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農心中的大廠鄙視鏈,Top1竟不在矽谷

程式碼敲到眼發昏,薪資何時能封神?
相信不少碼農都在深夜對著滿屏的code
默默發出過這樣的靈魂拷問
如果給這些碼農們一個重來的機會
可能不少人會拋棄矽谷,選擇:
《重生之我在Quant廠做碼農》
想知道為什麼?看下去👇
碼農心中的
大廠“鄙視鏈”
說到鄙視鏈,職場新人看重最多的就是:
  • 薪資水平
  • WLB(是否996)
  • 股票期權價值
  • 是否是“養老廠”(越養老WLB越好、但是薪資和晉升空間越差)
  • 上市潛力(已上市的期權升值空間小)
根據這些標準,讓我們來看看在軟體工程師們心中,最嚮往T0級別“聖地”是什麼樣的?
首先肯定是到手的money💴!
薪資無論在什麼評判維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能Meta、OpenAI這類矽谷大廠的總包已經十分驚人了,但軟體工程師鄙視鏈的“天花板”卻另有其人……
Total Comp(總包)
Total Comp(總包)=基礎薪資+RSU期權+Performance Bonus等
  • 每家高低不同,最主要是看RSU期權
  • 有些沒有RSU,比如傳統金融科技FinTech一哥Bloomberg
在Levels.fyi釋出的軟體工程師2024年終薪酬報告中,第一年薪資最高的、秒殺各矽谷大廠的,不是別人,而是華爾街大名鼎鼎的Jane Street
是的,在這波軟體工程師的戰爭中,華爾街反而贏麻了。再來看看efc統計的紐約市六家頂尖Tarding公司STEM專業畢業生的年薪水平:
你沒有看錯,剛畢業的新人,在Quant領域就能拿到30萬美金以上的年薪。這是什麼概念呢?就好比別人辛苦搬兩年磚,你一年就把錢賺夠了。
反觀Tech firm裡的軟體工程師,以矽谷最火的幾位頂流為例: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可以看到,新員工薪資大概在15-18萬美金,雖說這在普通行業已經算是高收入了,但和Quant一比,瞬間就被秒成了渣渣。
WLB也很重要~
能夠擁有一份工作生活平衡,對碼農來說那可是頭等大事,尤其是如今“卷”的氣息已經蔓延到了矽谷。
由於科技大環境整體下滑,目前不少Tech firms都開啟了悲催的 “996福報”模式。比如本人就非常“卷王”的Elon Musk,他的公司也是一脈相承了這種強度:
只能說全世界的牛馬都是一樣悲慘……
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和程式碼死磕,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人都快變成程式碼機器了。長期下來,身體吃不消不說,生活也變得毫無樂趣。(戳往期推文檢視👉科技公司紅黑榜更新,Meta、Amazon員工遭不住了……
相比起科技大廠,Quant Fund和Prop Trading Firms這邊可以說是半個“世外桃源”了:雖然工作也不輕鬆,但至少不會把人往死裡逼(除了比較卷的Citadel外)。
cr. blind
例如經常被cue到WLB不錯的Two Sigma,朝九晚五的生活還是非常香的。
cr. Reddit
大部分Quant Fund和Prop Trading Firms的福利待遇也很好,假期很多,員工們有時間去旅旅遊、陪陪家人、追追劇,享受生活的美好,不至於被工作完全淹沒,妥妥的人性化典範。
養老廠到底香不香?
北美也有部分科技公司處在另一個極端——“養老廠”這類公司的特點就是工作穩定、按部就班,有時候閒起來一天真正工作的時間可能都不到2小時。
對於職業生涯已經接近完美,想要躺平的選手來說,“養老廠”確實很不錯;但對於想要向上發展、多拿💴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就是缺點了: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自己的技術都快生鏽了,發展機會也越來越少,就像被困在了一個舒適的牢籠裡。
但如果你是在Quant相關公司做SWE,那就是“一舉兩得”,既有一定的穩定性,又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實驗室。新鮮血液多,員工們能不斷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和業務,個人職業發展就像坐火箭一樣,蹭蹭往上升。
另一個維度上市潛力來看,Quant領域不斷有新興公司冒出來,這些公司就像蓄勢待發的火箭,有著巨大的上市潛力,一旦成功上市,早期員工就能一夜暴富再看Tech firms,大多數成熟企業早就上市了,相對應的RSU升值空間也少,pay自然就沒那麼香了。
結合上面這些分析就不難理解,為啥在眾多碼農心中,最嚮往的T0級“聖地”不是那些Tech大廠,而是Quant Firms了。我們也根據這些參考因素綜合整理出了這份榜單供大家參考~
大家最關心的Tier 0級別,自然是由Quant Fund和Prop Trading Firms霸榜,還有一位Open AI靠著極大的發展潛力也登上了榜首。
這些大佬們基本都是華爾街“高薪”隊伍的一員,像是Citadel、Jane Street、DE Shaw,給實習生都能開到22-25w美金的薪資,應屆畢業生更是30w年薪起步。
Tier 1級別的這些大廠優勢就在於總包超高、WLB也好;且部分公司這幾年發展迅速、股票飛漲,分給員工的自然也比較多。
比如Apple前段時間就官宣在未來四年內將在美國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還表示將招聘約2萬名新員工,絕大多數崗位將集中在研發、晶片工程、軟體開發以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
cr.Apple官網
Tier 2和Tier 3級別的幾位呢整體總包也不錯,但沒有上面的高;或是部分像Tiktok、Tesla這種雖然錢多但996的地方,業務增長雖然快但是工作也更累。
最後的Tier 4級別則是一些業績穩定成熟的養老大廠,例如Qualcomm、Intel這些在晶片製造等傳統科技領域深耕幾十年的企業,大多公司都是處於“躺平狀態”,WLB極佳但是薪資也會相對少很多。
在過去的求職季中,也有不少實力強勁的WST學員突破層層考研成功上岸這些Tech大廠,以下僅展示部分~
WST學員戰績
Amazon – Sunnyvale Office
2025 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Fulltime
Amazon – Austin Office
2025 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Summer Intern
Amazon – Seattle Office
2025 Software Engineer Fulltime
DoorDash – Sunnyvale Office
2025 Software Engineer Summer Intern
Google – Los Angeles Office
2024 Software Engineer Summer Intern
AQR Capital Management – US Office
2024 Summer Intern
Meta – Seattle Office
2024 Software Engineer Fulltime
San Francisco Office
2024 Software Engineer Summer Intern
Cisco Systems – New York City Office
2024 Software Engineer Summer Intern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如何拿下令人心動的
高薪科技Offers
不論你是想畢業直接“殺”進超香的Quant Fund和Prop Trading Firms拿下碼農“最高成就”,還是對於科技大廠有自己的心頭好,甚至是想要直接絲滑進入養老大廠,少走30年彎路美美“躺平”,在如今行業動盪、裁員不斷的Tech圈中想要上岸,都需要趁早開始做規劃、下功夫。
硬實力是重中之重
沒點真正的實力肯定無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求職季中脫穎而出。先上乾貨,WST已經給各位整理好Tech求職資料包,附贈了準備科技公司面試的必備課程,幫你朝著上岸穩穩前進一大步~!掃描小助手二維碼即可get!
補充一點,如果你有想要衝擊Quant的想法,那麼還需要補充部分金融相關的知識點這時候紅皮書(Mark Joshi, Quant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 Answers)和綠皮書(Xinfeng Zhou, 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就很重要了。
這兩本書的電子版以及最新買方、賣方Quant崗位面試真題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掃碼新增小助手回覆關鍵詞【Quant】可獲得領取方式~
千萬不能忽略軟技能的培養
以前企業在面試時特別看重候選人否具備該崗位初級員工的硬技能。但如今,高薪企業面試時會更加側重透過行為面試去考察候選人是否能勝任、並且是長久地勝任申請的崗位。
在2025求職季拿下Amazon Fulltime Offer的美本學姐Erin就在分享中說到:
關於科技崗面試,許多人可能認為它主要是編碼能力的較量,或者是Technical Questions的比拼。但實際上,能寫出程式碼只是每個候選人的基本門檻,而面試的重點往往不僅僅侷限於技術本身。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溝通表達能力,以及與團隊的協作潛力,都會成為重要的考察因素。
包括在實習過程中,軟技能也是需要不斷提升的。不管是向自己組的高level組員,還是別的組的組員解釋自己的system design和alternatives,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Amazon就非常看重候選人的軟技能,面試過程中也會圍繞CEO Andy提出的culture——Leadership Principles展開提問,在Online Assessment裡還有個personality test,給你一個scenario,然後有option A和option B,會問你在這種情況下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很多中國留學生或者家長,往往是都注重硬技能層面的培養,而忽視了軟技能的重要性。所以可以發現很多中國學生在校成績很好,實習經歷也多,技術性的問題也都會答,但就是總拿不到offer。很有可能就是在面試中,自己的溝通技能或者是就是跟人的互動談吐,在整個interactive的process裡面,讓面試官對你的個人發展力(包括但不限於我們說的溝通能力、領導力等等)持否定態度。
因此在準備科技公司面試時,behavioral上也不能鬆懈,一方面要多去參加面試,另一方面要結合個人經歷和常見的面試題去做mock。WST給大家整理好了一份BQ題型文件,能夠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有需要的同學可以掃描小助手二維碼領取,早早開始練習!👇
最後,針對Software Engineer崗位的求職,WST也在前段時間為大家邀請到了在北美Smartsheet任職SWE、有豐富求職經歷的Joy導師跟大家分享了:AI時代,留學生如何提升科技求職競爭力?
想要檢視本次直播回放的小夥伴,也可以掃碼新增小助手領取哦~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