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左右為難!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工商時報,謝謝。
美對臺頻頻出招,財經學者分析,臺積電與臺灣切割才是川普的最終目標,美方還會接續推出作法,短期為半導體相關臺廠被美進口商要求降價,挫低臺廠競爭力;中期則朝向臺積電的研發與臺灣斷線、進而分拆臺積電在臺、美資本市場的佈局。
臺大國際企業系名譽教授、臺北商業大學全聯講座教授陳厚銘5日指出,臺積電為全球佈局,在臺灣的拓展有行銷、設廠及研發三階段,研發長期被視為企業最後全球化的核心功能,牽涉技術、人才與智慧財產。美國正透過與國家安全相關議題,施壓各國企業赴美投資設廠,臺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正成為美方戰略佈局中的核心標的。
川普政府不僅要求臺積電持續擴大美國產能,甚至推動與英特爾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經營晶圓廠。陳厚銘說,面對持續升級的壓力,臺積電若僅被動回應,難以維持自身競爭優勢,更可能危及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為確保技術主導權並保持市場優勢,臺積電必須主動採取更具前瞻性且全面的策略,具體可從三個戰略著手:
1、分拆研發部門,同時佈局臺、美、中國大陸
2、主動分拆晶圓廠,規避壟斷指控
3、我方政府成立主權基金,保護臺灣半導體叢集
成立主權基金方面,陳厚銘說明,為確保臺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上的戰略地位,政府應儘速成立具戰略投資功能的主權基金,以臺積電為核心,擴大投資其他本土關鍵科技企業,強化產業聚落效應。此一主權基金應積極參與國際創新企業的投資佈局,確保臺灣在全球科技領域具有主動權與話語權。
臺製科技產品出口美國,向來依全球資訊協定ITA為零關稅,長期來形成密切供應鏈,川普對等關稅打亂此生態系,業者急於蒐集資訊。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5日指出,出口科技業在清明連假中,收到美方買主要求降價的通知,理由是,臺美貿易條件大多采FOB,製造商送貨到岸後的關稅由買方支付。美方品牌廠將因對等關稅加徵32%成本大增。
白宗城說,「議價大戰」很快就會開始,考驗競爭業者間的議價轉移能力,如臺廠不降價,品牌廠會有轉單的規劃,臺廠恐失去後續的訂單;如果願意降價,肯定流血賠本,科技業利潤向來「毛三到四」,沒有一家經得起突然調高逾三成的成本。
臺積電先進製程,會留在寶島
臺積電上月底舉行高雄廠區2奈米擴產典禮,臺積電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強調,高雄廠將興建五座2奈米先進製程以下的超大型晶圓廠,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大晶圓先進製造服務聚落,全期投資超過1.5兆元。
臺積電在竹科與高雄科學園同步生產,是全球首家率先提供2奈米先進製程代工服務的晶圓廠,也凸顯客戶匯入需求熱絡。
秦永沛表示,高雄第一廠(晶圓22廠P1)預定今年下半年量產,量產後五年內,估將驅動2.5兆美元(約新臺幣83兆元)產品價值。
秦永沛強調,臺積電技術領先的2奈米進展順利,擴產是支援客戶需求。他表示,高雄第一廠歷經兩年多建廠,今年下半年量產,第二廠完成上樑,第三廠開始結構工程,未來還有第四廠和第五廠將持續興建。
五個廠完成後,將是全球最大先進晶圓製程服務聚落,創造超過7,000個高科技工作、逾2萬個營建工作機會。
除了營收之外,供應鏈與消費帶動發展,每年為臺灣創造約3兆元年產值,以及近50萬個就業機會,助力地方繁榮。
先前臺積電宣佈增加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業界關注先進製程是否外移美國,臺積電昨天大陣仗舉辦高雄廠2奈米擴產典禮,政府官員積極出席。
臺積電「佈局全球,根留臺灣」,就像球員赴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展,依然可以回臺代表臺灣出賽。
陳其邁則感謝臺積電的投資,將許多臺積人帶回高雄家鄉,為家鄉奉獻心力。
秦永沛說,接下來幾年建廠計劃將持續緊湊,臺積電將持續全球佈局,和夥伴攜手同行實現創新未來。臺積電現在也還在和主管機關密切討論、找尋更多適合的半導體廠房用地,持續擴大在臺灣投資。
臺積電10問
摩根大通(JPMorgan)於3月27日釋出報告,針對投資者最關心的臺積電=前景,解答市場疑慮,並重申對臺積電的樂觀看法。
以下為小摩針對市場關注的十大問題與解答:
1

先進製程需求是否仍然強勁?

小摩指出,臺積電的先進製程需求依然強勁,特別是N4與N5製程,受惠於多個AI加速專案。儘管市場對蘋果iPhone需求存有疑慮,但N3製程的需求未見鬆動,主要來自高通、AMD、博通及位元大陸等高效能計算(HPC)應用客戶。小摩預計,2025年N3製程收入將大幅增長125%,N4與N5製程收入亦將溫和成長。
2

蘋果是否推遲N2製程的採用?

市場關注蘋果是否推遲N2製程的匯入,小摩認為蘋果計劃大致不變,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應用於iPhone 18高階機型(Pro、Pro Max及可能的摺疊款)。此外,AMD、位元大陸、高通等企業也將於2026至2027年陸續匯入N2製程,推動產能需求增長。
3

美國晶圓廠擴建對臺積電利潤率的影響?

小摩預計,美國晶圓廠(Arizona Fab)擴建將對毛利率產生約200~300個百分點的影響,但仍在可控範圍內。臺積電預計Fab 2將於2026年底投產,Fab 3則可能在2028至2029年啟動,屆時臺積電將透過規模經濟與供應鏈成熟度,提升營運效率。小摩並預計,臺積電可能在2026年初進一步調漲先進製程價格,以彌補成本上升。
4

英特爾外包業務對臺積電的影響?

英特爾近期表示,約30%的晶圓製造將持續外包,主要由臺積電負責,這與六個月前英特爾計劃全面內製的方針相比是一大轉變。小摩認為,英特爾後續PC CPU產品可能仍將依賴臺積電製程,而資料中心CPU則尚未見外包跡象。這可能為臺積電帶來額外產能與資本支出成長的機會。
5

CoWoS先進封裝產能能否滿足AI需求?

即便臺積電近期已擴增CoWoS產能,小摩仍認為2025年供應將十分緊張,英偉達(NVIDIA)等大客戶需求持續強勁。臺積電計劃到2026年底將CoWoS產能擴增至每月9.0-9.5萬片晶圓,並同步提升SoIC與Fan Out Panel技術,強化封裝競爭力。
6

GPU與ASIC需求佔比變化?

小摩預計,2025年GPU(英偉達、AMD)仍將佔AI需求約70%,並持續主導市場。 ASIC(專用晶片)需求雖將加速成長,但在2027年之前,市場份額仍相對有限。
7

臺積電是否會參與英特爾晶圓廠合資計劃?

小摩認為,臺積電不太可能參與英特爾晶圓廠的合資或「救助計劃」,因其更傾向專注於自有生產基地。除非有特殊誘因或財務回報足夠豐厚,否則臺積電應會保持獨立發展。
8

非AI領域需求變化?

PC、伺服器、Android智慧手機的需求有所回升,但工業與車用市場依舊疲弱。此外,蘋果2025年下半年需求可能低於預期,因智慧化程序放緩。不過,N7與N16製程的利用率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改善。
9

美中GX風險對臺積電的影響?

小摩認為,美國若對臺灣半導體產品加徵直接GX,對臺積電影響有限,因大部分產品出口至其他地區。主要風險在於美國對進口AI GPU等終端裝置加稅,可能影響需求。不過,由於臺積電持續擴大美國投資,整體關稅風險較低。
10

2025與2026年資本支出展望?

小摩預估,臺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將維持在380~420億美元,2026年則可能進一步增加,主要受惠於N2製程需求增長、亞利桑那州Fab 2計劃加速,以及美國《晶片法案》投資稅收抵免可能提前支出等因素。
小摩指出,雖然市場對地緣政治、關稅及AI資本支出放緩有所擔憂,但臺積電憑藉強大的市場地位與議價能力,可有效緩解風險衝擊。該行維持對臺積電的「增持」評級,並比20倍預期本益比給出1500元的目標價,並預計N3、N5先進製程的強勁需求與封裝價格上漲,將進一步推動毛利率改善。
不過,小摩也提醒投資人,臺積電仍面臨以下風險:三星代工業務競爭加劇,或英特爾外包比例低於預期;半導體週期復甦不如預期,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恢復緩慢;AI投資放緩影響整體市場需求。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86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