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暴跌至4.8,今年最期待的神作竟然血撲了

苦等三年,卻成為系列最差。
依舊是技術線上的視聽享受,但是劇情卻全面拉胯?
曾經的科幻動畫佼佼者跌落神壇,從第一季的9.2,暴跌至如今的4.8
是製作班底的江郎才盡?還是老觀眾粉轉黑式發“報復式低分”?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這部令無數粉絲失望至極的——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四季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4 (2025)
導演: 大衛·芬奇 / 羅伯特·比斯 / 安迪·里昂 / 呂寅榮 / 羅伯特·瓦利 
編劇: 羅伯特·比斯 / 安迪·里昂 / 喬·阿克羅比 / 蒂姆·米勒 / 約翰·斯卡爾齊
主演: 安東尼·凱迪斯 / 弗利 / 約翰·弗拉西特 / 查德·史密斯 / 艾米麗·奧布萊恩 
型別: 劇情 / 喜劇 / 動作 / 動畫 / 恐怖 / 奇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25-05-15(美國)
集數: 10
單集片長: 15分鐘
《愛,死亡和機器人》(下文簡稱“愛宕機”)自2019年首季推出後,便以成人動畫短片集的形式,掀起了一股科幻與奇幻的熱潮。
每一集不超過20分鐘的體量,卻容納了科幻、恐怖、懸疑、喜劇、動作、政治、戰爭、奇幻等多元題材,
且每一集都圍繞“愛”、“死亡”、“機器人”這三個元素展開新思考,從愛的色慾到死亡的人性,從機器人的覺醒到人工智慧的倫理。
第一季憑藉其大膽的創意和深刻的思想核心,在豆瓣上收穫了超過32萬人評出的9.2高分,並在安妮獎上斬獲最佳製作、最佳編劇等四項大獎,成為現象級的爆款神劇。
然而,最新上線的第四季卻徹底拉胯,豆瓣開分僅 5.2 分,如今更是下滑至 4.8分,成為系列口碑最差的一季,可謂是讓觀眾們滿懷期待卻滿心失望。
《愛宕機》系列的每次口碑滑坡,都離不開其體量的縮水。
以上一季為例,整季10集下來,只有4集的時長超過了10分鐘,並且其中多部看下來,甚至沒有劇情,無數觀眾看完後只感覺看了一個預告片。最新一季也同樣如此。
這種找不到劇情頭緒的“預告片”感,從第一集就開了一個“壞頭”。讓我們先來簡單的概述一下這10集的內容:
第一集《無法停止》就是一個純MV,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個MV!
這一集由大衛・芬奇重磅執導,以木偶形式復刻紅辣椒樂隊2003 年愛爾蘭斯萊恩城堡演唱會上表演的曲目《Can't stop》。

這集掐頭去尾不過一場四分鐘的單曲樂隊現場版動畫,完全放棄了故事層面的內容,僅僅是將演唱會復刻到了動畫中。
對於不瞭解或者對紅辣椒樂隊不感興趣的觀眾來說,堪稱無聊至極,也反映出主創團隊創意的枯竭,不知如何將音樂與故事更好地融合,只淪為了一場炫技的開場 MV。

第二集《與微型物的近距離接觸》 ,可看作第三季《迷你亡靈之夜》的續作,同樣採用移軸攝影和微縮模型,主角換成外星人。
講述外星人因人類的無知和愚蠢入侵地球,最終人類研發出坍縮槍卻誤將地球摧毀的故事。
該集雖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但整體與前作相比缺乏新意,有重複 “炒冷飯” 之嫌。

第三集《蜘蛛玫瑰》 背景設定在宇宙,女主角 “蜘蛛玫瑰” 因戰爭與家人分離,獨自生活並準備復仇。
外星商人送給她一隻毛茸茸的外星猛獸 “小鼻嘎” 作為寵物,她在與寵物相處中逐漸放下戒備,在完成復仇後,面臨與寵物分離的困境。

這集在一定程度上探討了孤獨、復仇與情感慰藉等主題,但結局反轉略顯生硬,情感鋪墊也稍顯不足,簡單概括就是一個“貓貓隊立大功”的故事,在營銷和宣傳上的確是迎合了當下“貓貓熱”的浪潮。

第四集《400 街區的男孩》 中,世界大戰爆發,巨型生物登陸地球,不同幫派聯手對抗外星小男孩 “400 街區男孩”。

從美術風格來看,又是老朋友《齊馬藍》的團隊打造,呈現了末世黑幫與巨嬰怪物的激烈對抗。
然而,與《齊馬藍》相比,這一集無論在氣質還是深度上都存在明顯差距。
試圖透過幫派鬥爭來隱喻政治霸權等現實問題,但符號堆砌與敘事斷裂導致主題模糊,整體敘述較為混亂,讓人難以捉摸其真正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

第五集《另一個巨物》 則講述了一隻貓貓和機器人聯手推翻人類統治的故事。這隻貓貓幻想著征服世界,當人類帶回一個能聽懂貓語的智慧機器人後,貓貓便指使機器人幹各種壞事,企圖藉此實現自己的野心。
省流總結:又是一集“貓貓隊立大功”。

第六集《各各他山》 中,外星人盧珀人入侵地球,找來一名見過黑鰭海豚死而復活的神父進行文化交流,因海豚見證了人類對水中生物的瘋狂屠戮,外星人準備發動聖戰。
該集試圖以環保為主題,從外星人的視角來審視人類對海洋生物的行為,但劇情發展較為生硬,從環保寓言到宗教聖戰的轉折,邏輯難以自洽,給人一種東拼西湊之感。

第七集《霸王龍的尖叫》的故事發生在土星上,一名華人表演 “鬥恐龍”,最終在臨死前念出李白的詩。

本集雖在視覺體驗上較為不錯,但中文臺詞生硬,文化符號濫用,被觀眾詬病為 “蹩腳的東方主義”。
對於中國元素的運用顯得十分刻意且不自然,難以讓觀眾,尤其是咱們國內的觀眾產生共鳴。(除了那句辨識度極高的“國粹”)
第八集《奇克信教》的故事設定在了二戰背景下,無神論飛行員齊克執行轟炸任務,與惡魔展開殊死搏鬥,最終從理性主義者轉變為信仰者。
這一集在美術風格、節奏和氣氛營造上都較為出色,其展現的血腥暴力場景也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不過在探討信仰來源這一主題上缺乏更深入的見解和深度挖掘,整體仍稍顯單薄。

第九集《智慧家電,低能主人》則講述了一個各種智慧家電吐槽主人的故事,雖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諷刺力度,
但整體來看更像是一個段子合集,缺乏完整的故事線和深刻的主題表達,難以撐起一集有價值的劇情。

第十集《潛行者》 :1757 年倫敦,撒旦讓詩人寫一首毀滅世界的詩,其貓保護了他。(沒錯,又是一集“沒有貓就活不下去星人臨死前最後的幻想”)
畫面細膩,配樂悠揚,故事也較為完整,展現了一種奇幻與古典文學相結合的風格,是本季相對較為出色的一集,但整體仍缺乏足夠的深度和震撼力。

與前三季中那些封神的單集相比,第四季實在是黯然失色。
例如第一季的《齊馬藍》,透過清潔機器人對藍色的極致追求,探討了生命意義、藝術與存在的深刻命題,讓觀眾在故事中感受到強烈的哲學思辨和情感衝擊。
而第四季的《蜘蛛玫瑰》雖也有一定的情感元素,但在主題挖掘和情感表達上都遠不及《齊馬藍》。

再如第三季的《吉巴羅》,以其獨特的水妖形象和對歷史、宗教、人性的多維度展現,引發觀眾對掠奪、生態、原住民等眾多問題的思考,其內涵的豐富性和畫面的震撼性都遠超第四季的大多數劇集。

《愛宕機》第四季無疑是一次令人失望的創作嘗試,它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曾經輝煌的系列在創意和敘事上的嚴重滑坡。
如今美劇市場整體呈現出一種疲軟態勢,《愛,死亡和機器人第四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許多劇集都面臨著創意枯竭、形式大於內容、過度依賴特效等問題。

《愛宕機》第三季 《三個機器人》
《愛宕機》第四季的崩壞絕非個案,而是整個美劇工業陷入"技術通脹,創意通縮"危機的縮影。當流媒體平臺用演算法解構創作:
Netflix 的A/B測試能精準算出觀眾在第幾分幾秒需要一次反轉,卻算不出《黑鏡》第六季為何淪為自嘲的鬼魂;
Disney+ 用虛擬製片技術批次生產星戰衍生劇,卻複製不出《曼達洛人》初見尤達寶寶時的悸動;
HBO 的《龍之家族》擁有史上最貴的龍焰特效,觀眾記住的卻仍是二十年前《權遊》"血色婚禮"的手工匕首。

在這種語境下,《愛宕機》第四季更像一具華麗的木乃伊——它所有的器官都符合"爆款"標準,唯獨缺少讓觀眾起雞皮疙瘩的那道靈魂電流。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對《愛宕機》第五季抱有最後的一絲期待。
重溫第一季宣傳片裡的話:"這不是關於未來,而是關於可能性。"
而可能性,永遠誕生在演算法之外的裂縫裡——就像齊馬藍掙脫程式碼束縛躍入泳池的瞬間,像《證人》裡永無止境的莫比烏斯追逐,像所有不願被裝進罐頭的靈魂,在機械複製的時代頑固地跳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