一點,平躺著就完全不行,總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後來我才意識到可能是扁桃體腫大引起的。
其實從上小學開始,每次體檢,他的扁桃體都是二到三度腫大,只是由於發炎次數不算太多,所以我一直沒覺得有必要處理。
直到他的睡眠質量再一次越來越差,我真的有了種“黔驢技窮”的感覺,心裡知道,只能做手術了。
長痛不如短痛,兩害相權取其輕,我用這些道理,一遍遍地說服自己。
今年放寒假後,我第一時間帶兒子去掛了個號,醫生看了喉嚨,說扁桃體二到三度腫大,同時開了鼻咽鏡檢查和睡眠監測。

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腺樣體堵塞50%,基本正常,有鼻竇炎和鼻甲肥大。
我原以為睡眠監測要在醫院裡做,但其實就是把一個很小的儀器帶回家,晚上睡覺給他戴上,持續監測8小時左右就可以。
操作也很簡單,把儀器戴在手腕上,另一端固定在指甲蓋上,用膠帶纏緊防止脫落。

第二天早上到醫院後,我們拿到了睡眠監測的結果,幸運的是,他尚且沒有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的情況。
醫生告訴我們,他雖然腺樣體比較正常,但是扁桃體長年腫大,引起口呼吸,已經對牙齒髮育和麵容都造成了影響,所以還是建議手術切除扁桃體和腺樣體。
這次我甚至一點都沒有糾結,果斷同意了醫生的建議,約好1月9日做手術。
03
手術沒有想象中可怕
手術前一天要做各種檢查,包括抽血、做心電圖、拍胸片,等所有結果都出來後,再去麻醉科進行評估。
由於結果要下午4點後才能全部出來,中午,我帶著兒子在長沙市中心盡情地“逛吃”了一番,還看了部電影。我告訴他,明天做手術後將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正常吃飯,所以今天可以實現零食自由,他很開心。
我們約的是日間手術,9日一大清早,先進行入院登記,然後換好衣服,打好留置針,在病房等待。
等待期間最難熬的是肚子餓,只能讓他實現“平板遊戲自由”來對抗飢餓了。

一直等到將近下午1點,才得到通知可以進手術室了,兒子很緊張,抓著我的手問我手術有沒有危險,還說自己腿都嚇軟了。
但當他自己一個人走進手術室時,倒是很淡定,連頭都沒回。看著門在我們中間關上,兒子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視線裡,我心中酸澀不已。

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據兒子自己描述,護士先領著他到一把椅子上坐下,前方有個小電視放著《熊出沒》,天氣比較冷,護士還給了他一塊毯子蓋在身上,他心裡的緊張感一下消了大半。
等了十幾分鍾後,兒子被安排躺在手術檯上,麻醉師說了一聲:準備睡覺了。等他醒過來的時候,手術就已經結束了。
而等在外面的我們,則是在手術開始一個多小時之後,被告知他的扁桃體已經順利切除,醫生還把切下來的組織給我看了一眼。(腺樣體採取的是消融術,所以看不到切下來的組織)

看著兩大坨血淋淋的扁桃體組織,想到就是它們一直堵塞著兒子的呼吸道,我心情很複雜。
兒子被推出手術室時,臉上表情很平靜,看到他的狀態不錯,我才徹底放下心來。
回到病房後,兒子比劃著雙手想說點什麼,我把手機放在他面前,讓他用手寫打字,他寫下的第一句話是:手術做完了嗎?
我連忙說,全部做完了,再休息一會就能回家了。
輸了一小瓶藥水、做了20分鐘霧化,當天的治療就結束了。護士囑咐,兩小時內不吃不喝不睡覺,兩小時後可以喝點冷水。

藥水輸完,留置針一拔掉,解除了束縛的他立刻恢復了些許活力,又開始坐在床上玩平板遊戲。
手術結束兩小時後,他喝了大約200毫升水,沒有其他不適,便出院了。
和單切腺樣體不一樣,扁桃體腺樣體雙切後,飲食方面必須特別注意,只能吃冷的流質食物,以免刺激傷口。
我發現,可以按照做嬰幼兒輔食的方式來給他做飯,配方奶粉、嬰兒米粉、麵條、肉泥等,質地細軟,而且還添加了一些營養素,是非常好的食物。

目前術後第12天,他的傷口恢復得很好,也能正常說話了,只是還不能吃硬的、燙的食物,到第14天時就基本可以正常飲食了。
最大的變化是,他的睡眠質量提升了不止一點半點,呼吸非常平穩,也不再翻來覆去了,一夜睡到大天亮,第二天精神抖擻。
一路“鬥智鬥勇”走來,我有幾點感觸想和媽媽們分享。
1、耳鼻喉是一個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中耳炎都會互相影響。兒童非常容易患上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及流行性感冒等,如果反覆發作,腺樣體會迅速增生肥大,加重鼻阻塞,阻礙鼻腔引流,鼻炎鼻竇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樣體使之繼續增生,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迴圈。
因此,當孩子出現呼吸不通暢、口呼吸時,要全面綜合考慮是什麼原因引起。
2、雖然很殘酷,但不得不承認,相當大一部分的保守治療,最終歸宿都是手術。所以,如果問題已經嚴重到了影響正常生活,不妨儘早做手術,孩子受的罪會少很多。
目前的手術技術很成熟,鼻內鏡結合低溫等離子的使用,使得腺樣體、扁桃體切除更加精準化、微創化,手術中幾乎不出血,患者術後痛感小,媽媽們不用過於擔心。
3、“腺樣體面容”是令眾多家長談之色變的問題:上頜骨變長、下頜後縮、硬顎高拱、牙齒不齊、嘴唇變厚等,好好的孩子可能會越長越醜。除了腺樣體的問題外,扁桃體腫大、鼻炎、鼻竇炎、鼻甲肥大使得呼吸阻塞,不得不張口呼吸,也會形成“腺樣體面容”,必須引起重視。
如果危害已經形成,做完手術之後,也不會自動恢復正常,要到口腔頜面科就診,進行專業矯正。
4、由於切除扁桃體後需要吃冷飲冷食,手術時間最好選在天氣熱一些的時候,冬天吃一肚子冰涼的食物,滋味實在不太好受。
寫在最後:
近些年來,鼻炎、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等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孩子遭罪,父母焦慮。對此,我們能做的是對症治療,同時督促孩子多呼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強身健體,用自身免疫力來抵擋疾病侵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