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特朗普,給了普通人一個怎樣的教訓?

點選圖片▲立即試聽

“如果你在白宮裡,出來後沒有成為超級大富翁,那你就是這個星球上最愚蠢的人。”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現在是買入的絕佳時機!!!
說這話的不是股評家,而是當前的美國總統。
本週三晚,在他突然逆轉態度,決定暫緩對部分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前,他在社交平臺寫下這麼一段話。
感嘆號的背後還有三個字母:DJT。
事後人們才意識到,DJT,這既是一個簽名,也是特朗普媒體與技術集團的股票程式碼。
初期人們都以為這是總統先生在為低迷的美股打氣,直到他在未告知貿易官員的情形下,自顧自公佈關稅決定後,人們才意識到“預言”背後的真相。
幾個小時內,納斯達克指數暴漲12.16%,美股市值增加13.4萬億美元,對此,有人歡喜,也有人警惕。
美股投資者們發現,在特朗普釋出推文前10分鐘,有人在大量買入標普500看漲期權。這批異常精準,且違背風險管理的期權交易,在當天就給他們帶來了高達2100%的投資回報。
於是市場開始質疑,特朗普正在玩轉世界上最大的“老鼠倉”——所謂“老鼠倉”,是指投資者利用內幕訊息來違法從事證券交易的行為,對金融市場具有極大破壞性。
分析還認為,一定是有接近特朗普的內幕人士,提前知道了暫停關稅的利好,所以才會上槓杆,買期權看漲美股,從而賺取暴利。
7年前,特朗普如今的鐵桿搭檔馬斯克在推特宣佈考慮溢價私有化特斯拉私有化,並煞有介事地確定了收購價,幾日後又反悔,以至於特斯拉股價經歷過山車,投資者損失慘重。隨後,美國證交會以證券欺詐之名起訴馬斯克,最後特斯拉和馬斯克分別被罰款2千萬美元。
以此類推,特朗普又該當何罪?
一段影片顯示,一位美國議員拍著桌子怒罵美貿易代表:“你們到底是不是在操縱市場賺錢?”“是哪個億萬富翁變得更富有了?”
答案在一句句苦中作樂的戲言中
如果你在白宮裡,出來後沒有成為超級大富翁,那你就是這個星球上最愚蠢的人。”
“市場就像一個關係戶的賭場,而普通人只是賭桌上的傻瓜。”
最近市場變化之劇烈,已超出許多人的理解,也令“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投資名言變得單薄無力,更何況,當市場成為老鼠的遊戲在這場巨大的內幕交易中,普通的投資者已經完全摸不著頭腦。
那麼,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自己成為市場中的“傻瓜”?
趁此機會,我們精選了幾個適合在波動市場中進行配置的資產,希望能為各位提供一些啟發。

關稅戰下,資金如何“避險”?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資產才是好資產
單一資產其實有一個侷限:即同一類資產不可能兼具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三大特點,所以也被稱為資產配置行業的“不可能三角”。
由於“不可能三角”的存在,我們很難一鼓作氣投入到一個完美的投資產品中,這就直接導致在配置家庭資產時,必須考慮到資產三大特性的平衡。
為此,需要搭建了一個適合普通人的“金字塔模型”。
這個模型分為三層。最底層是穩定安全的“穩健層”;中間是追求超額收益的“進攻層”;最上面則是應對突發資金需求的“應急層”。
普通人首先應該搭建的資產配置金字塔的“穩健層”。
這裡可以考慮一些收益率不錯的穩健投資品種,建立家庭資產的“保護墊”,目的是為家庭資產創造源源不斷的穩定現金流。
這一層資產配置比例在50%60%左右。
金字塔模型的中間層,是“進取層”。
配置進取層的主要作用是捕捉產業變革紅利,承擔適度波動換取超額收益。就像開盲盒可能抽中的隱藏款,這類資產能在產業爆發時帶來巨大驚喜。
高收益必然帶來高風險,所以一般配置家庭資產的20%30%。
股神巴菲特曾說:“現金是氧氣,99%的時間你不會注意到它,但當你需要時,它必須在那裡。”
當本輪關稅戰引發了美股崩盤,投資者紛紛問巴菲特怎麼辦的時候,巴菲特卻罕見保持了緘默,並表示自己不會點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但從伯克希爾一年內翻倍的3342億美元現金儲量來看,巴菲特已經“用腳投票”,告訴我們現金的重要性。
因此,雖然“三層金字塔模型”頂部的“應急層”的佔比最小,卻是整個財富體系的“保險鎖釦”。
應急層存在的核心目標是確保資金的極高流動性,以應對市場波動或家庭突發需求,避免因短期資金短缺而被迫賤賣長期投資資產的情況。
接下來,我們結合當下的行情,分別來介紹下不同層有哪些可能的配置。

避險生息的“壟斷紅利股”
說到“避險資產”,黃金依然是備受青睞的選擇之一。
世界黃金協會資料也表明,全球央行購金量連續三年超1000噸,去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突破4974噸,創下歷史新高,這是支撐黃金價格上漲的基本盤。
再加上包括俄烏衝突在內的地緣政治衝突愈演愈烈,全球亂局讓黃金的避險屬性更加突出。
然而,黃金並不像高股息紅利股一樣依靠分紅來創造現金流,它的收益在於金價增值,可以說是橫跨金字塔“穩健層”和“進攻層”的資產。但黃金資產本身並不適合做短線,需要長期持有。
黃金配置
黃金之外,債券也是攻守兼備的現金奶牛。
當關稅風暴肆虐A股市場的時候,債券型基金則依然保持穩定,甚至能獲得比平常更高的收益。
如中證純債債券型基金指數就顯示,週一當天全場純債債基逆勢大漲0.22%,可謂完美避過了這輪風險。
興業銀行旗下的興銀理財發文稱:“全球風險資產普跌,從情緒和配置需求層面均利好債券避險資產,年內做多債券最順暢的階段可能到來
除了避險,穩健層的本質是充當家庭資產的“先進發動機”,為了持續獲取現金流,我們考慮配置的是高股息股票。
股票市場
根據目前公佈的2024年財報資料,A股市場有超過39只個股,連續3年股息率超過3%。
當然,配置高股息資產的時候,也不能僅以股息率作為參考指標,公司業務的穩定性、公司市值的波動性,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特別是在全球關稅摩擦持續加的當下,能不能持續抗壓才是關鍵。
舉個例子,老牌高股息電力股長江電力,本輪就扛住了美股暴跌帶來的金融風暴。4月7日4月9日三個交易日,長江電力逆勢上漲4.12%,成為A股市場中的“避風港”。
連續3年股息超過5%的興業銀行雖然週一出現下跌,但是如今股價已基本收復失地,且2025年走勢平穩,至今仍有8.35%的漲幅。
老牌高股息高速股山東高速,在本輪關稅風波中走勢相對平穩,承諾的分紅比例不少於60%,從個股走勢來看,繼去年57.67%的漲幅後,今年市值增長1.85%,依然保持正收益。
一切的原因在於,像銀行高速公路、電力等業務主要立足於國內,行業兼具一定壟斷性等,像這樣的公司就成了“高股息選股策略”中的首選投資物件。

股票市場
更重要的是,2025年股息率分紅非常不錯,處於10年來的高位水平。監管層也正在進行改革,鼓勵企業大力分紅讓利投資者。
還有一種情況:當投資者的投資經驗不足,不知道如何尋找具體的高股息個股,又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偷懶”,考慮配置紅利指數和高股息ETF。
這些ETF基金一般會選取市場上的高股息股票,形成投資組合。重要的是,此類ETF基金還會進行分紅適合對金融市場瞭解程度不太深的普通投資者。
那麼,還有沒有一種既適合普通人投資,又可以鎖定利率的產品呢?
其實還真有,保險行業中有一種“利率鎖”產品,那就是增額終身壽險。這類產品專門應對“利率風險”。
增額終身壽險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利率,目前的利率水平是2.5%左右,這種型別的產品適合對於風險極度厭惡的投資者,固定利率、長期投資、終鎖定利率,可以獲得比銀行存款和高股息個股更好的回報穩定性。
但是這類產品的流動性很差,它其實就像是披著保險外衣的銀行理財,產品本身是有一個“回本期”的,所以配置固定利率的增額終身壽險,就需要格外注意。
還有一種分紅型的產品,這類產品的收益率是“保底+分紅”,除了保底之外,分紅險每年還有分紅收益,至少可以分走保險公司當年可分配盈餘的70%,所以這類產品的收益是既有上限,又有下限。
但是具體的收益能有多少,其實還得看保險公司的運營水平,適合對於收益波動不太敏感的投資者。
保險

關稅戰下,資金如何“進取”和“應急”?
相較於“穩健層”的多種選擇,“進取層”的屬性見仁見智,也要綜合市場所處的階段。不過,從歷史來看,科技創新往往是經濟轉型期最強勁的驅動力。
日本1990年—2015年的利率倒掛時期,科技成長板塊年化收益高達9.7%,顯著超越傳統制造業的3.2%。而在A股市場,科技股往往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中國也正處於這一變革視窗。最近投資者重點關注的,是那些承擔著國產替代重任的“科創雙雄”:科創50ETF(半導體)+科創成長ETF(半導體+新能源+醫藥),以及人工智慧、機器人板塊。
德邦證券認為,全年來看,科技類依然是主線。
不過在結構上面,短期也有一些方向可以關注。
例如,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2023年中國進口的大豆佔美國出口總量的52%,中美關係惡化將會減少我們對美國大豆進口,從而對國內價格體系形成支撐,所以投資者認為種植業有望受益,近期相關股票表現也很突出。
收割大豆
其次,中美貿易摩擦將會倒逼寬財政和寬貨幣政策的出臺,也意味著會有更多利好措施出臺提振經濟。
如何提振經濟呢?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當出口這馬車因為關稅出了問題,則必然會加大對於消費和基建的扶持力度。所以傳統消費、新國貨消費,以及寬財政的建築類、基建類和金融類都有望受益。
需要注意的是,進取投資更適合有一定金融基礎和市場經驗的投資者。特別是短線投資更加依賴於投資者本人的技巧。
如果真的是“投資小白”,或者是交易時間忙於工作的投資者減少“進取層”的投資比例,或者用ETF來代替個股,才是更加適合的選擇。
最後再談談“應急層”。
這裡的資金必須具備三個特點:隨取隨用(無違約成本)、低風險、適度收益。
哪些產品符合這些特徵呢?
常見的理財產品中,活期存款、貨幣基金、類貨幣基金的餘額寶、國債逆回購等都符合我們的需求,儘管們的收益率越來越低,但依然是應急層的“扛把子”。
銀行理財
此外,保持一定比例的高流動性(低交易流動性)資金,還能讓你在市場下跌時抓住機會“抄底”,而不於因為流動性枯竭而被動止損。所以應急層的資產配置約為家庭總資產的10%20%左右。
當然,由於本輪“對等關稅”的衝擊,我們可以基於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適當擴大應急層的比例,如20%30%甚至更多都是可以考慮的。

資產荒時代:睜眼尋路
2025年的資本市場,除了關稅帶來的衝擊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衝擊,就是利率降低帶來的“資產荒”。
以前的時代是閉眼存錢,只要有錢,市場上遍地都是高回報率的資產。但是,隨著降息週期的不斷推進,銀行存款利率開始不斷下降,最近甚至出現了“長短期利率倒掛”,5年期存款利率不如1年期的情況。
銀行之所以“提短降長”,主動最佳化存款結構,其實是因為貨幣政策有利率繼續下調的預期。如今,就連農商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也跌破2%,比如廣西西林農商行5年期定存利率僅為5%
這意味著,瘋狂打拼積累財富,然後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所以,我們才需要基於“金字塔模型”進行更合理的資產配置,想盡辦法,一邊抗擊金融風險,一邊實現“錢生錢”的任務。儘管現在的金融市場上躥下跳,國內也處於“資產荒時代”,但可供投資的財富增長的機遇從來沒有消失。
就當前來看,資本市場“東昇西落”的敘事依然很有市場。
中國銀行投資策略研究中心釋出了一份2025年的全球資產配置策略。其中中國A股(A500)、中國港股、中資美元債、黃金和白銀都是“超配推薦”。而對美股和歐洲市場則是低配保守的評級。
其實,資產配置的答案每個時代都有,我們要做的,就是審時度勢,不斷修正投資模型,成為投資海灘的“拾海人”。
文中股市、理財等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篇作者 |王振超| 責任編輯 徐濤
主編 何夢飛 圖源 VCG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