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滴滴美團大戰親歷者的建議:出奇制勝——京東外賣打敗美團外賣的可行法寶

京東外賣的強勢入局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面對美團在外賣領域的絕對優勢,京東似乎並不畏懼,甚至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突破。本文將深入探討京東外賣的市場策略,分析其在補貼、使用者體驗、商家資源等多方面的佈局,並借鑑滴滴與美團當年大戰的經驗,為京東外賣的未來發展提供可行的建議。
———— / BEGIN / ————
熱點天天有,天天不一樣。
最近網際網路圈兒最熱的熱點莫過於京東和美團的這場外賣大戰。
2月11日,京東外賣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2月24日,京東集團宣佈,騎手收入不會因五險一金而減少,所有成本由京東承擔。
2月27日,京東外賣上線大額補貼。
3月1日起,京東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
4月21日,京東宣佈給所有騎手的物件安排工作,所有超時20分鐘外賣,全部免單。
4月22日,晚上8點19分京東外賣當日訂單量突破1000萬單。
很多小夥伴都挺意外的,京東怎麼說做外賣,就做外賣了。
按照普通人的“和氣”思維,京東和美團一個做電商風生水起,一個基於外賣場景“八爪魚”發展,雙方的衝突點不多。
但普通人如果只看到這一點,就不會像“大許河”我一樣,也是個普通人了。
商人,利益驅動之下,都是可以商量的。
京東為什麼做外賣:順民意,拓發展
提到外賣領域,很多人之前都覺著很難有新公司獲得市場份額,畢竟美團以絕對優勢佔領了外賣領域的相當大的一些份額。
餓了麼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也是美團為了規避市場壟斷的風險。所以大家也能看得到,餓了麼所佔份額比較小,在美團的重壓之下,幾乎很難有翻身的餘地。
在京東進軍外賣領域之前,外賣市場和當年的網約車、電商領域特別像。
當年滴滴在合併了優步之後,已佔據了市場90%之上的規模,在市場上幾乎罕見對手。
在拼多多崛起之前的電商領域,也是一樣。當時淘寶、京東,二分天下。很多人都覺著很難有新的電商巨頭出現了。
但高德打車在滴滴被監管的時間內,佔據了“天時”,憑藉自己多年的導航影響力,成功實現”聚合出行平臺“。截至2025年,高德打車在中國網約車市場的份額約為30%,成為僅次於滴滴的第二大平臺。
拼多多借助“人和”優勢,巧妙抓住“消費降級”這一優勢,在淘寶和京東的虎視眈眈之下,成功實現電商突圍,並隱約有“後來居上”趨勢。
京東現在做外賣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起來:順民意,拓發展,
第一是“順民意”,現在很多無論是B端餐飲商家,還是C端消費者,他們對於美團的高抽成一直是詬病不已,這也是量變積累造成質變(京東下場)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京東為了“拓發展”,在內迴圈經濟提出之後,京東要想再獲得更進一步。在電商領域,在拼多多、抖音崛起之下,京東很難再有新的巨大增長。
新賽道巨大增長必須符合“高頻、高剛需”。結合京東自有的優勢(線下網路、大量快遞員、快遞車等),比較符合要求的賽道,就是外賣賽道。
當下外賣領域,京東和美團的市場是什麼樣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網上抖音和小紅書領域,對於當前京東和美團外賣打仗情形眾說紛紜。
為了更具有真實性,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雙方大本營:北京,進行定位檢視,分析京東和美團他們各自的主要外賣情形。
在雙方的大本營北京,在中午黃金時段12點,選取“王府井銀泰in88”。
京東顯示主要是以快餐為主,比如盒飯、餛飩、米線、餃子等。顯示的TOP10商家,缺乏知名炒菜、西餐商家。
美團顯示更為均衡,TOP10餐飲商家 選項中,快餐(米、面、粉、餅等)佔比約為30%,其餘為大牌連續餐飲商家,比如必勝客、大鴨梨、蘭湘子、眉州東坡等。
總體來看,具有先發優勢的美團,在餐飲業態型別上更豐富、商家知名度更高,在當前“悅己”消費趨勢下,短期內美團的優勢依然明顯。
作為“為民請命”的京東,團結的依然是“大眾餐飲”,在“速食”領域,結合自身的低抽成、良好輿情加持下,未來會逐漸成為該領域霸主。
以史為鑑:滴滴和美團當年大戰的戰役
國人一向喜歡“藉故察今”,其實在外賣領域,京東並非第一個下場和美團直接競爭的企業。當年轟轟烈烈的滴滴和美團,就在外賣和網約車領域打的難解難分。
大眾廣為人知的是,美團不講“武德”,前腳和滴滴CEO兄弟情深,後腳就插兄弟兩刀——進軍網約車領域。這也是後來滴滴宣傳的“爾要戰,便戰!“。然後滴滴進軍外賣領域。
作為當年參與此次戰役的過來人,在市場戰略和使用者洞察方面,和不同行業的專家有過分析。
在市場戰略方面,滴滴不應該反擊外賣,因為當時”天時“不成熟。
美團剛剛結束在外賣領域的勝仗,內部氣勢正足;外部商家、消費者對於美團的抱怨並不如當下這麼強烈。反觀滴滴,和當下美團外賣的境遇差不多,B端和C端對於高抽成都詬病不已。
在使用者洞察方面,為了應對美團打車在上海、南京的進攻,滴滴啟動一系列保衛戰以應對美團的進攻。
在美團高額補貼之下,一度佔據了南京、上海網約車的大部分單量。
嚴峻形式之下,滴滴的反擊,缺乏關鍵制勝的“猛藥”。依然是追隨對手的戰略,增加補貼、修改打車環節中的細微不足等。
對於此次大戰的專家解讀很多,不再一一贅述。我想表達的是,此次事件給京東外賣的最大啟發是,作為“攜大勢”而來的進攻者,一定要找到制勝的關鍵,而不是計較於細微的改善。
當然,京東內部有很多滴滴、美團跳槽過去的人員,希望在制定戰略時,能參考當年的戰役經驗。
出奇,才能制勝。
反觀過來,對美團唯一的忠告是,不要下場和京東在電商領域肉搏。“以己短處,攻彼長處”,不但會浪費很多人力、物力,估計這也是京東樂於看到的。
美團雖大,猶可戰勝;取勝之術,就在使用者體驗。
覆盤過往滴滴和美團在打車中的戰役,有接近美團內部的人士透露,由於在提供的新體驗方面,美團打車除了“價格”這一因素上可以顯著提供更多的使用者價值之外,在出行服務、訂單匹配效率、產品多元化、支付體驗、安全性等方面並無任何能勝過同行的地方。
因此,一位接近美團的投資人表示:“獲客成本居高不下、使用者留存率、轉化率不高、難以持續增長,讓美團打車深陷泥潭,美團不得不每月虧損5000萬美金,才能勉強維持南京、上海兩成的市場份額,無暇顧及其他。”
這些過去的情形,依然和當下的場景相符。
當下,京東除了在“價格”、“輿情”因素上勝於美團,在商家豐富度、餐飲多元化等方面,和美團仍有肉眼可見的差距。
但結合拼多多的崛起,可以預測京東外賣,仍有較大的市場,只是需要分階段逐漸攻堅克難。
京東外賣當前的優勢主要是補貼、輿情優勢。
但補貼燒的是真金白銀,難以長期為繼,就算東哥可以,估計背後的投資人也不答應。
輿情優勢,可以獲得大眾的贊成,但當前京東外賣餐飲業態缺失嚴重,使用者可選性較少,一旦補貼跟不上,估計C端使用者,還是會去美團上點外賣。畢竟你我都是普通人,民以食為天。
長期可以讓京東打贏這場“外賣戰役”的法寶,是使用者體驗。
依然借用那位美團投資人的話語:降低獲客成本、提升使用者留存率、提高轉化率、獲得持續性增長。
具體戰術,還是交給京東的市場洞察、使用者研究小夥伴去操刀,此次未在局中,我就不妄自建議了。
美團雖大,但猶可戰勝;取勝之術,就在使用者體驗!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使用者在左 體驗在右,作者:使用者在左 體驗在右
👇 想第一時間掌握AI動態、工具乾貨?掃碼加入共學交流群,一起偷跑不掉隊!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