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美國工程師合約期滿,留才是大問題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科技新報,謝謝。
隨著川普的關稅戰壓力,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除了可能入股英特爾(Intel)、營運旗下晶圓廠的情況讓人關心之外,是否會擴大在美國投資也同樣成為投資人,甚至是整個產業界關注的焦點。不過,如今臺積電即使決定在美國持續投資,可能也將面臨工程師人力短缺的問題,原因是前一輪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工作的臺籍工程師,目前三年的合約即將屆滿。
根據供應鏈訊息指出,面對川普的關稅戰壓力,不論臺積電是不是會去接手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終究不得不持續在美國的投資。不過,因為美國專業半導體人才的不足,使得臺積電一開始就派遣了數百位的臺籍工程師前往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工作,一部分也是手把手的教導當地的工程人員,已達到順利量產的階段。但過程中,仍舊傳出許多相互工作文化不適應的情況,才有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所說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建廠過程。
根據先前,半導體文摘(Semiconductor Digest)報導,專門從事高科技設施室內裝修的大型集團Exyte 先進技術設施執行副總裁Herbert Blaschitz 曾表示,若將全球不同區域興建半導體廠的時間進行比較,臺灣只要花費19 個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要花23 個月,歐洲34 個月,美國要花38 個月才能蓋好一座晶圓廠。在此情況下,在臺灣只要花20 個月就能進入量產,但在美國需要38 個月,等於在相同製程下,美國的成本也是臺灣的2 倍。
而除了建廠時間與成本之外,人才的問題更是一度讓臺積電在美國的建廠傷透腦筋。由於要滿足準時量產的目標,臺積電一開始派遣了數百名工程師由臺灣專機前往亞利桑那晶圓廠,期望藉由這些臺積工程師的豐富經驗,一方面讓量產的時間順利達成外,另一方面也教導當地的工程人員達到臺積電的要求。但是,這情況一度引起當地工會的反彈,認為臺積電聘請臺籍工程師搶走當地人的工作職缺。
如今,好不容易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已經進入量產階段,而這些臺籍工程師的合約時間也即將到期。根據供應鏈的說法,這些工程師在全家赴美,並且於當地買房生子之後,接下來合約到期之際,很可能就此被當地或其他外商以更高的薪資給挖走,讓臺積電進一步損失人才。所以,一旦確認臺積電在美國還將繼續進行投資,如何進行留才攬才,恐將是臺積電接下來必須面臨的課題。

參考連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9386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44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