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總想跟領導“講價錢”的下場

各位好,今天頭條給了推廣,索性休息一下,次條發一篇一年前在小號上寫的西遊記解讀。也是我個人比較滿意的一篇,願您也能喜歡:
其實,八戒才是重契約的老實人,
只是這樣的老實人總是沒好報。
1
上一篇《沙僧:施主您誤會了!我可不是什麼好人啊!》裡,我們講原著中的沙和尚,其實不是現代形象中那個善良淳樸的老實人。那麼取經團隊裡,真正勤勞肯幹、想靠自己勤奮奔個好前程的老實人有沒有呢?
有的,這人就是豬八戒。
有人一聽,就說:啊……你這說岔了吧?豬八戒不就那麼個好吃懶做的典型樣子麼?
這種觀感,你要不然就沒讀過原著,要不然就被原著中作者寫的那第一層表象給騙了——其實在原著裡,經常八戒好吃懶做的只有悟空,可悟空還前腳剛說自己怎麼吃人,後腳又說他們哥仨都“胎裡素”呢。
出家人不打誑語,但這話在這機靈猴子身上算不得數。
況且你單位領導還天天罵你不奮鬥、不努力呢,你就真認了自己好吃懶做了麼。
職場互卷+PUA罷了,你遇到過,人家八戒也遇到過。
其實西遊記裡對豬八戒老實肯幹的形象,塑造是非常鮮明的。
你看他一出場就很特別——在烏斯藏的高老莊,高莊主打發僕人高才出門去尋法師降妖,迎面就撞上唐僧師徒。
這不奇怪,但奇怪的是這妖怪在他莊上的作為:
要招個女婿,指望他與我同家過活,做個養老女婿,撐門抵戶,做活當差。不期三年前,有一個漢子,模樣兒倒也精緻,他說是福陵山上人家,姓豬,上無父母,下無兄弟,願與人家做個女婿。我老拙見是這般一個無根無絆的人,就招了他。一進門時,倒也勤謹: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來,其實也好;只是一件,有些會變嘴臉。
翻譯翻譯,就是高家想招個上門女婿,八戒就來了,上了門之後遠不是“倒也勤謹”那麼簡單——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仗,起早貪黑,當牛做馬,給丈人家當牛做馬……
這哪裡是豬啊,生產隊的驢都不帶這麼使的。
可是他老丈人依然不滿意,一則嫌他會變嘴臉,在親戚中拿不出手,“沒個親家來往”。二則嫌他雖然能幹活,但吃的卻也太多,看著心疼。
都說八戒貪,但我看他這高老莊的老丈人更貪,既要上門女婿“抵住門楣”,又要長相能拿得出手,既要女婿能幹活,又要女婿少吃飯。
而在發表完一番典型的“既要……又要……”的感嘆後,這老丈人最終給出了他的甲方處理意見:
“但得拿住他,要什麼文書?就煩與我除了根罷。”
扯什麼離婚協議書?再來個冷靜期豈不麻煩。反正他是妖,妖就該死。長老,你讓你徒兒幫我一棒子打死算了。
好個高老丈,人家好歹在你莊上幫你幹活多時,也未曾害你女兒性命,你倒來個先發制人,開口就要“除個根”。
妖無吃人意,人有害妖心,一時我竟分不清這高老莊上,誰是人,誰是妖。
而把視角轉到八戒那個角度,你會發現這事兒也特麼是槽點滿滿。
最大的槽點在於:大哥,你是不是忘了,你是個妖怪啊!
妖怪想討老婆該怎麼弄?
你看看人家黃袍怪,搶寶象國公主,
哪個不是一陣妖風,直接就把人家姑娘捲走了?
就連“妖界之恥”,連個人都不吃的黃獅精,小說裡一開場就借洞裡的小妖一筆帶過了一件事:“大王昨夜新得了個美人……
也就是說黃獅精雖然不吃人,但搶花姑娘的勾當,人家是乾的。
但妖做到這個份上,已經可以“感動西牛賀洲”了。
可是豬八戒呢?他的選擇,是到高老莊去給人家當上門女婿,靠給人家做工換個媳婦來。
這基本相當於你都手握幾個億小目標了、或者官拜廳局級了,放著霸道總裁的人設不演,卻巴巴的給女神做舔狗。
而且你看西遊裡對高莊主女兒的描述,主要突出的是柔弱,並非86版電視劇裡那般絕色。
雲鬢亂堆無掠,玉容未洗塵淄。一片蘭心依舊,十分嬌態傾頹。櫻唇全無氣血,腰肢屈屈偎偎。愁蹙蹙,蛾眉淡;瘦怯怯,語聲低。
可是面對這麼一個弱女子,豬八戒依然誓要把自己的舔狗人設進行到底。
當他被他猴哥扮的妻子“摜下床來”,竟也不惱,只是扶著床沿小坐著,怯生生的問:“姐姐,你怎麼今日有些怪我?想是我來得遲了?
建議所有喜歡應酬晚歸的丈夫們像八戒同志學習——人家天蓬元帥下凡,且都當妖怪了,夜裡回來晚了還得給老婆道歉。
2
八戒是舔狗,舔狗一般都相信:“真心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八戒其實也是這個人設。他自始至終非常相信“付出一定有回報”。
不僅對女人,對這個世界,他也保持這份天真。
你看,開打後,悟空質問他憑什麼禍害高家父女?八戒立刻叫起撞天屈:我沒禍害啊!當初來莊上的時候,這些事兒我都跟他說好了啊!
原文寫的明白:“我一來時,曾與他講過,他願意方才招了我。今日怎麼又說起這話!
這個“講過”可能是非常實誠的,你看那高老丈開篇就說,我這女婿自言姓豬,
請注意,豬八戒這裡連把“豬”化做“朱”的誑語都沒打,比化“猻”為“孫”的他猴哥還實誠。可正常人哪有以豬為姓的?說明八戒確實一開始就說了實話,否則高老丈肯定會奇怪。
用現代語言翻譯翻譯,就八戒這人,是個特別有“契約精神”的人,啊不,妖。
契約精神要求的就是交易雙方都不遮掩自己進行交易的目的。不說什麼我跟您取經是為了弘揚佛法、把佛祖的正能量傳給大唐這種沒溜兒的話。人家上來就擺明目的——俺老豬確實長得醜,還看上你家女兒了,但我勤勞肯幹,幹活兒不惜力氣,你願不願意招女婿吧?成的話,咱就幹。
我記得張笑宇先生曾在《商業與文明》一書中區分過“暴力邏輯”與“商業邏輯”的區別。
我們說,如果八戒和他老丈人之間這筆交易真能按契約作成,那西遊世界人和妖之間你吃我、我吃你,你搶我家女兒、我請法師平了你家洞府的原始“暴力邏輯”,興許就能朝著彼此互通有無、互惠互利的“商業邏輯”轉變了。
你看西幻世界裡,維納斯和帕里斯,上帝跟以色列人,魔鬼梅菲斯特與浮士德、《指環王》系列中的人類與精靈、阿拉貢與亡靈之間,那不都是訂立過契約的麼?
西方神話和玄幻小說中,契約往往就是推動故事發展動力。
而既然講好了,別說凡人妖怪,哪怕上帝和魔鬼都得依約辦事。
所以,中國古人視為夢魘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事兒其實不可怕,只要大家彼此之間講點契約精神,人和妖和精靈甚至和魔鬼之間,也不是不能公平對等的互通有無的。
無奈西遊畢竟是東方故事,高老丈這人對豬八戒的態度還是暴力邏輯那一套:當初你力大勢強,我不得不忍你一時,如今我請來了高強法師,似乎順手就能滅了你,那我就滅了你,“除了根罷”,什麼事先“講好了”的契約,都不做數了!
只剩下傻實在的八戒還在風中凌亂:“曾與他講過,他願意方才招我。今日怎麼又說起這話!”
怎不作數了?誰讓你投的是豬胎,來的是這高老莊?
3
當然,悟空畢竟是主角,聽了八戒訴苦後,難免受些觸動,再加上八戒後來又編了個順口溜自述身世。悟空聽了也挺同情的。因為這個順口溜,八戒不像大多數衍生作品反應的,一出場就是“天蓬元帥”的。他是從自己前世的凡人身份開始講起,怎麼一點點得到修仙,最終位列仙班,當上天河海軍總司令,然後在蟠桃宴上因為作風問題,一巴掌又被拍下界來成了豬妖……
這個故事,其實跟悟空本人石猴出世,一點點奮鬥成齊天大聖,然後被壓到五指山下有點相似。說白了悟空和八戒都是靠自我奮鬥、曾經爬上高位,後來又被天界找茬跌落的苦逼草根鳳凰男。
所以倆人打到一半就罷手不大了。悟空回去問那高老丈:是啊,人家當初跟你說好了的,變卦的如今是你啊!
當然,孫悟空話說的很聰明,這猴子很懂中式調解和稀泥的藝術:
行者笑道:“你這老兒,好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對我說,他雖是食腸大,吃了你家些茶飯,他與你幹了許多好事。這幾年掙了許多家資,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東西,問你祛他怎的。據他說,他是一個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兒。想這等一個女婿,也門當戶對,不怎麼壞了家聲,辱了行止。當真的留他也罷。
說白了,就是我也不想追究你食言而肥的問題了,但你看他給你幹了這麼活兒,又是畢竟是天神下界,不辱沒你家門楣,更兼未曾害你女兒。你看這事兒是不是就這麼算了?就留他一條命可好?
然後拿高老丈又開始賴賬:“長老,雖是不傷風化,但名聲不甚好聽。動不動著人就說:‘高家招了一個妖怪女婿!’這句話兒教人怎當?”

你看,這老頭真心裡想的,其實也不是什麼“人妖大妨”,他就是覺得找個妖怪女婿“名聲不甚好聽”,就是為了保自己的名聲,一定要悟空把人殺了。
我總疑心,在作者這短短幾個字背後,藏了無數“名教殺人”的真實故事。現實中明清兩代的很多人,真的就會為“名聲不甚好”這麼個扯淡理由,逼死自己的女婿兒媳,甚至親生兒女的。
而這時,本回最高能的場面來了——坐在一旁的唐僧此時發話了:“悟空,你既是與他做了一場,一發與他做個竭絕,才見始終。
劃重點:“竭絕”,比“除個根”文縐縐了不少,但意思是一樣的,甚至更狠。
要麼人家是東土大唐來的聖僧呢,同一個意思,表達比高老頭有文化多了。
寫西遊這個系列後,有讀者總問我:“你覺得唐僧偽善麼?”
唐僧這人的性格,本來我想留在寫唐僧那一篇專門分析。但這裡不妨先定個性:唐僧偽善麼?
當然是的。
在《西遊記》裡,你能明確感覺作者把悟空和唐僧這兩人的性格是對著寫的。僅就待人這個層面,唐僧和悟空就體現了現實中常見卻也相反的兩種人:
唐僧是人前充好人,人後顯冷漠。
這人,只要他用不著,給不了他好處,也害不了他性命,死活他是不管。
而悟空則恰恰相反,暖水瓶一樣的,人前霸道說狠話,人後幫人。
別看跟豬八戒對陣時連“你強姦幼女正該殺”這狠話都說出來了,可是轉過頭來,對著高老丈和他師父,還是會為那呆子求情,看看能不能放他一條生路。
但等到“甲方爸爸”和領導的處理要求給出後,悟空還是會提著棒子當惡人,把善人留給唐僧去做。
但悟空這種做人方式,最終是玩不過唐僧。讀後面,每當豬八戒被唐僧拉攏,杯葛孫悟空的時候,你會感嘆:這呆子根本就不知道,當初要不是他猴哥在師父面前求情留他一命。按著唐僧的意思,他早在高老莊就被“一發做了竭絕”了。
而在本回當中,在唐僧已經批准對八戒的“死刑立即執行”後,悟空明知道硬頂不行(再頂?師父又念緊箍咒了),但還是巧妙地給八戒的命留了個緩:
我才試他一試耍子。此去一定拿來與你們看。且莫憂愁。
說完也不敢等那倆老東西再發表意見,叫聲“我去也”,就走了。
到底是死是活,我回頭把他抓來,你們再看著辦。
八戒這條命,就這麼被他猴哥給保下來了。
4
而等真把八戒拿到唐僧面前,雙方一說,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定下師徒名分,一切問題也就解決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八戒又體現了一把自己的“傻實在”。
悟空問,你誠心拜師取經麼?
八戒答,我誠心啊!
悟空說,那你把你洞府燒了、再把自己捆好,讓我牽著你去見師父!
八戒就真一把火把自己家給燒了,把自己捆好,讓悟空牽著他(的耳朵)去見了唐僧。
這麼傻實在的妖怪,搞不明白他是怎麼在人心險惡的西遊世界裡,活著等到唐僧一行來的。
但八戒的行事邏輯一直也就是這樣——咱事先講好,怎麼幹,幹好了,我得什麼,你得什麼。然後就按講好的來,他幹活是不惜力氣的。
你看烏雞國下井背屍體、通天河下水打妖怪,乃至整個取經路上任勞任怨的擔著行李,八戒一直就是這麼幹的。他心中一直有個期望——但願別人都按“講好了”的來。
可是,西遊世界那個邏輯從來不是契約邏輯,那是一個我能把你一棒子打死、“一發做個根絕”就絕不留後患的黑暗森林。
公平交易?不存在的。
所以他猴哥老罵他呆子。
八戒的呆,不呆在智商上,而是他總迷信別人真能說話算話。
5
臨別高老莊的時候,筆鋒如刀的作者又把眾人的形象做了一次交響樂復現部式的素描:
豬八戒跟高老丈討薪:說你看咱倆現在翁婿做不成了,但我這幾年,起早貪黑的給你幹活兒,替你置辦下這麼大的家業,工錢您總得給我結一下吧?
高老丈不肯給,八戒又再三乞求(妖怪做到八戒這份兒上,真的“太失敗了”。求啥啊?你是妖怪啊!碰上這種黑心老闆不趕緊“一口吃掉”算了?),只給他新做了一身衣服,作為取經路上的行頭,才算完。
高老丈倒是對唐僧很客氣,奉上大筆銀兩權做川資。
唐僧老師還是那個正能量滿滿的樣子:“阿彌陀佛,我等出家人,出家人!若受了一絲之賄,千劫難修……那啥,席上那些餅果我吃著不錯,打個包在路上當乾糧吧!”
顯然,唐長老是懂受賄,啊不,懂化緣的。
但最有意思的是悟空。
這猴子反應快,沒等那高老丈把擺出來的禮金收走,馬上抓起一把金銀,塞給旁邊的僕人高才。
還說:小哥你這一遭陪我們遭難可是辛苦了,一點碎金碎銀,拿去買個草鞋換著穿吧。
大聖這裡不僅是在體貼窮苦人,而且也是在啪啪的打高老丈的臉:
真有錢?真大方?對你自己的家人僕從好點、給他們多發發福利,哪怕依約把該給人家的錢給了好不好啊?在我們這些行人陌路面前搞什麼撒幣,裝什麼善人?
6
付出總有對等的回報,講好了的事情一定能依約辦。八戒這個執念的最終幻滅,應該是到了靈山的時候。
取經任務完成,修成正果後,如來佛對取經一行人各有封賞,唐僧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封為鬥戰勝佛,八戒卻只給了一個“淨壇使者”。
八戒當時就不願意了:“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淨壇使者?”
八戒是該叫屈的,在佛教神當中,真正的正經果位只有佛陀、菩薩、羅漢,這三階,但其下又有金剛、護法(天王)、尊者、珈藍(使者),這四個職階。
也就是說,八戒這一路上忙活了半天,不僅上三階沒撈到,連下面四個“事務官”的職階當中,也只混到了第四等。
跟師父、猴哥,這兩個佛,真的是天上地下。
你說他能不抱怨麼?這跟講好了的不一樣啊!
當然有朋友可能會說,在小說最後一段,高宣各人佛號,不也有:“淨壇使者菩薩”麼?八戒還是菩薩。
可是“淨壇使者菩薩”後邊還有沙僧的“金身羅漢菩薩”,羅漢和菩薩是兩個不同的階,是不能並列的,“金身羅漢菩薩”相當於“李雲龍營長團長”,特別不倫不類。
所以,佛號那一段,應該是作者為了滿足廣大讀者中式大團圓結局的審美訴求,強行硬加的。
八戒最終得到的封級,其實就是那個“使者”。
而且八戒這個屈,其實早叫早了,他還沒有往下聽呢。
如來佛在敷衍了他幾句之後,緊接著封他的沙師弟:“沙悟淨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看清楚,羅漢,比唐僧和悟空的“佛”差點,甚至不是菩薩(上篇文章說過了,沙僧這人,其實取經路上比較躺平),但好歹是個正經果位,比八戒的“使者”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更能確鑿兩者差距的,其實是前面“加升大職正果”這句話。
西遊記裡總說“修成正果”但在這本書中,正果也是分品級的。在小說的最後,唐僧、悟空、沙僧這仨人都被“加升大職正果”,而化作白龍馬馱著唐僧走了一路的小白龍,則被加升的是第一檔的“職正果”,獲得的封號也相應的是“八部天龍馬”——辛苦了半天,只是從天界畜生編制,平級調動成了個佛界畜生編。
那麼八戒獲得的是什麼正果呢?小說裡寫的明白,“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
職正果,跟白龍馬一樣的等級。
但憑什麼呢?原著中挑擔的八戒,拿到不比牽馬的沙僧辛苦麼?整本書裡,八戒降妖除魔的出場次數,雖然比不過他猴哥,但不比沙僧多麼?再論資歷,他是二師兄,比沙僧這個三師弟還早出場幾回呢。
但小說偏偏就要這樣,“倒反天罡”的給了八戒一個比他師弟低得多的“職稱”——他是大職正果、你只是職正果,他修成了羅漢,你只是使者。
為什麼呢?
小說裡佛祖給的理由是八戒“有頑心,色情未泯”,很多人重視後半句,覺得主要是他作風有問題。
但這話的真正邏輯重音,其實在前半句上——
八戒有什麼“頑心”?
他的這個頑心,其實跟在跟高老莊時一樣,老是天真的以為,別人都能按“講好了的來”。
在高老莊時,是我不惜力氣幹活兒,你讓我娶你女兒,過好個小日子。
而到了取經路上,又是我挑擔、我幫著降妖,你給我個好正果。
光幹還不算,他還老提醒佛祖、菩薩、師父、猴哥……你們可得說話算話哈!做人要講誠信啊!要不然我可回我的高老莊了!
按契約邏輯去理解,八戒這麼說也沒錯,甚至還有點樸實可愛——你看美國那些西部片,哪個英雄幹掉魔頭之後,還能忘了領說好了的賞金的?
行俠仗義是行俠仗義,領工資是領工資。彼此不能耽誤啊。
可是在西遊記那個職場規則裡,八戒你這麼幹,就是典型的——“跟領導講價錢”。
但凡有點工作經驗的人都明白,很多中式領導,最討厭的就是跟他“講價錢”的員工。因為掌握權力的領導,都是想無拘無束的行使權力,跟高老丈本心一樣,讓你幹活就幹活,要讓你“除個根”就“除個根”。
而你是個什麼東西?居然想拿“事先說好了的”來限制領導、佛祖?真是反了你了!“契約精神”不能當你倒反天罡的擋箭牌啊!
八戒這樣的員工,其實最讓佛祖犯膈應。因為他總把雙方的“講好了”的契約放在佛祖、高老丈的權威之上,這讓佛祖、高老丈們很不舒服。
於是,最後佛祖一句“有頑心”,就給了八戒一個還不如沙僧的評級。因為沙僧人家只是“躺平”,而八戒你雖然出了力,卻要跟佛祖講價錢。
而既然你要講價錢,那佛祖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你——既來我大雷音寺,我佛的地盤我佛做主,容不得你講這個價錢!
按說,幹活前講好價錢,尊重契約,這是八戒這樣出身底層、“相貌平平”的普通人最能保的準的奮鬥、上升階梯。因為契約給下位者以保障,也約束了上位者必須支付報償。
可惜,無論在高老莊、還是大雷音寺,幹活講價錢,卻永遠比不幹活躺平,更讓領導討厭。
所以西遊世界不是一個八戒所夢想的那般,他出一份力,就有一分回報的地方。
人醜、投胎不行,你連讓人家遵守約定的資格都沒有。除非你真學那弼馬溫,有能耐踏破凌霄寶殿。
與楊潔導演的劇版觀音菩薩一番開解後,八戒心滿意足的領受了“淨壇使者”不同。小說中佛祖嘲笑式敷衍兩句後,再沒給八戒發言機會,強行讓他“情緒穩定”的大團圓了。
但如果小說讓他最後再說一句感嘆,我想他應該會這麼說:
噫!我對這個看臉不看契約,拼投胎不拼努力的世界,真的徹底絕望了。
下次取經,我也躺平。
全文完
本文8000字,感謝讀完,寫八戒這一篇比較耗心力,願您讀了滿意。
覺得本文有趣,也可以看看本系列的前番,並關注本號和忘川邊的但丁:
想看更多時評、討論請去我的知識星球:

長文不易,喜歡請關注、轉發、打賞,您的支援是我把這個系列寫下去、寫的更精彩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