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 | 衛網君
研究人員表示,月球表面下可能潛伏著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鉑,這是一筆有待開採的月球財富。

正如發表在《行星與空間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所詳述的那樣,獨立研究員賈揚斯·車南曼格拉姆(Jayanth Chennamangalam)和他的團隊確定,在月球表面直徑大於0.6英里(1千米)的約130萬個隕石坑中,近6500個是由具備商業價值的鉑的小行星形成的,還有鈀或銥等其他有價值的礦石。
對研究人員來說,吸引力不僅僅是巨大財富的承諾;開採這些礦石的收益可用於探索太空。
車南曼格拉姆告訴《新科學家》雜誌:“今天,天文學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而開展的。”這一令人驚訝的憤世嫉俗的說法必然會引起研究人員的注意。“它的實際應用很少,而且大多由納稅人支付,這意味著研究資金受制於政府政策。”
他補充道:“如果我們能夠將太空資源貨幣化,無論是在月球上還是在小行星上,私營企業都將投資於太陽系的探索。”。
車南曼格拉姆擁有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是牛津大學的博士後,他發現“月球上可能有更多的隕石坑,上面有含礦石的小行星殘骸。”
開採這些隕石坑比前往遙遠的小行星要簡單得多,因為大多數時候,小行星沒有足夠的重力進行採礦作業。
但是,為了利潤而開採月球是否合法,仍然是一個更加模糊的問題。正如《新科學家》所指出的那樣,1967年簽署的《外層空間條約》為太空資源開採制定了嚴格的規則,阻止任何國家聲稱或佔領“月球和其他天體”
然而,專家表示,這些規則仍可能允許政府發現漏洞,並仍聲稱擁有開採資源的許可權。
為了批准國際規則,美國製定了《阿爾忒彌斯協議》,這是一個不具約束力的框架。中國和俄羅斯都沒有簽署該協議,使其權威模糊不清。
簡而言之,月球表面的競賽正在進行中——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激烈競爭可能會在本十年末決定,特別是如果貴金屬的財富在發揮作用的話。
原文連結: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482664-trillion-dollars-worth-of-platinum-waiting-to-be-mined-on-the-moon/
>End
>>>
本文系“太空與網路”公眾號衛網君編譯。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商業火箭,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難以複製的SpaceX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