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縱觀中國瓷器史,青瓷的品賞地位非同尋常。
自商周的原始青瓷、魏晉越窯、唐宋秘色,直至宋元龍泉青瓷巔峰時期,青瓷隨著王朝迭代,經受住審美變遷,亦由原始的粗澀,逐漸走向豐腴瑩潤。

千峰翠色、雨過天青、梅子泛青、豆子青綠……
因偏愛這些飽和、蒼翠、自然的青綠色,江南人將其一遍又一遍的融進釉層裡,燒製成器。
這便是凝聚華夏風華1600多年的龍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敘寫著青的傳奇。

龍泉是浙江省的歷史文化名城,以出產青瓷著稱。
經文物普查發現,這裡燒製青瓷的古代窯址有五百多處,僅龍泉市境內就有三百六十多處,
這個龐大的瓷窯體系,史稱“龍泉窯”。

中國近代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曾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

▲
浙江龍泉窯遺址
龍泉窯,屬南方青瓷代表性之大窯系,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
它是中國陶瓷史上燒製年代最長、窯址分佈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名窯。
它也是宋代八大窯系之一,其“哥窯”與“官、汝、定、鈞”並列為“五大名窯”。
*注:資料來源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2009年9月,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目前全球入選僅有的陶瓷類專案。

▲
清 豆青釉竹節筆筒
故宮博物院藏
龍泉窯分“哥窯、弟窯”,哥窯以紫口鐵足、釉裂成紋變幻見長,弟窯更是被譽為“民窯之巨擘”,以晶瑩潤澤的青釉聞名天下。
從泥土到青瓷的脫胎換骨,是中華文明留下的驚採絕豔,總叫人想起莊子那句:“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青是山水之色,也是江南之色,更是青瓷之色。
龍泉青瓷釉色青碧柔雅,釉質溫潤勻淨,釉層肥如凝脂,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質美。
一方水土孕養一方瓷器,中國名窯眾多,但似乎唯有地處江南、養在深山的龍泉窯,才能燒出如此典雅、清遠的青釉之色。

論釉色,國人喜以身邊事物的色彩比喻,譬如雨過天青色一般的天青釉,像牛血一樣鮮紅的牛血紅釉,像茄子皮一樣泛出紫紅色的茄皮紫釉……諸如此類,皆栩栩如生,躍然眼前。

《陶雅》對“豆青”的闡釋是:“豆者,豆青也,如豆青者也。”這裡的“豆”指綠色的毛豆。
至於豆青釉,顧名思義,便是指像豆子一樣青的釉色。

▲
敦煌莫高窟藻井上的寶相花紋 圖源網路
在萬佛之國的世界裡,在敦煌所有的壁畫裡,在龕楣、藻井、華蓋、佛座、背光、平綦、人字坡……有一種紋樣隨處可見、熠熠生輝。
那便是“寶相花”。
寶相花,又稱寶仙花、寶蓮花,雖然叫“花”,但並不像中國傳統的花卉紋樣,來源於大自然中的某種植物,有特定自然形態作為造型基礎。

“寶相花”是由盛開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葉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對稱的規律重新組合而成的裝飾花紋。

寶相花是吉祥三寶(寶相花、搖錢樹、聚寶盆)之一,造型富麗華美,蘊有富貴吉祥之意。
它是中國傳統紋樣和西域紋樣融合、再構的結果,是唐代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是一種理想化的想象之花。
從龍泉青瓷的仿宋豆青釉,再定格到經典吉祥的敦煌寶相團花紋。

今天,一條生活館聯合省級非遺工坊“尚唐”,為大家推薦一套龍泉青瓷茶具,併為之發起眾籌。
且用它,將這春光斟滿茶杯,細細品嚐。
本次共2種規格
百財品茗杯(一對)
寶相吉祥青瓷套組(一壺二杯)

寶相吉祥青瓷套組(一壺二杯)

微風起,宜在郊外飲,出行茶趣,如見山水,置心與自然。
人生不該只有不停的馳騁,它的設計就是想為你的旅途賦予新的定義,也是茶與遠方的祝福。

寶相吉祥青瓷套組,含一手抓壺二杯,搭配便攜包。
移動茶席,隨手一拎,就是一套完整的茶具。

▲
敦煌手抓壺
容量:約170ml
尺寸:約10.8×7.2cm(長×高)

手抓壺的形制源自於明末清初,自帶茶漏、多孔,集茶海茶壺於一身。
其器型簡約清正,端莊大方,極富東方古典的器型美,加之實用性很強,因而成為了傳承下來的經典形制。

寶相吉祥敦煌茶器套組均施以如冰似玉的豆青釉,青碧瑩潤,潤澤如酥。
器型為骨,釉色為魂,敦煌手抓壺沉浸了清遠的東方美學意境。

壺身以敦煌壁畫中的經典寶相花、團花圖案設計創作,層層疊疊,莊嚴繁複,有秩序的排列讓器物在充滿傳統韻味的同時更具有觀賞性。
馥郁之花,開在繁華,寶相吉祥紋,汲富貴圓滿之美意,祈盼福氣綿綿、事事順遂。於方寸之間,盡顯經典中式之美。

鷹式壺嘴,聚水集中,出湯潺細順暢,收湯乾脆利落。

十四孔出水,便於過濾茶渣,避免茶葉吞吐之擾,提升壺流的流暢度。

省級非遺工坊“尚唐”設計出品,底款落“尚唐”,珍藏價值盡顯。

敦煌主人杯

▲
小號丨容量:約40ml
尺寸:約5.3×4cm(口徑×高)
大號丨容量:約50ml
尺寸:約6.2×4.4cm(口徑×高)

圓唇敞口,斜直壁至杯底三分之一處內折,平底。
器型端莊優雅,靜穆古拙,線面轉換周正舒坦,穩重而不失靈巧,形美神更美。

杯盞一大一小,可疊放收納。

口沿一週飾團花紋,這是一種中華傳統裝飾圖案,其輪廓以“圓”為基礎,蘊含了傳統文化對“和美團圓、平安喜樂”的追求。
它的分佈之中有留白、有章法,以方“圓”之地,見萬物之美,以輕盈之姿,包羅永珍。

百財品茗杯(一對)

▲
容量:約70ml
尺寸:約6×5.7cm(口徑×高)

杯形以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館的清代文物「翠玉白菜」為靈感,精工細作。

此杯造型形似白菜,葉脈紋路細緻入微,栩栩如生。
釉面潤澤如酥、瑩潤似玉,通體非單一釉色,積釉之處色較深而更顯靈動。

在文人眼中,白菜凌霜傲雪,有青松品格,故又有清白傳家、堅韌淡雅之意。
民間認為白菜諧音“百財、聚財”,因而白菜又有“百財聚來”之名,可謂雅俗共賞。

意蘊深遠的造型和釉色,雙重的形式節奏和複合的美感意象讓它飄然出塵。
以此造境,以此茶飲,頓覺事事澄明。

▼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