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ARK資本(方舟投資)釋出《2025重大投資理念報告》,提出了對未來全球經濟和技術趨勢的前瞻性觀點。
報告共分為11部分,其中第10部分重點針對以SpaceX為案例的商業航天做了分析。
ARK(全稱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方舟投資)是世界著名資產管理公司,以大膽的投資策略和對科技創新的前瞻性眼光聞名,創始人為凱西·伍德(Cathie Wood),行業稱之“木頭姐”。在其過往的投資和預測案例中,最亮眼的專案之一為特斯拉。

ARK報告認為,SpaceX在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方面領先行業十年,具體優勢表現在火箭週轉頻率、發射價效比等。
“我們現在沒有計劃去考慮可重複使用性….現實是,在未來的十年裡,除了獵鷹,我認為我們中沒有人會考慮這個問題。-菲爾·斯萊克國際發射服務總裁,2014年。
“就實現可持續的成本降低而言,過去在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方面的經驗充其量是喜憂參半的。因此我對許多關於成本降低的說法持懷疑態度。-大衛·湯普森軌道ATK執行官,2016年。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並沒有真正改變我們的評估,因為還沒有看到其他形式的重複使用–飛回或推進式返回地球–在反覆的基礎上展示經濟可持續性。”-托里·布魯諾,聯合發射聯盟執行官,2020年。

截至2024年,世界上還沒有出現獵鷹系列火箭之外的回收複用火箭。
ARK預測,2025年將出現第二家可重複使用火箭產品,種子選手包括:藍色起源、火箭實驗室、太空螢火蟲、相對論,以及中國商業航天公司等。
2024年,SpaceX獵鷹火箭最快週轉/複用時間已縮短至14天。此前的2021-2023年,這個數字分別為27、21和25天。
當年,太空梭每次發射花費高達15億美元的時候,業內專家還認為兼具經濟性的重複使用火箭是不可能的。

根據ARK的研究,獵鷹九號第一階段的翻新費用不到100萬美元。
現在,火箭的週轉時間應該與翻新火箭助推器所需的費用成比例,成為追蹤發射費用下降的關鍵指標之一。

目前SpaceX星鏈部署主要依託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星艦的近地軌道載荷能力約為獵鷹九號的5倍,2025年如成功服役,將極大提升星鏈建設能力。

如果用於建設、維護4.2萬顆星鏈衛星,未來星艦+獵鷹的發射頻次將是驚人的數字。2025年,SpaceX規劃獵鷹九號飛行180次,星艦飛行25次。
近十年,雖然小型火箭商業公司數量激增,但2020年以來的4年,全球新成立的小火箭公司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資本熱潮之後行業往往會進行整合。在航天工業中,雖然發射能力至關重要,但更大的機會可能在於低發射成本所提供的服務。
自1996年以來成立的194家小型火箭發射企業中,現在只有17家仍在運營,未來的競爭之下,小火箭的生存將會面臨洗牌、整合。
報告中,著重對衛星網際網路產業未來前景做了分析和預測。
得益於SpaceX等公司的規模化星座組網建設,衛星寬頻成本大幅下降,未來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
自2004年以來,衛星頻寬成本已從300,000,000美元/Gbps降至約20,000美元/Gbps,下降了99.9%(約15,000倍)。
根據賴特定律(Wright'sLaw),衛星頻寬成本應該隨著軌道上每秒千兆位元(Gbps)的累積翻倍而下降約45%。
賴特定律是一種經驗觀察,指出隨著生產單位的累積翻倍,生產成本會降低一個固定的百分比。這個百分比通常在10-30%的範圍內,但在汽車行業中,這個比率通常是15%

ARK研究顯示,1Gbps可以服務200位客戶。
以每Gbps約1,000美元的資本成本計算,SpaceX可以透過一次性向每位星鏈客戶收取5美元來收回其投資。

相對於GEO高軌道衛星,大量的LEO近地軌道星座成本更低,傳輸更快,覆蓋廣泛。
唯一的不足是,低軌衛星的壽命大約在5年左右(之後會逐步再入,墜落地球大氣層),需要不斷維護建設星座網路。
Starlink使用者和頻寬容量增長呈現“雙升增長”趨勢,星鏈單顆衛星的迭代(從V1代、V2代、V2mini到V3),頻寬數也隨之猛增。

截至2025年1月,SpaceX的星鏈星座已累計發射近8000顆衛星,擁有超過460萬用戶,並於上一年實現盈利。
衛星收入預測:
未來每年達1300億美元
由於火箭發射成本的下降,電信運營商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為蜂窩使用者提供100%的衛星連線,未來的衛星網際網路及延展業務市場空間可達1300億美元/年。

這其中包括手機直連、家庭衛星上網、房車、遊艇、商用航空、海運等累計使用者。
雖然ARK資料對於衛星網路市場使用場景開發和使用者屬於樂觀估計,但2025投資報告提供了一個關於未來技術創新和市場趨勢的全面視角。
附:ARK以投資高增長科技公司聞名,核心投資策略是尋找具有顛覆性創新潛力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在其領域內實現大幅度的技術創新,從而顯著改善人類生活。投資領域包括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數字支付、金融科技(fintech)和生物科技等。
ARK投資案例中包括許多明星企業:
特斯拉(Tesla):ARK是特斯拉的堅定支持者,早在2018年就預測特斯拉股價將大幅上漲。
Square(現Block):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企業。
Roku:流媒體平臺。
CRISPR Therapeutics:基因編輯技術公司。
Zoom:視訊會議平臺。
說明:報告分析基於截至2025年1月的外部資料,僅供參考;資料、資訊和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決策依據,讀者需自行判斷報告內容的適用性和相關性。
《ARK Invest Big Ideas 2025》;
Sam Korus, director of research autonomous technology & robotics;
Daniel Maguire, research analyst autonomous technology & robotics;
Akaash TK, research associate autonomous technology & robotics;
www.ark-invest.com;
ARKINVEST、wiki等網路公開資料。
>End
>>>
本文轉載自“太空那些事兒”,原標題《SpaceX領先10年:未來衛星年收入預測1300億美元》。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