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8-29日,由《商業週刊》主辦的The Year Ahead 展望2025峰會在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盛大舉辦。今年是展望峰會在中國舉辦的第十年,秉持著《商業週刊》“領先,不跟隨”的品牌定位,展望峰會逐漸形成了自身“前瞻,務實和國際化”的峰會特色,成為國內商界和業界獨具一格的線下論壇。本屆峰會為期兩天,由中國與世界、消費與文化、科技與可持續,以及ESG影響力論壇四大部分組成。我們邀請了來自經濟、投資、文化藝術、高科技、環保等領域的數十位嘉賓出席,他們在現場獨家分享了自己對於所屬領域的經歷,觀察與思考,並帶領大家一起,共同展望2025年宏觀經濟與微觀商業機遇。
28日上午,彭博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舒暢在《中國能否逆風破局實現回升?國內外驅動因素》的主題演講中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美國關稅政策的挑戰以及政策刺激的預期進行了展望。
舒暢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9%,實現政府“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2025年增幅將達到4.5%。“明年政府可能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4.5%-5%這個區間。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國內經濟刺激措施以及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
舒暢指出,拜登政府沒有取消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加徵的關稅,並採取了“小院高牆”的策略,如今“小院”更大、“圍牆”變得更高了。“今年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又徵收100%關稅。中國‘新三樣’產品出口目前佔出口的4%,但增長很快。所以這項措施對中國經濟短期影響比較小,但從長期來說會影響中國海外市場的增長。新一屆美國政府應該會進一步疊加更高的關稅。”
對於美國對中國加徵新關稅的時機,舒暢表示,第一波加徵可能會在2025年的第三季度執行,在2026年還會有另外的兩次關稅加徵。中國所面臨的加權平均關稅可能會從目前的10%在2026年底前達到35%,增加25個百分點。“對於關稅加徵對GDP的影響,我們會有不同的場景。如果中國是唯一反制的國家,那麼GDP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如果所有貿易伙伴都對美國反制,中國的GDP受到的衝擊會小一些。”她說。
談到國內經濟政策,舒暢表示已看到經濟區域性回升向好的趨勢,特別是包括在9月的政策出臺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住宅銷售、消費領域的一系列回升跡象,但我們還沒有看到在經濟上範圍更廣的增長。”
舒暢稱,中國央行的經濟刺激的措施前所未見的積極,在未來也會有更多的政策,特別是考慮到對外部不利因素應對時,需要更多的政策來應對。“第四季度我們將會再進一步看到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2025年央行可能再降準100個基點,降息30個基點。但貨幣政策只能起到支援作用。財政政策應該是重頭戲。11月政府宣佈的債務置換方面是好的開始,還需要刺激需求和進一步支援房地產等一系列措施。”
“2025年中國經濟會面臨很多逆風。我們面對著一個更有挑戰性的外部環境,而政府顯示出了促進經濟發展的決心,是非常積極的訊號,但同時也需要比較全面、清晰的政策來更廣泛地支援經濟發展,而且需要更有效的政策執行。”她最後說道。

關鍵詞
2025年
2024年
中國
11月
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