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巨頭,新一輪裁員內幕流出……

已經是2025年的不知道第幾次
一覺睡醒開啟熱搜
那個紅綠藍黃又又又霸屏了
你沒猜錯,微軟又裁員啦哈哈/苦笑
1
不是吧微軟,你又來?!
就在4月初就有內部知情人士訊息傳出,微軟正考慮進行新一輪裁員,最早可能在5月開始
沒記錯的話,距離上一次裁員才過去3個月左右。早在今年開年blind有訊息傳出微軟在1月15日裁員5%,微軟可以說是打響了2025年科技大廠裁員的第一槍——以低績效為由裁員2000人
cr. blind
據Business Insider放出的訊息,這次的裁員與上次不同,這次主要針對中層管理和非技術崗像專案經理、產品經理,據說最早下個月就開始。
微軟這是打算減少中層管理人員,提高程式設計師和非程式設計師的比例目標是把工程師和專案經理的比例從5.5:1降到10:1
cr.Business Insider
訊息一齣,Blind相關帖子下評論區兩種有趣的反應:
1)有見怪不怪,直接陰陽的👇:
“微軟這裁員的頻率,比健身老炮去健身房還勤乎呢😜。”
“這有啥新鮮的?自打Satya接手就沒停過。”
cr.blind
2)有圍觀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
“把那些幹得不行的高管和CEO裁了對公司業務老好了,快動手!”
“裁員現在都成了外包的新花樣了”
cr.blind
但有一說一,這對於一些能力線上的普通碼農來說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由於是內部訊息,預計裁員的確切人數仍不得而知,但能明確的是受牽連的可能不僅是中層等管理崗位,還有可能影響到那些績效評估一直不咋地——過去連續兩年得了“Impact 80”評分或者評分更低的員工
當然,虛擬世界裡的鍵盤俠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實只會更加殘酷,只有親身經歷了裁員寒冬,才能體會那種刺骨的寒冷。
除了外網,近來也刷到不少經歷了科技大廠“immediately terminate”的國內小夥伴:
cr.sohu
光看文字就已經萬箭穿心了啊喂!
2
科技大廠們今年到底啥情況?
據裁員追蹤網站Layoffs.fyi統計,截至目前,2025年已有111家科技公司正在裁員,超50000名員工被裁
cr.Layoffs.fyi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微軟,WST往期文章中也頻頻講到2025年有裁員動向的科技大廠,需要了解的同學可以戳藍字檢視👇
還有不少大廠也是在持續更新裁員動態。
Meta:裁員是要裁的,業務是要發展的
Meta的裁員史至少要從3年前開始說起,最“出圈”的一次恐怕是2023年——所謂扎克伯格親自宣佈的“Year of Efficiency”,先後裁員11000人,佔總員工人數的13%。今年兩次裁員都是基於績效開展的。
cr.cnbc
再往下深挖一層,從公司宏觀戰略角度上看,Meta不斷削減各項成本,應該是要把業務重心轉向與AI相關的研發上。
cr.cnbc
就在4月25日又迎來最新訊息,新一輪的裁員針對Reality Labs部門展開(包括在遊戲部門Oculus的員工)。作為AR、VR產品主力團隊,儘管Reality Labs在2024年創下收入紀錄,但仍處於虧損狀態,運營費用總額接近50億美元。
cr.Androidcentral
但扎克伯格解釋說,削減員工≠削減業務,混合體驗仍然是Meta的業務重點(like健身、遊戲這些)。咱想給Quest和Supernatural社群整出最好體驗的這股子勁兒,可一點兒都沒減,跟以前一模一樣。
主打一個不擇手段但不忘初心哈。
Google:給過你們機會哈~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開年穀歌向超過25000名員工發起的“自己裁自己自願離職計劃”,主動走的給遣散費。
cr.9to5google
就在4月10日,谷歌正式解僱了負責Android、Chrome、Pixel 等的部門的數百名員工
至於裁員的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和上一家一樣,谷歌對外也老把“效率、靈活”掛嘴邊,但員工可就跟著折騰了。但真實目的和Meta如出一轍,削弱的費用實際可能要更大力投入到AI專案上
cr.9to5google
受裁員影響的還有WFH(work form home)的員工們,一些之前已獲准進行遠端辦公的員工被“警告”,如果他們每週超過三天都不去線下辦公室上班的話,那麼對不起,這波裁的很有可能就是他們。
cr.cnbc
不過令人有些許安慰的是谷歌是個體面大氣人,據悉願意選擇自願離職的員工,將獲得高達14周的遣散費,加上每年工作一週的補償,整體上最高手續可達8個月的遣散費
cr.blind
看到這個數字不管怎樣先真香一下再說別的kk
Amazon:不想被裁,辦公室政治搞起來…
矽谷能排上號的科技大廠中,Amazon在年初也開展了一次大裁員,波及部門有communications and sustainability departments
cr.Entrepreneur
值得一提的是Amazon內部有一項非常噁心的績效考核機制——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績效提升計劃)。名義上是幫助員工提升績效以符合公司標準,但實際上懂得都懂,就是淘汰員工的手段。每年約有5-7%的員工會被納入PIP,對許多人而言,收到PIP往往意味著離被裁不遠了。還有一個叫“Dev list”的名單,被放進Dev list=潛在裁員。
PIP這個概念經過傳播,近年來被廣泛地運用於各個科技大廠中,Blind上就有一位深受PIP“殘害”的大哥發起了投票:FAANG(現在是MANNG)是不是就是一臺大型PIP迴圈機器?
cr. blind
3072人參與了此項“激情”話題的投票,其中62.7%(1925人)都選擇了“是的,只是幾坨不同的logo的 x 罷了”這一選項。真是足夠引起民憤的。
Intel:新官上任,也來摻一腳!
就在上週,這家美國晶片製造巨頭宣佈計劃將其108,900名員工裁員20%,也就是超過20000人又要失業了……
上一輪大規模裁員還是在2024年8月,當時的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宣佈裁員15,000人。
cr.Entrepreneur
而本次裁員計劃是新任執行長Lip-Bu Tan上任後的第一波裁員,這位“新官”給員工發的通知郵件裡說道👇:
“希望將公司調整回到engineering-first的業務領域,堅信最好的領導者用最少的人完成最多的工作,並且只有裁員能夠做到消除組織複雜性和不必要的官僚主義。”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Intel削減成本的真正意圖恐怕是希望和英偉達在AI晶片領域爭上一爭:
cr.Fastcompany
不過目前來看,隨著股價下跌的趨勢,僅僅透過裁員的方式轉移資金重點投入方向,一夜之間逆風翻盤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
3
除了MANNG,CS留子還有什麼出路?
根據WST整理的藤校熱門專業,Computer Science無疑是熱門中的熱門。
8所藤校中除了Yale外,其他7所大學熱門專業都有Computer Science的字眼。其中,Princeton, Columbia, Cornell這三所藤校的Top 1熱門專業就是Computer Science。
資訊來源於網路,圖為WST自制
CS專業的留學生想在CS專業留學生若想求職科技行業,在當下行業大環境欠佳且競爭白熱化的態勢下,只有早早規劃精準定位,不斷提升自己的求職能力,才能避免畢業時陷入offer空空的尷尬兩難之境
CS專業的路是曠野,不是軌道!
除了大家傳統印象中的MANNG,CS留子的路其實可以走得很廣!
1)軟體工程師
軟體工程師依舊是CS畢業生的最大需求方向之一。
然而,當前美國SWE/SDE崗位的就業市場正面臨嚴重的供需失衡問題。招聘崗位數量不斷縮減,而求職者的數量卻仍在持續上漲,典型的僧多粥少
此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逐步取代大量初級程式設計類崗位。
傳統路線求職市場每況愈下,想要留美求職software engineer的同學要怎麼做,才能把握住極少又競爭巨大的機會?先來看看WST創始人Jerry老師在連麥中給出的建議~
即便這是公認的“最難求職季”,WST Career依舊有不少優秀學員透過系統性的求職準備,成功斬獲SWE/SDE Offer,順利上岸!
以下僅展示部分學員Offer~
UCB研究生學員
Amazon Sunnyvale Office
2025 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Fulltime
Gatech本科學員
Amazon Austin Office
2025 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Summer Intern
UPenn博士學員
Huawei Shanghai Office
2025 研發工程師 Fulltime
Duke University研究生學員

Oracle Malvern Office
2025 Software Engineer Summer Intern
UCB本科學員
Amazon Seattle Office
2025 Software Engineer Fulltime
Gatech本科學員
Dropbox Menlo Park Office
2025 Software Engineer Summer Intern
向右滑動檢視更多
2)AI/ML工程師
Nvidia創始人黃仁勳曾說過,“AI不會奪走你的工作,但使用AI的人會”。人工智慧的興起是一把雙刃劍:AI減少了一些工作崗位,卻也創造出了一大批新崗位👇。
  • AI Engineer
AI 工程師是人工智慧新興領域中最主流的工種之一,專注於設計、開發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專業人員,透過結合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解決實際業務問題。需要候選人具備紮實的演算法功底、工程能力和行業洞察力。AI工程師廣泛分佈於科技網際網路、金融(風控模型、量化交易)、醫療、製造業、自動駕駛和教育領域等,崗位年薪中位數可達35萬美金。
  • Prompt Engineer
主要職責是透過設計和實現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為使用者提供更加準確、高效的智慧提示和建議,對候選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據Bloomberg資料,該崗位年薪高達30萬美元以上。
  • AI ethicist人工智慧倫理學家
AI開發中的新星,隨著科技公司面臨AI系統的道德挑戰,AI ethicist變得尤為重要,他們需要確保AI系統符合社會價值觀和法律要求,該崗位可能會尋找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候選人,通常包括倫理學、哲學或計算機科學等高階學位。
WST學員在最新興熱門領域也斬獲了一批優秀戰績👇
MIT本科學員
Google Mountain View Office
2025 AI Engineer Summer Intern
Columbia本科學員
GAO Tek New York City Office
2025 Content writing Al Summer Intern
Cornell本科學員
ByteDance San Jose Office
2025 互動工程 – AI創新業務 Summer Intern
向右滑動檢視更多
3)Quant
如果你擅長數學、統計與程式設計,那麼quant方向可能更適合你。
投行Quant工作時間輕鬆,朝九晚六,加班也不會很多。而買方Quant高壓高強度,turnover率非常高,工作難度大很多。當然,薪資會更高。
WST學員收穫的高薪Quant崗位offer更是遍佈美、英、中,以下僅展示部分~
UCLA本科學員
WorldQuant
2025 Research Consultant Intern
基本薪資:120,000 USD/年
Princeton研究生學員
BlackRock New York City Office
2025 Quant Summer Intern
崗位的基本薪資為:192,000 USD/年
Cambridge博士學員
Marshall Wace London Office
2025 Quantitative Researcher Fulltime
崗位的總包薪資為:190,000 GBP/年
Imperial研究生學員
Qube Research & Technologies London Office
2025 Quant Research Summer Intern
崗位的基本薪資為:120,000 GBP/年
Stanford本科
Morgan Stanley Hong Kong Office
2025 Technology – Quantitative Research Summer Intern
基本薪資:1,200,000 HKD/年
向右滑動檢視更多
想要牢牢把握Quant technical skill的五大元素(金融產品知識、統計知識、程式設計能力、Brainteaser、金融數學),推薦大家Quant面試必刷的兩本書,原題和類似題會反覆出現👇
  • 紅皮書(Mark Joshi, Quant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 Answers)
  • 綠皮書(Xinfeng Zhou, 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
這兩本書的電子版以及最新Quant崗位面試真題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掃碼新增小助手回覆關鍵詞【Quant】可獲得領取方式~
也想像上方CS專業學長學姐一樣進入高薪名企?不同公司對technical的考察重點有何不同?拿到了面試邀請,卻搞不懂面試題的套路?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免費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