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宣佈停止為普通SDE辦PERM
讓很多CS留學生留美的希望被打破

cr:一畝三分地
矽谷門外,站滿了無綠卡的CS留學生
曾經對於很多CS專業的本科生來說,畢業後想留美的“最主流公式”就是:進入矽谷大廠做軟體工程師,入職後就開始申請PERM走綠卡程式。
*PERM是美國政府設立的勞工證申請程式,也是申請多數職業移民綠卡的必要前提。若缺乏PERM,綠卡申請將無法推進,獲得綠卡更是無從談起。
但現在這條路,顯然是行不通了。
Google這一次雖然恢復了PERM申請(2023年宣佈要暫停PERM申請),但是不再為初級軟體工程師辦理PERM申請,只有AI、機器學習等特殊崗位才有資格申請。
並非是Google不願意為員工提交申請,而是普通軟體工程師崗位的PERM申請透過率幾乎為0,因為難以證明無法找到合適的美國本地候選人。
1
用真實的資料來“解釋”
要知道,PERM的核心在於維護美國本土勞動者的就業權益。在實際申請環節中,企業需向美國勞工部舉證,已採取一切合理措施開展本國人才的招聘工作,卻始終未能找到適配崗位需求的本國僱員,因此才會聘用外籍員工。
但現在美國SDE崗位求職市場呈現極度供需失衡的態勢。直白點來說就是:崗位數量在減少,但求職者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2024學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生數量就已經超過10萬人——CS牛校CMU的MSCS專案就有約1200+候選人。
2025年還在持續進行中的矽谷裁員潮,也讓大批失業的工程師重新回到求職市場。這其中也包括大量名校畢業的本土工程師,對於國際生來說肯定是有影響的。
而幾年前的轉碼熱潮也推動了求職者數量的激增,同時也證明了general SDE的能力是可以被快速培養的,降低了初級軟體工程師崗位的入門門檻。
可以說,PERM的核心邏輯直接被打破了。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其他科技公司都在收緊PERM申請。
2024年2月,亞馬遜宣佈2024一整年暫停所有新PERM的申請。今年1月,Amazon雖然重啟PERM申請,但僅針對L5+級別且持有H1B/L1簽證的員工。
據地裡的爆料👇,Amazon去年下半年有嘗試提交申請,但結果還是不容樂觀。


cr:一畝三分地
Meta雖然沒有暫停PERM申請,但是灣區人都知道Meta的PERM開了等於沒開,審批週期拉長至1年+,且需接受聯邦審查。
👉2024年9月的資料顯示,Meta PERM 400人被拒,200人還在等待中,只有9個人透過,h1bgrade的status一欄,清一色的【Denied】……

cr:h1bgrader
2
美國程式設計師數量創歷史新低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AI的高速發展吞噬了大量初級程式設計崗位。
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科技行業領袖公開肯定AI的程式碼生成能力。
OpenAI 的首席產品官Kevin Weil也表示,人工智慧有望在編碼基準測試中在今年底之前超越人類程式設計師。
Anthropic公司的執行長Dario Amodei在美國Relations委員會的一場論壇上表示:他相信人工智慧將在未來3到6個月內完成90%的程式設計工作。在12個月內,人工智慧有可能實現幾乎所有程式碼的編寫。
毋庸置疑的是,大型科技公司會讓AI替代傳統程式設計崗位,尤其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科技公司一定會控制招聘成本。Salesforce早在去年年底就宣佈,2025年將不再招聘軟體工程師。

下圖是Fortune在今年3月的一篇報道,文章中援引了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最新資料:由於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美國從事計算機程式設計工作的人數已經跌至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cr:Fortune
1980年是什麼概念?那時候網際網路甚至還沒誕生,當時美國有30萬程式設計師。而現在程式設計師數量比吃豆人遊戲剛發明的年代還少,比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的峰值少了一半。
如果單單考慮留美這一角度,那麼從求職階段就要考慮到PERM。
從移民申請策略來看,中小型企業(SMEs)在 PERM(永久勞工證)申請中往往展現出更高的獲批機率。因為中小型企業的知名度相對較低,因此職位申請人數較少、競爭度顯著降低,更易滿足“無合格美國工人可用”的舉證要求。
無綠卡的留學生要不要選CS專業?
從去年開始,WST的直播連麥中,就有許多CS專業的同學們前來提問:如何規劃留美求職👇
1
除了科技大廠,這些公司也願意提交綠卡申請
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的傳統求職路線——focusing on personal projects, practicing coding through LeetCode, and participating in research opportunities.
但實際上,CS專業的留學生其實還有很多其他求職方向。
1)比如在Quant廠做碼農
一些Quant Fund和Prop Trading Firms也都是CS留學生可以去申請的。
Quant崗位(尤其是高頻交易、量化策略開發)需要精通 Python、C++ 等程式語言,以及資料結構、演算法最佳化能力。CS專業的課程(如資料結構、作業系統、機器學習)直接覆蓋這些技能。
補充一點,如果你有想要衝擊Quant的想法,那麼還需要補充部分金融相關的知識點。這時候紅皮書(Mark Joshi, Quant Job Interview Questions & Answers)和綠皮書(Xinfeng Zhou, 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就很重要了。
這兩本書的電子版以及最新買方、賣方Quant崗位面試真題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掃碼新增小助手回覆關鍵詞【Quant】可獲得領取方式~

2)諮詢行業
MBB等頂級諮詢公司越來越重視數字化轉型專案,需要分析客戶的技術架構、資料治理和AI應用。CS背景的學生在程式設計、演算法和資料建模方面的能力直接契合這一需求。
WST有一位CS專業的學員,就放棄了從事軟體工程,選擇進入了諮詢行業,在2024年拿到了McKinsey的offer👇
2
成為谷歌“需要”的人
Nvidia創始人黃仁勳曾說過,AI不會奪走你的工作,但使用AI的人會。這也意味著新技術的出現,在消滅一批傳統崗位的同時,也會創造出大量的新崗位。
而這些新崗位往往都是能夠有資格申請PERM的(比如開頭寫到的谷歌表示AI研究員、ML工程師等highly specialized職位仍可申請PERM)。
-
Prompt Engineer
主要職責是透過設計和實現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為使用者提供更加準確、高效的智慧提示和建議,對候選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
據Bloomberg資料,該崗位年薪高達30萬美元以上。
-
AI ethicist人工智慧倫理學家
AI開發中的新星,隨著科技公司面臨AI系統的道德挑戰,AI ethicist變得尤為重要,他們需要確保AI系統符合社會價值觀和法律要求,該崗位可能會尋找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候選人,通常包括倫理學、哲學或計算機科學等高階學位。
Robert Half總結了2025年最熱門的IT職位,如果想了解這些熱門崗位的工作內容和企業偏好的候選人特徵,可以找小助理回覆關鍵詞【崗位】獲取這份指南哦~

目前美國很多大學都開設了Machine Learning相關課程,建議留學生都可以去學習一下,增加自己的求職競爭力。
UCB的ML with Big Data課程
與AWS、Google Cloud深度合作,透過處理真實企業級資料集(如YouTube影片推薦系統日誌)完成課程專案。而且專案成果可直接轉化為雲計算AI架構師崗位的實戰經驗,且該領域屬於H-1B加急處理優先類別(USCIS認定的先進雲計算技術應用領域)
MIT的ML for Climate Modeling
該課程是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與計算機科學系聯合開設的,也是全球首個將深度學習技術深度融入氣候科學研究的交叉專案。結合氣候科學資料訓練模型,畢業生可申請環境AI工程師崗位(符合EPA綠色技術移民優先類別)。
想了解關於CS專業求職更多細節?
想知道如何準備高薪行業求職策略?
想留美該如何規劃?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