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個娃要花近30萬美元,美國近半家長選擇少生,白宮擬推“嬰兒紅利”救急

當養育一個孩子至成年的總費用逼近30萬美元時,美國家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育抉擇困境。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美國生育率持續徘徊在歷史低位,這一延續多年的趨勢已引發人口學家警報,經濟壓力,正成為壓垮生育意願的最後一根稻草。  
債務整合公司LendingTree的最新調查揭開了殘酷現實:過去兩年間,美國撫養孩子的年均成本從21,681美元激增至29,419美元,漲幅達36%。其中,托兒費用以超過50%的增速成為最大推手——在雙職工家庭佔比超60%的當下,育兒成本已超越住房,成為美國家庭最沉重的經濟負擔。  
更嚴峻的是,這僅僅是“入門級”賬單。Savings.com報告指出,將孩子養育至18歲的總費用高達297,674美元,且超半數父母需持續為成年子女提供經濟支援。LendingTree調查中,77%的受訪父母坦言實際支出遠超預期,64%的家庭更因生育負債累累。  
生育率持續探底迫使政府出手。據《紐約時報》披露,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向新生兒家庭發放5,000美元現金補貼的“嬰兒紅利”,並計劃將30%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名額預留給已婚或育有子女的申請者,以緩解職場父母的育兒與教育矛盾。  
然而,政策能否落地仍存變數。人口學家指出,生育率下跌是系統性危機:LendingTree資料顯示,46%的父母因經濟壓力選擇少生甚至不生,而CDC資料顯示,2024年美國總和生育率僅1.6,遠低於人口更替水平2.1。  
面對政策空轉,一線父母的需求更為務實。LendingTree調查中,52%的家長呼籲“更多經濟資源”,39%希望獲得帶薪育兒假與遠端工作機會,28%則強調“負擔得起的托兒服務”才是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基石。  
“我們不是在討論奢侈品,而是基本生存權。”一位受訪母親直言,“當托兒費佔去收入的40%,生育就變成了奢侈品。”  
這場危機折射出更深層的社會矛盾:經濟不平等正重塑家庭結構。高盛研究顯示,收入後50%的美國家庭生育率較前10%家庭低60%,而育齡女性勞動參與率停滯在75%——這一數字在北歐國家已突破85%。  
隨著人口學家警告“生育率每下降0.1%,長期經濟增速將減少0.5%”,美國社會正站在十字路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