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路上最曖昧的關係,是光環和ICD

成都中產的標誌是啥子,是在攀成鋼有套房子。
管你是自己住娃兒住情人住還是已經斷供拿給法院住,人家問你在成都有幾套,你都得說:
攀成鋼一套敬菸火,金融城一套為發展,對了,麓湖還有一套。
凌雲峰閣,伊泰天驕,天譽花園,仁恆濱河灣。
幾位大哥大姐強強聯手,讓攀成鋼這個豪宅板塊稱號的含金量始終保持濃度。
隨便拉出來一個鄰居,不是地產老闆就是創業新貴,如果都不是,你就去翻翻他的家譜和拆遷史。
當年的廣告都這麼寫:住在攀成鋼,只與塔尖圈層為鄰。
連東站旁的新盤打的廣告都是攀成鋼片區。
每當有人問攀成鋼有啥好,就有業主說不住進來你不會知道;大家討論攀成鋼房子跌了多少,有人說跌的再兇也不是你說買就能買的。
聊交通便利,業主們微笑又點頭,聊城市介面,他們抽菸搖紅酒,但聊到商場各位笑容凝固:
“消費高階,鄰居高階,但商業配套一直是痛點。”
 成都環貿ICD 
 底子好但發育緩慢的優等生 
某業主說上面這句話的時候,環貿ICD還沒開業,它的出現填補了攀成鋼片區的商業空白。
開業那天我們與業主們奔赴現場,共同見證這個板塊的商業兌現。
他們揚眉吐氣,他們四處點評,他們津津樂道,他們給它抽起。
但開業快三年,ICD的招商情況被無數人恥笑,在成都的聲量也越來越小。
硬體配置是市級電視臺,結果人氣是縣級電視臺。
左有永珍城,右有錦華萬達,前面還有個太古里。
ICD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中不敢亂動的香港老人,被擠成了大家口中的社群商業,靠著攀成鋼居民的攙扶過馬路。
如果社群商業是這個配套,我想每個社群的臉都要笑爛。
ICD有全四川唯一的杜比影院,有三環內站頭排的硬體設施。
空調氣溫舒適,香氛味道好聞,每個節日雖然沒有固定布展,但商場的背景音樂一直在跟著節點走。
地鐵直達,同層停車,商場的卡卡角角都是乾淨的。
開業近三年,每次去ICD都感覺它像新生兒。
快三歲的它空置率始終下不來,走著走著彷彿是來參觀圍擋的。
左邊是“opening soon”右邊是“即將開幕”。
這家耐克open了兩年,不知它要o到哪天才pen。
都說成都的招商團隊是誰也不服誰,這兩年非標商業與標準商業齊頭並進,只要好的品牌來落地,商場資源全部安排。
但環貿ICD的招商,有種不急不慢的鬆弛感。
像是心中有數,像是自有打算。
寧肯空著也要堅持調性,就像耍不到朋友的你大喊寧缺毋濫。
如今環環給我的印象便是:
“不好逛,但好坐。”
是的,環貿ICD是成都最好坐的地方。
坐在各個咖啡店裡,坐在乾淨的馬桶上,坐在超級猩猩的地板上,坐在杜比影院的軟椅上。
但除了坐在這四個地方,好像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了。
有人說它不爭氣,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硬體設施:
“一樓空起,二樓空起,這個招商簡直是暴殄天物。”
還有的攀成鋼居民希望ICD就這樣不溫不火下去:
我就喜歡它這樣,人不多很舒服,沒有亂哄哄的感覺,咖啡牌子又多。”
人確實不多,甚至有點少
現在誰說成都哪個商場秋,ICD都會被拿出來比較。
甚至在週末的時候,很多人在永珍城停不到車就把車停在ICD這裡。
沒有超市可能是ICD冷清的最大原因之一,但“環環加油爭點氣啊”是大家對它的期許。

慢慢發展,慢慢招商,從最新的圍擋來看ICD還在發力。
但沒等它發育成熟,隔壁光環呱呱墜地了。
 進擊的光環 
 帶著最高漲的激情出場 
光環購物中心出生那天,是我見過東大路最堵的一天。
不知道那天的ICD是什麼心情,我想應該是多雲轉暴雨。
進入光環就像來到4A景區,階梯綠植還有大型裝置。
我多次在裡面碰到我海椒市的狗友張爺爺。
他穿著睡衣套裝,牽著名為吉祥的泰迪狗來看稀奇。
負責光環妝造的人,好似好萊塢佈景專家。
聖誕節中秋節主題展玩聯名,每個節點商場裡的模樣都在變化,就沒有光環中庭塞不下的東西。
小綠植種起,小噴泉流起,去年6月開業至今,光環多次出名。
先是露臺上的金絲猴,又是多抓魚的快閃店,接著庫裡來光環安德瑪剪綵,還有聖誕節的下雪裝置獲得無數好評。
開業時間不久但始終勤奮努力,光環的野心是奪下成都最美商場的桂冠。
如今光環的店鋪已基本填滿,只是品牌水平參差不齊。
看到不認識的服裝品牌,像是在逛老家的女人街。
看到奧特樂和名創優品,像是來到五線城市的萬達廣場。
但看到達美樂寶炙星茉莉奶白盒馬鮮生和南堂小館,又突然想起自己身處於攀成鋼。
整體感覺就是:
身體強壯但有點精神分裂,眼睛不近視但有點散光。
現在回看它的步伐,光環為了達到招商目標先急頭白臉地招。
當年隔壁環貿ICD的開業率不高,大家都在猜光環能把房子填滿多少。
聽說有幾個品牌還放了光環鴿子,說好的來,結果它們說算了再看看。
走完一圈,商場裡還有不少濫竽充數的店鋪。
先裝滿,再最佳化,攀成鋼業主陪著它打拼。
@椰椰冰作為附近居民,鼓勵光環繼續努力:
“招商像龍湖,都是些比較接地氣的牌子。是我出門5分鐘就能完成吃喝玩樂的地方,晚上喜歡在光環門口散步,綠化做得相當好。”
聊到這,我們不得不把兩位環環放在一起說說了。
 光環和ICD 
 成都東門的臥龍鳳雛 
一個平常的晚上,我站在東大路繁華的十字路口。
左手是光環購物中心,右手是環貿ICD,站在兩環中間考慮半天,最後去了對面的永輝超市。
兩位在攀成鋼裡混,霓虹燈共同照亮東大路的天空。
但燈光背面的較量好似無聲的商業戰火,即使各自的定位不同,但都在一條街上,很難不被動火拼。
開啟某某點評,這微妙的感覺你細品。
光環是牛市口購物熱門榜第1名,ICD是塔子山購物熱門榜第1名。
兩家商場明明是同桌,但在點評上選擇了各佔一方。
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會兒相鬥一會兒相惜。
光環樓上的猴子亮相,ICD就擺個大香蕉;光環搞loopy展,ICD做小黃人展。
聽說攀成鋼的業主群裡,只要看到一家新店開在光環的訊息,無論話題走向如何,最後一定是踩幾句ICD。
而ICD的每個動作又牽動著業主們的心。哪家咖啡店來了,哪個運動品牌打圍,希望某個烘焙牌子入駐,美食可以再多點選擇。
對待雙環大家情愫複雜,它們到底鬥不鬥我不知道,但肯德基和麥當勞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華萊士。
光環和ICD照亮了東大路的天空,結果整個東門的天空都是永珍城的管制區域。
(沒有說永珍城是華萊士的意思哈)
“光環+ICD,連永珍城A館都比不過。”
“雙環黴就黴在,沒趕在永珍城二期前開門。”
“我只有在永珍城沒位置的時候才來這邊耍。”
好尷尬的評價,好傷人的比較,但面對巨無霸確實沒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雙環視為整體。
雖然各有各的硬傷,但它們合起來就是個好商場。
吹空調在這邊,拍照片在那邊,喝飲品在這邊,逛超市在那邊。
光環當親子基地,ICD當咖啡之家,光環當攝影機構,ICD當運動之星,如果看業績報告也能合在一起看那就更好了。
光環與ICD,各有千秋被動互補。
不管桌子下的腳踢成什麼樣,但它們確實在共同滿足中產與假中產的生活。
真老鼠紙老虎,都能在攀成鋼有張舒服的床鋪。
有人將東大路當作成都華爾街,還有說唱歌手為它寫詩。
詩的評論區都是東大路的信貸專員腳印:商鋪七成不看徵信。
打工人的東大街和攀成鋼業主的東大街,用的可能是兩套貨幣體系。
但現在我們各自能在光環和ICD中找到自己的樂子,又共同在負一樓的鄉村基裡搶位置。
兩家商場現在舒不舒服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攀成鋼業主還挺舒服的。
市場化的競爭推動發展,兩家商場在搏弈與合作中將東大路的光越照越亮。
如今ICD在發力了,光環開始洗牌了,但無論怎麼比較都得把兩個環環捧在手心裡:
不然擺個樂天堵在這,就知道鍋是鐵打的了。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聊聊
你如何評價光環和ICD?

/本文作者 翠勇 /
愛喝黑米粥
『所長私人微信trythings2
樂天好久能動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