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營收增長37.5%,老闆卻並不高興。
以上來自某上市公司cmo的吐槽。不過老闆不開心卻情有可原,因為2024年的營銷費高達8.7億,同比增長112%,也就是說銷量的增長是用double營銷費用換來的。
其實能換來銷量,已然是不錯的結果。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營銷費用與銷量的倒掛才是常態,流量成本已成為企業經營的主要負擔。抖音某頭部女裝品牌閉店,創始人表示,流量成本翻了10倍,利潤被嚴重擠壓。


* 讓老闆心酸的ROI
這幾年,品牌營銷預算要麼成為企業高成本負擔,要麼就被老闆削減得越來越少,為啥,“高投入、低留存、弱轉化”就是營銷人推不翻的問題鐵證。這意味著,在數字化營銷進入競爭新週期,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困境問題。
困境一
不投廣告沒流量,投了廣告不賺錢
權威資料顯示,這幾年電商平臺的平均獲客成本已高達500元/人-2000/人元以上。線上流量成本激增的原因包括平臺壟斷,品牌透過競價廣告爭奪曝光。預算都被平臺收割,用於自身營銷所剩無多,ROI持續走低。

困境二
使用者注意力分散,流量來了留不住
在線上平臺,每個使用者日均接觸的廣告超5000條,注意力在一條廣告上停留不足8秒,且同質化內容導致品牌難以突圍影響使用者心智。超60%的使用者在平臺因“促銷”而非“品牌偏好與粘性”下單。

* 甚至使用者想關掉手機裡滿屏廣告
困境三
資料虛假繁榮,轉化率持續走低
儘管GMV和UV等表面資料可能增長,但“刷量”與低質流量氾濫,實際效果堪憂,品牌更陷入“自嗨式營銷”,喧囂之後,無共鳴無轉化,導致決策鏈路斷裂。

在此流量困境背景下,品牌營銷如何走下去?
品牌實體門店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
只是這一次,它脫胎換骨,改頭換面,並且重塑了流量轉化邏輯!
早在傳統零售時代,實體店的核心功能只是“交易終端”;而在社交媒體營銷流行的時代,它卻已經逐漸進化為“品牌價值放大器、內容發生場、城市流量槓桿”三位一體的超級觸點。
透過“品牌IP場景化+OMO流量全域化”,構建比線上更高效的轉化引擎。
品牌營銷轉戰線下門店,成為破局關鍵。


Gentle Monster
門店變景點,流量爆炸上升300%
雖然門店裝置成本上升了30%,但Gentle Monster這筆賬算下來依然是划算的,畢竟全花在妝點自己,而不用再討好任何第三方平臺。
花費大量財力建設線下門店場景,靠融合藝術哲學科學的策展,把眼鏡店變成美術館,變成景點,劇場,用新的美學重構人們對品牌的認知過程,打造社交貨幣,一年客流翻3倍,年賺10億。門店投入讓硬成本上升30%,但流量爆炸上升300%。使用者為品牌創造的體驗壁壘買單(新鮮感,未來感,科幻感,藝術感,時尚感),決策鏈路縮短,從注意吸引直達感動購買,最終轉化率達18%(傳統門店平均轉化率8%-10%)。


門店成為Gentle Monster品效合一的廣告牌,所有營銷投入,成功轉化為強大的品牌溢價,高效的品牌認知,話題傳播,驅動門店客流,還有體驗式營銷帶來的深度心智連結,帶動銷售。

* 由明星和使用者引發Gentle Monster社交媒體熱度
觀夏
空間敘事 構建私域護城河
當大多數品牌還在線上平臺經歷殘酷的內容突圍,觀夏果斷從一開始,就選擇透過線上線下的品牌獨特內容,建立私域護城河。使用者一旦從入口走入其中,就會逐漸變為品牌的粉絲,使用者粘性,社交傳播,復購,也都順勢而為。而品牌實體門店,承載的就是品牌私域的線下入口。

當用戶走進觀夏門店,注意力完全聚焦在品牌預先設計好的空間內容敘事邏輯,每走一步,品牌認知在與人的互動中變得深刻,使用者經歷“探索—發現—共鳴—轉化—傳播”的營銷旅程。基於這樣的內容營銷設計,觀夏門店的客均停留時長達到28分鐘(遠超零售業平均8分鐘),社交傳播點激發的UGC在小紅書相關筆記超10萬篇,形成長期內容資產。超強粘性的私域流量,為其贏得逆勢增長,會員復購率達45%,客單價超行業均值3倍。高淨值使用者佔比達60%。

觀夏的品牌實體門店透過“空間敘事升級+深度體驗設計+商圈內容共創”的立體化差異化運營,以文化深度對抗流量焦慮,以場景化內容替代功能宣傳,以私域粘性掌握渠道話語權,當仁不讓,品牌在門店加持下成為一城之王。

東邊野獸
品牌媒體 重塑使用者決策邏輯
在國貨美妝內卷嚴重的當下,東邊野獸卻在有節奏有佈局地蔓延它的品牌營銷策略,實現月銷千萬。它是怎麼做到的?
不找網紅KOL,不投流,東邊野獸無比自信,透過構建自有內容營銷矩陣,出版物、策展、會客廳、社群等多元方式,自上而下,打造基於自身立場的實驗性媒體平臺,與使用者共建審美共同體,以線下體驗,沉浸式互動傳播品牌理念,構建與使用者深度且有粘性的連結,邀請共創,形成圈層傳播裂變。

並且,所有這些營銷活動形成相互引流的生態系統,貫穿消費者決策鏈路,從線上內容蓄水到線下體驗轉化到私域復購,形成流量邏輯與品牌商業價值轉化的融合。顧客在現場停留時間從行業平均的8分鐘提升至25分鐘,轉化率提高40%。持續的內容輸出保持品牌熱度穩定上升。
東邊野獸的成功突圍令人思考,當產品趨於同質,競爭的焦點已經在於如何操控消費者的決策邏輯。

* 東邊野獸策展式零售
▼
從媒介觸點到生態流量裂變革命
四維戰略重塑品牌實體店
Gentle Monster,觀夏,東邊野獸的成功,向我們揭示了品牌營銷驅動的增長在綫下實體門店的新一輪變革:將品牌價值、IP熱度、場景體驗與全域內容傳播系統深度融合,在這一過程中,實體門店經歷了四個維度的戰略重塑,最終完成從單一“媒介觸點”到“生態級流量裂變”的革命。
戰略一 立體化傳播
將實體店打造成“社交傳播基站”
傳統門店的傳播是單向的(如櫥窗廣告)的靜態銷售,而新一代品牌將門店轉化為“社交傳播基站”,透過多觸點引爆、多媒介發酵、多角色聯動,形成社交裂變式品牌傳播的動態網路。

位於上海安福路的三頓半咖啡門店,以立體傳播模式激發原地飛行,口碑聲量提升自然流量增長。使用者從“被動接收資訊”到“主動傳播”,獲客成本降低50%+。

* 立體化傳播激發三頓半門店原地飛行
戰略二 內容化運營
從“貨架陳列”到“心智滲透”的品效引擎
傳統門店依賴貨架陳列,而新一代品牌門店透過“沉浸式內容體驗”,將品牌價值植入使用者心智,縮短從認知到忠誠的決策鏈條。
宜家是這種方法論的集大成者,內容即鉤子,極致生活情景代入,沉浸式動線與體驗流暢,讓使用者消費旅程貫穿認知層,興趣層,轉化層,忠誠層,迅速實現品效銷與復購。


* 宜家場景情景代入式營銷
戰略三 會員制生態
私域流量池的“高粘性養成計劃”
私域的本質是關係密度,而不是流量囤積。新一代品牌門店透過會員體系構建“高粘性使用者生態”,實現持續復購和社交裂變。
完美日記就是執行典範。透過會員體系設計,精細分層運營,將“泛使用者”升級為“超級使用者”,實現高價值使用者共創共贏,潛力使用者的支援,深化關係建立粉絲群,驅動忠實客戶拉新,利益共享形成更緊密關係。

* 運營3000萬會員系統的完美日記
戰略四 商業槓桿
品牌價值複利與資本路徑
喜茶是透過門店戰略,成功撬動品牌價值複利與資本路徑的代表。
透過社交傳播,文化賦能、會員深度運營,將門店轉化為品牌資產的“複利引擎”,最終形成直接收益,品牌溢價的間接收益,渠道賦能,資料資產沉澱,生態協同,讓品牌價值與商業價高速增長,在數年間完成多輪融資,獲得資本青睞。


* 喜茶門店數量與融資盤點
用立體傳播搶奪注意力,創造高能社交口碑,用數字化內容運營佔領心智,制定消費決策鏈路,用會員生態繫結終身價值,與使用者共創共贏,形成品牌利益共同體。當實體店從“交易終點”進化為“IP化流量磁場”,品牌便能以一座店,啟用一座城,真正實現“品效銷三域共振”。實體店便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品牌價值傳播撬動城市全域流量,實現商業回報的“超級槓桿”。
從流量窪地到品牌場景高地,一家品牌實體店得以撬動一座城的流量。流量爭奪的後半場,屬於“品牌實體空間的內容敘事者”。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