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續,《蛟龍行動》。

《蛟龍行動》春節檔唯一開提前點映的種子選手,哎也是沒轍,今年同檔全是宣發怪物,蛟龍起跑階段排片落後,只能亮乾貨拼先發口碑,畢竟七年《紅海行動》曾有過逆風翻盤的履歷。
不過這招似乎效果不大,三天過去只剩6.6%排片佔比,它敘事確實有些問題,但高光點也不少,絕談不上詐騙爛片,拍攝過程異常艱辛,我就幫撈一撈吧。

上部蛟龍小隊以慘痛代價完成撤僑任務,機槍手張天德與通訊兵莊羽犧牲,隊長楊銳退役,這次領導換成黃軒扮演的孟闖,受傷狙擊手羅星迴歸,於適扮演的突擊手韓驍入隊。

場景從沙漠換到深海,導演林超賢帶領團隊來了個全面升級,現在電影行業一大問題是如何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讓“大銀幕無可替代”不是一句空話,僅從拍攝難度上來說,蛟龍比紅海大了一個數量級。

故事線大致是醬紫,未來某日海上鑽井平臺下發現潛航器,不明身份外國僱傭兵殺出搶絕密資料,追查之下竟牽扯出一個威脅國家安全的大陰謀:“恆星計劃”,一個瘋批將軍把核彈放在海底火山口,引爆將激發巨型海嘯並偽裝成自然災害,計劃倒是挺有想象力。
蛟龍遭遇重重陷阱與敵多番周旋,駛入海底廣袤深海,一場驚心動魄的深海決戰拉開帷幕,這次拯救世界輪到中國軍人!

敘事格局擴充套件至維護亞太和平,片長146分鐘,確實肉眼可見燒錢,每場都感覺鈔票在飛,博納這是吃頓餃子就不過的節奏嗎?

剛上來便是一場高能激鬥,劇組找了真實海上平臺取景,恐怖分子駕駛小型潛艇秘密登臺挾持船員,最大亮點是蛟龍小隊從登陸艦出發時的裝備:單兵飛行器,這玩意似乎有四個噴射口外形相當炫酷,不需雙手操控即可完成起落,我查了一下現實中已有原型,今年珠海航展曾驚豔亮相,片中做了一些藝術科幻效果加工。

打了十多分鐘,鏡頭一轉“蛟龍行動”片名出現,原來剛才的強度只是開胃前菜。
大菜是從未在國產片中亮相的核潛艇,海軍公認是最燒錢的兵種,核潛艇更是名副其實的“吞金獸”,能獨立設計建造的,也就聯合國那五常,每個大國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潛艇型別電影,這點《蛟龍行動》不愧國產片里程碑。
核潛艇是嚴格保密的大國重器,是保衛國家的隱形盾牌,拍過了涉密拍少了不過癮,《蛟龍行動》是基於可展示資訊基礎上的藝術再加工。

為營造真實感,劇組耗費巨資打造120米長的“龍鯨號”潛艇模型,各種艙室內部結構複雜,就像一座移動的深海鋼鐵堡壘,並挖了個深18米的大池子實拍,還有幾艘特製小型潛艇,總之一切按真實規格來。

內部槍戰均以手持攝影呈現,IMAX攝像機營造出幽閉窒息緊張感,節奏緊湊按秒計,長達400小時水下高強度拍攝,所有主要演員包括導演都要學習潛水,林超賢潛水吊威亞親自水下掌機,這點真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做到。

N場爆破那是真的炸呀,提議所有年輕演員都去林超賢的組裡輪崗,就當影視圈軍訓了。

我曾去青島的海軍博物館見過潛艇的實物,裡面空間非常逼仄狹小,我看花絮裡劇組也組織集體參觀,新一代核潛艇明顯敞亮多了,啟航後以士兵“小樹苗”的動線視角,設計了個長達數分鐘的遊走長鏡頭,宿舍、指揮室、魚雷艙,甚至核反應堆等,高效傳達潛艇兵的生活作戰空間。

電影分成兩條線,一是蛟龍小隊與恐怖分子的中距離近身戰,二是潛艇間的硬核對剛,大量武器出鏡,僅魚雷的設計就有至少9種,我看有的硬核軍迷列了些引數bug,IMDb上每部電影都有Trivia一項,收集電影中的各種bug,再好的軍事片也多少會有錯誤,只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問題不大。
重點表現一個冷門兵種:聲吶兵,以王俊凱扮演的曹弘浪為中心。
聲吶兵是潛艇的眼睛與耳朵,必須從噪聲中分辨出聲源屬性,是民用船隻還是軍事作戰單位,從而指導作戰部署,快一秒識別出敵人便能先發制人,慢了便會貽誤戰機。全片最出彩的就是兩場潛艇戰,隱隱對應著曹弘浪的內心成長。

龍鯨號在深海火山間穿行面對不可預知的風險,和空戰片發導彈的短平快不同,潛艇魚雷對轟戰程較長,看點在於攻守雙方的發射與躲閃時機,不誇張地講讓人手心冒汗,尤其是第二場的偽裝與反偽裝海底鬥法,不行我再說下去就涉及嚴重劇透了。

蛟龍小隊那邊除了槍戰還有見血的肉搏,尺度請參考《紅海行動》只大不小,各種新式武器應接不暇,無人機從潛艇垂直髮射,升空後偵察還能自動回收。
最吸睛的無疑是兩隻高能機械狗,莫得感情的殺戮機器給蛟龍小隊帶來極大威脅,未來的戰爭可能真就是這麼打。

作為主打動作火爆的戰爭商業片,人物必定採用群像塑造,筆墨不多也算個個性格鮮明,只是後半段大家都戴著頭盔辨識性有些弱。
編劇著重構建了幾對關係,首先是隊長孟闖和新隊員韓驍,他們因父輩的牽絆而分道揚鑣,後來又以和父輩類似的方式和解;
其次是副隊長徐宏,內心深處厭惡戰爭和流血,一直因隊友的犧牲而自責,造成一定PTSD心態,關鍵時刻有些畏首畏尾一味求穩,後來在奮戰中主動承擔起責任;艇長趙啟航與曹弘浪隱隱有種精神傳承的意味。
劇情還勾連著前作《紅海行動》,比如火光中閃回到張天德的犧牲,佟莉身邊那顆糖又成了情感催淚彈。

最後說幾點問題。
核潛艇撞擊後損失慘重,艇長趙啟航眉頭緊鎖吹起口琴…..這個點之前埋過伏筆,想表現鐵血柔情沒錯,只是情節設計有些牽強,不免讓觀眾覺得卡頓詫異;
再就是反派將軍的內心演變、訴求、行事邏輯都比較模糊,為了衝突而衝突造成形象單薄,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過審而做的妥協,就挺可惜的。

從“紅海”到“深海”,《蛟龍行動》全方位呈現中國現代海軍風貌,雖然在劇作上有些失衡遺憾之處,但技術革新的嘗試值得鼓勵,也算瑕不掩瑜吧,喜歡戰爭型別片的同學應該不會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