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褐色鳥群
一年一度的春節假期已然收尾,紅火的春節檔也行將結束。從整體而言,今年的市場行情還算對得起人民群眾的期待。大盤火爆歸火爆,事態發展卻往往出人意料,一些朋友預想中《哪吒》、《唐探1900》、《封神》三部大片並駕齊驅、三分天下的局面並沒有出現。
不僅如此,有一部本不該落單的電影《蛟龍行動》,更是出人意料的只收獲了個把億票房。這不僅與其“大製作”“動作大片”的市場定位大相徑庭,也與其出品方民營電影巨頭的身價相去甚遠。筆者對這部電影有充分的惋惜與憐憫,可惜電影市場向來是靠觀眾的真金白銀說話。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可能是貴為春節檔投入最大、場面可能也是最為震撼的《蛟龍行動》,為何偏偏墊了底?考慮到其前作《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的極為良好的口碑和市場效益,加之其背後有國家強力部門一如既往、不遺餘力的支援,和博納影業幾近賭博式押注全部家當換來的工業水準,按說也不至於坐上副班長的位置。
網上對此的討論有很多。軍迷影迷們往往從其故事設定出發,羅列其中的不合理之處。諸如空間敘事能力欠佳、劇情過於浪漫化、反派行事邏輯不明且集體降智,甚至有借鑑好萊塢老電影《獵殺紅色十月》之嫌等等。

我們今天想要強調的是一個鮮少有朋友提及的原因,正是博納影業路徑依賴式的主旋律創作模式引發了今天的結果。的確,大家覺得如果《蛟龍行動》選擇換個檔期,票房結果可能會好很多。但實際上正是因為博納已經要撐不住了,才孤注一擲選擇在春節檔上映,給《蛟龍行動》下了死刑判決的正是博納自己。迷信名導,和幾乎單一押注主旋律的產品思維,直接將一家曾經威風八面的影視巨頭玩成了死棋。
談起這幾年風頭無限的主旋律電影,便不難發現,除個別影片外,其大體都為博納影業出品併發行。跟著中國電影走過來的觀眾朋友都知道,在國產爛片層出不窮的歲月裡,博納影業別具一格的吸納香港電影工業人才。恰逢國家宣傳敘事的轉變,及電影市場的極速擴容。博納抓住此中機遇,頗為開創性地將沉淪許久的主旋律電影盤活了。
從今天來看,這股主旋律電影浪潮固然熱鬧非凡,也取得了極為可觀的商業效應。《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兩部行動開創主旋律戰爭動作片先河,極為緊湊的劇情和堪稱極致的視聽效果,確實看似驗證了這條路的正確性。
隨後各路製作方趁熱打鐵、蜂擁而上。主旋律範疇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
幾乎被趕來淘金的大導和資方瓜分完畢。
華夏、中影這兩支國家隊自不用說,八一電影製片廠這類在市場改制之後步履蹣跚的老革命也自然不會落下。他們能出工的出工,能出力的出力,有國家隊保駕護航,主流媒體提供輿論支援,做起了看似一本萬利的生意。
但是,在那幾年烈火烹油的市場行情中,大導和資方們卻很少想過一個問題——之後呢?主旋律作品固然可以救市,撐起中國電影的基本盤,整體上功肯定是遠遠大於過,但部分蜂擁而上的電影人未改那套行會小圈子內迴圈加投機的創作目的,最終又是陷入了我們不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樓起樓塌的劇情中。
首先告急的是題材挖掘能力。能拍成戰爭軍事工業大片的革命題材本來也不算多,抗戰題材以國內導演的水平和屁股很容易拍成《八佰》、《援軍明日到達》之流,解放戰爭又有《大決戰》系列的高山在前,基本無法超越。抗美援朝確實是最合適的題材,不過這個方向的電影化熱潮才開始幾年,一來立項不夠多,二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部能真正稱得上標杆的電影,反而因為《金剛川》之類的透支了觀眾的熱情。

博納的現代題材自然是個好方向,問題是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海外有過多的介入,基本都是撤僑和維和,發揮和虛構的空間有限。或許再過個十年八年,我國軍事電影工業將會迎來一個題材的井噴期,但眼下對於博納來說,題材確實進入了青黃不接的階段。
《蛟龍行動》票房失利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此。之前兩部“行動”至少還有對應的現實基礎打底,之後就只能憑空虛構了。發生在“未來某日”的《蛟龍行動》,就很不幸成了這一種不倫不類的“架空”故事片。
雖有這幾年紅紅火火的海軍支撐,一個本應火力全開的海戰電影,在想象力貧瘠的資方和主創手中,還是被弄成了海底槍戰片。情節不夠槍戰來湊,畫面不理想爆炸救場。在所謂“潛艇戰”的噱頭之下,場面無非是將三十多年前的《獵殺紅色十月》更改了年代座標,輔之以“核危機”的名義,來個簡單方便的大雜燴。
沒有具體的現實對應,也沒有太多的時代效應,再龐大的投資也就淪為了換了皮的冷戰軍事片。紅海和湄公河兩部佳作之中的大國擔當及軍人精神,遂蕩然無存。不得已,《蛟龍行動》只能捏出來一個名字冗長而具體行事邏輯又不明的反派,以及好萊塢冷戰時期慣用的“核恐懼”,以示所謂大國擔當、革命情懷。殊不知,主旋律這一碗飯,並不如他們想的這麼好吃。冷戰之後的好萊塢在失去了蘇聯這個假想敵後,軍事片便如過家家一般乏善可陳。
林超賢這類從香港電影黃金年代過來的大導,過往玩轉軍事槍戰型別片不可謂不嫻熟。只不過這套做法在以往玩得轉,在今天卻失了靈。原因無他,在於主創及資方的路徑依賴,有可能已經走上了一條死衚衕。在此基礎之上,檔期選擇更是把自己攢下的口碑消耗殆盡。
我們往往忽視了一點,即這幾年軍事大片的勝利,一定程度上只是移植了香港的型別片經驗,而非中國電影工業自然生長的結果。我們的電影工業,在喊得震天響的口號之外,一個罕有人提及的現實就是,
主旋律作品可能是要求最高,也最能考驗整個行業真實功底的作品型別,需要強有力的視聽效果和可供驗證的現實意義,來完成其商業和文化的效應。而在故事題材和創作人才上,本號從四五年前就一直在反覆強調,前者表達空間極其有限,後者則人才供給缺口極大。
這幾年電影行業一未曾真正的保障從業人員待遇,二也未嘗改變對應的教育產業培養方案。還是過去那套把人往死裡用、把藝術片當藝術真理的行業面貌。
主旋律作品可能是要求最高,也最能考驗整個行業真實功底的作品型別,需要強有力的視聽效果和可供驗證的現實意義,來完成其商業和文化的效應。而在故事題材和創作人才上,本號從四五年前就一直在反覆強調,前者表達空間極其有限,後者則人才供給缺口極大。
故事型別本就有限,人才供給又跟不上,導演、演員扎堆湧入之後,視聽風格也開始變得疲乏。唯有的辦法只能是“拿來主義”,即向香港地區和美國請教成功經驗,並順手牽羊,拐上幾個幹活麻利、便於使喚的電影藝術家,方便創作和營銷。有了同行幫襯,在一定程度上了掩蓋了電影產業整體性疲軟的現實。
一到要緊關頭,兩方便形成了反向合力。博納之前幾乎壟斷了主旋律作品的創作,仗著自己盤根錯節的上層關係網,步步為營、贏者通吃。而要來切蛋糕分蛋糕的手和叉子又極多,還要照顧沒飯吃的關係戶。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個題材上陌生,劇情上又熟悉的潛艇海戰片,看到了來來回回還是那麼一些人。
在香港,小空間肉搏戰➕爆炸這一戲碼確實有其現實意義。彈丸之地的空間之中,敘事和試聽效果上的緊張、刺激構成了對城市空間的拓展,及對都市生活的反叛。然而對以大製作自稱的《蛟龍行動》而言,還是這麼搞,乃至最後把下餃子的海軍玩成海底槍戰,裡外都是香港型別片的影子。

離開了香港逼仄而殘酷的城市空間,和具體的真實的敵人,再悲情的故事劇情難免不會不像是一種“沒苦硬吃”。無濃厚的宗教背景支撐,《蛟龍行動》中故事主人公宿命般的輪迴,也更會靠向稀裡糊塗莫名其妙。這是博納主旋律作品發展脈絡可以推匯出的必然結果,也是最後令所有人惋惜的結局。
作為資深電影人的博納老總於冬,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在電影圈摸爬滾打的年份比大部分觀眾年紀還大的林超賢,也不會不知道物極必反這個鐵律。

只不過,形成了主旋律路徑依賴的一大批相關人士,在經濟回報面前,斷然不會顧及這種建立在常識之上的告誡。在一個並不適合也並不理想的檔期,還是硬著頭皮把《蛟龍行動》送進了火葬場。本來兩部《長津湖》之後,博納就進入了票房低谷期,《傳說》《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之類的爛片 還直接把疫情後本就緊張的現金流搞得氣若游絲。

以至於大過年的,《蛟龍行動》這部片子宣發費用都尚無著落,居然跑到韓寒那邊借了7000萬,搞得人盡皆知。雖然片子如期上映了,但7000萬的宣發在這個競爭最慘烈的春節檔就是毛毛雨,在面對無論是製作思路還是規模效應更加優秀的幾大同行面前,一沒院線二沒強勢宣發,上映最終就成了自殺。

這是在現金流壓力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舉動,同樣也是博納躺在功勞簿上“享受”的必然結果。片子再不上映就成了負債,透過借錢宣發就可以看出,之前兩部《長津湖》帶來的現金流已經所剩無多。如果《蛟龍行動》選擇在25年暑期或者國慶檔上映,那麼票房結算就要到26年,25年的現金流危機可能讓博納面臨退市風險。


博納影業作為一家老牌電影公司,成立已經超過20年,是第一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中國內地影視集團,後來因為市值表現差,2016年從美股退市。此後,博納影業衝擊A股IPO,苦等五年後,終於在2022年成功迴歸A股。
辛苦上市才三年,退市是不可能退市的,所以春節檔成了最後的機會,借錢也要上。可能在他們理想情況裡,反正上和不上都是負債,上了還可能借春節檔紅利搏一搏少虧一點,後面再想辦法。可以說,長遠上中國電影行業確實需要一個理想中作為真正海軍大片的《蛟龍行動》,但眼下,博納老闆和股東們需要的就是目前這個往好了說才能算差強人意,實際上票房號召力慘淡的《蛟龍行動》。

然而在宣發費用不足的情況下,貿然上映又導致雪上加霜。不僅回不了本,最後更可能是超預期的虧得底褲都不剩,創造中國國產電影虧損紀錄。以至於堂堂縱橫江湖的影視大佬,被逼得在朋友圈賽博上訪,哭天喊地聲討豆瓣和飯圈,順帶要求多排片。到底怪誰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其中的利益相關人士冷暖自知了。

隨著國際局勢愈發風高浪急,主旋律作品的市場前景本應是愈發廣闊的。當下主旋律作品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其實如湄公河和紅海本來也不算主旋律,但廣義上,別說《戰狼》和《流浪地球》,連《哪吒》這種會讓某些人群破防的動畫電影都會被打成主旋律。
從這個角度說,博納確實是主旋律大戶,在中國主旋律電影工業化的程序中有著歷史功勞。只是君以此興又以此衰,後來者能不能繼續走通這條路,還要看能不能真正站在新高度,跟上新時代,開啟新格局,多用新鮮血液,讓行會小圈子那一套趕快成為歷史。
否則,昔日風光無限的大佬們被半路出家的醫科生、法學生打得屁滾尿流的情景還會繼續上演。
近期文章導讀:
你不能等到明星死了才開始擔心流感
春節返鄉相親鬥智記
《唐探1900》中的美國,從來未曾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