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則將至,2025中國經濟展望|兩說 2025-05-14 08:06 第一財經 這是 《兩說》推出的“中國經濟20講”系列節目的第一期。 2025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年份,面臨諸多重大政策和外部挑戰。在此背景下,《兩說》之“中國經濟20講”旨在透過深入分析和精闢的解讀,幫助觀眾全面理解中國經濟的複雜性和韌性,展示中國經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應對能力和發展前景。 站在2025年年初,中國經濟讓人想起一句古語: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三月,春寒料峭的北京。香帥數字經濟工作室創始人唐涯,訪問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學人黃益平教授,就今年的經濟刺激政策是否延續、宏觀經濟形勢與對策,進行了展望。 政策可能繼續發力 經濟增長將持續 去年9月24日以來,國家在貨幣、財政、房地產等方面均推出了重大的刺激經濟政策,成功推動經濟回暖,市場信心顯著增強。好的開局之後,經濟下一步會怎麼走?黃益平教授認為,一方面,宏觀政策可能要繼續加力,經濟增長才能持續下去。短期看,房地產市場在一些大中城市企穩,但在中小城市下一步會怎麼樣、對宏觀經濟是否會造成拖累則是個問題。依靠房地產支援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它的相對重要性是下降的,這也是黃教授認為今年的宏觀政策很可能繼續加碼的原因。那未來繼續支援經濟增長靠什麼?本質要靠更多新興產業頂上,所以今年最大的挑戰就是能不能創新、能不能產業升級換代。 產業政策促創新改革政策提信心 香帥數字經濟工作室創始人唐涯,在寫作其六部著作《錢從哪裡來》的過程中,曾作過海量的田野調查,走訪了大量的創新企業,她認為,今年開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高科技AI企業,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技術突破,那麼2025年,以創新技術為突破口,整個宏觀經濟的好轉和宏觀政策的刺激提振了企業家的信心,讓企業家們在創新產業上看到了機會。那麼今年是否會有創新及提振信心的具體措施出臺?黃益平認為,讓科學家和企業家真正能看到有空間能發揮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同時把事情做好。 凱恩斯與政策退出之辯 唐涯受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影響較深,她認為經濟的核心是需求管理,主張政府透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干預經濟。如果一季度之後財政支出的速度不加速,化債的步驟繼續再進行下去的話,她擔心二到三季度的需求問題。黃益平覺得,沒有一個經濟是可以持續靠刺激政策一直做下去的。他舉了一個精彩而又讓人信服的例子來支援他的觀點,那就是浙江紹興遠東石化,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兩說》節目。 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關鍵 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哪一項會對宏觀經濟形成更好的支撐呢?兩位專家一致認為,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但在經濟持續往前走的過程當中,財政政策的效果是更直接的,可能效果會是更好的,它能直接增加新的需求。此前的財政政策主要關注點是化債,但未來,要讓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收入來源,比如房地產稅是否推出、消費稅改革以及是否會有數字稅等。 消費已經有所增長 唐涯認為,消費會在2025年的經濟中扮演更大的角色,黃益平也認為,消費在我們經濟增長中已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季度的社會零售也明顯有所改善,但消費是個慢變數,唐涯提出,要真正保住我們的宏觀經濟,注意力還是要更多地放在提高需求和整個產業上面。 2025年還有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美國的關稅政策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黃益平教授也曾就此問題專程赴美國作調研。 嘉賓更多精彩觀點 請關注 東方衛視 每週三 22:30 第一財經 每週六 22:00 《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