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春天要來了嗎?

文  任澤平團隊
近期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登場,全力以赴拼經濟,PMI指數回暖,最高會議首提促進房市止跌回穩,外資流入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提升,各界熱議牛市
這一次不僅檔案用詞振奮人心,決心躍然紙上,而且很多民眾可感可及的政策紛紛出臺落實。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春天要來了嗎?
10月以來,製造業PMI指數、商品房銷售、股票市場等均出現了觸底回暖,說明9月下旬以來的刺激政策初顯成效。但是,未來我們還將面臨世界經濟放緩、地緣動盪、脫鉤斷鏈、加徵關稅帶來出口下滑壓力等全新的挑戰,經濟回暖的基礎並不牢固。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經濟將觸底回升,未來回升的力度和長度,還需要政策持續發力。出手要快,出手要重,信心比黃金重要。
作者在8月16日發文是該啟動“新”一輪經濟刺激了》,9月18日發文《關於客觀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提振市場信心的思考》,判斷:“隨著房地產泡沫明顯去化、金融槓桿大幅下降、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拐點等,為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前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提振市場信心措施的關鍵時間視窗”。9月24日發文《拉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
一、力度空前,926政治局會議傳遞八大重磅訊號
9月下旬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前召開,央行、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等各大經濟核心部門釋出增量政策,拉開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力度為近年空前。
9月26日,最高會議召開,傳遞八大積極訊號:一是總基調上非常積極,強調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二是強調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三是房地產強調促進止跌回穩;四是努力提振資本市場;五是促進消費,促進招商引資;六是推出促生育配套政策和完善養老產業;七是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八是兜底民生,就業優先,保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政治局經濟形勢分析會,一般是471012月,這次9月特別召開,非比尋常。
基調上,會議強調:當前經濟執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執行層面上,會議提出“三個區分開來”: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宏觀政策上,會議要求: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切實做好基層“三保”工作。要發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
房地產政策首提要“止跌回穩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最佳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專案貸款投放力度,支援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資本市場要求大力提振: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要支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
民營企業要求促進活力: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最後,會議要求,“幹字當頭、眾志成城
二、規模較大,11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增加地方債額度,1012財政政策傳遞六大積極訊號
11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作了說明。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許宏才作了關於該議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10月12日,財政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主題為“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次釋出會,財政政策力度為近年少見,增量政策真金白銀,而且明確說規模較大,後續還有較大空間。由於需要走法定程式,近期公佈具體金額。
一些關鍵表述:“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這項政策是近年來出臺的支援化債力度最大措施”、“逆週期調節不僅以上四點,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這次財政部的新聞釋出會,釋放六大積極訊號:一是總規模空間大,提高赤字規模和增量國債,由於需要走法定程式,近期公佈具體金額,規模比較大。二是專項債增量擴容,將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首次允許用於收購閒置土地和存量房,力度空前;三是更大力度化債,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四是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包括但不限於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五是在民生方面加大支出,提振消費;六是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緩解銀行淨息差壓力。
財政政策有決策流程,有些需要全國人大審批,比貨幣政策複雜,預計10月下旬公佈。這次釋出會在市場預期較高的情況下,釋放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方案,涉及投資、化債、收儲、房地產止跌回穩、銀行注資、民生等領域。
財政貨幣政策除了真金白銀投入,很重要的是“宣示效應”,傳遞強有力的決心和訊號,類似924央行新聞釋出會。從926最高會議,到重要經濟部門密集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一攬子增量政策,決心很大,“宣示效應”明顯
三、9月29日,國常會部署加快102項重大工程實施,央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廣州全面放開限購,上海、深圳、北京部分放開限購
9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加快出臺實施的節奏,條件相對成熟的政策要馬上推出;各部門要不避難、不推責,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部署加快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的有關舉措;要立足全域性抓好重大工程實施,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加強部門協同和央地聯動,強化資金支援和要素資源保障,破解難點堵點,確保重大工程建設取得預期成效。
929日,住建部黨組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9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全力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支援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用好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調整住房限購政策;要對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最佳化存量、提高質量,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加大專案白名單貸款審批投放力度,滿足房地產專案合理融資需求;加快推進城中村、城市危舊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城市地下管線更新改造。
一線城市放鬆限購拉開序幕,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釋出新政929日,廣州官宣,全面放開新購,即本市戶籍、非戶籍居民家庭和單身人士在全市範圍內購買住房的,不再稽核購房資格,不再限制購房套數。深圳官宣,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單身人士在福田、羅湖、南山等核心區限購1套住房,需提供購房之日前1年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其他地區無需提供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上海官宣:對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以及單身人士購買外環外住房的,購房所需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年限,調整為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1年及以上;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至15%;將個人對外銷售住房增值稅徵免年限從5年調整為2年。9月30日,北京官宣:五環外非京籍家庭購房社保年限從5年改2年,五環內社保年限從5年改3年,降低存量房貸以及降低首付門檻,首套首付15%,二套首付20%等。
一線城市作為風向標,後續將根據形勢出臺新政,促進到樓市“止跌回穩”。
929日,央行會同金融監管總局一口氣出臺四項金融支援房地產政策1、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完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定價機制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4〕第11號》)及答記者問;2、《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最佳化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3、《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最佳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有關要求的通知》;4、《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延長部分房地產金融政策期限的通知》。另,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當日釋出《關於批次調整存量房貸利率的倡議》;工農中建等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釋出公告調降存量房貸利率。
簡單講,除了一次性調降存量房貸利率,看齊新房貸利率,而且建立動態調整存量房貸利率機制,以後老房貸利率可以及時動態調降。當前存量房貸23萬億,這次調降後為購房者節省1700億利息支出。可謂善政。
四、9月24日“一行一局一會”新聞釋出會,拉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
9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一行一局一會”推出總量、地產和資本市場政策組合包,貨幣政策集中放大招,降準降息力度較大,大力支援資本市場,順應形勢和民眾呼籲,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全力以赴抓經濟。
大幅降準50bp,釋放一萬億基礎貨幣流動性。潘功勝行長強調“會根據年底前三個月的情況,有可能進一步再下調0.25-0.5個百分點”。本次降準預計每年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1092億,直接增加銀行可用資金,有效緩解銀行負債端和淨息差壓力,增強銀行支援實體經濟、緩釋風險的能力。
全面降息OMO、逆回購、MLF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釋放穩增長訊號,降低融資成本,提振信心。由於股市過於火爆,近期有銀行大額存單客戶利息也不要了,取出來用於投資。
全國層面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不再區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統一為15%,首付比創歷史最低。首付比下調直接緩解購房首付金額壓力。
最佳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人民銀行的資金支援比例由60%提高至100%,是517地產新政的再次加力。517日,央行宣佈擬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央行按照貸款本金60%發放再貸款。這次提高到100%,利於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加快推動商品房去庫存。
提振股市信心,平準基金呼之欲出,創設創新兩項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只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一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方式上,機構使用他們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作為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力度上,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後續可視情況擴大規模至1-1.5萬億。二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方式上,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於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力度上,中央銀行將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提供的資金支援比例是100%,再貸款利率是1.75%,商業銀行對客戶發放的貸款利率在2.25%左右,屬於較低的利率水平。首期操作規模3000億元,後續可視情況擴大規模至0.6-0.9萬億。新工具將進一步加大A股回購潮熱度。
證監會吳清主席表示:“證監會將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支援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擴大投資範圍的有關安排,推動包括中央匯金公司在內的各類中長期資金投資股市”、“平準基金正在研究”。
五、啟用民營經濟信心堪比10萬億刺激
9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108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釋出會中提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五大任務,其中第三大任務是:針對當前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切實最佳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程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10月10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規範限制人身自由、異地執法、干預經濟糾紛、異常罰沒收入、拖欠賬款等,改善營商環境。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活力的源泉,貢獻了“56789”,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啟用民營經濟信心,堪比10萬億刺激。
民營經濟有活力、有信心、積極投資,則中國經濟就能觸底復甦,就業、財政、創新等就能隨之改善,股市繁榮、房地產止跌回穩就能實現。希望我們這一次保持戰略定力,出臺一系列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和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有力措施。
六、三分部署,七分落實,最重要的還是“幹字當頭”!
近年來我國在新基建、新能源、新質生產力等領域取得長足發展,佔據世界領先地位,同時在控房價、去槓桿、清理地方債務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化解了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以極大的決心和勇氣解決了很多長期難以解決的歷史難題,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但與此同時,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這幾年,確實我們偉大的祖國也面臨複雜嚴峻的內外部挑戰: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2020年疫情,2021年房地產調整,2023年以來經濟持續放緩影響著億萬民眾的生活。
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三駕馬車中主要靠出口,消費和投資代表的內需基本零增長;PPI連續20多個月負增長,面臨通縮債務迴圈陷阱;企業不敢投資,居民預防式儲蓄;土地財政坍塌、地方非稅收入飆升,大量拖欠企業工程款;股市、樓市等持續大幅下跌,居民資產嚴重縮水;裁員降薪潮導致整個社會充滿焦慮。
出現上述困難的原因是信心不振、內需不足,而導致內需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地方政府化債佔用大量資金以及一些緊縮性措施並未退出甚至層層加碼。
隨著房地產泡沫明顯去化、金融槓桿大幅下降、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等,為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前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提振市場信心措施的關鍵時間視窗。
這一次不僅政策檔案用詞振奮人心,決心躍然紙上,後面關鍵是民眾可感可及的政策出臺落實。
具體政策能否落實,能否可持續,能否見到效果,後面落實才是重點。這是我對形勢的一點冷思考,也是很多企業家跟我交流的擔心,以前我們也出臺過不少檔案,後來不了了之。期待這次一鼓作氣,推出10萬億級的大規模刺激措施,提振信心,才能真正實現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推動經濟持續復甦。如果後續政策落實不及預期,將再次打擊市場信心,經濟也難以觸底回升。
一攬子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措施的規模要在10萬億以上,包括地方化債、新基建專案、消費補貼、生育補貼、住房銀行收儲等,採取特別國債、超長期國債、央行再貸款等工具,規模要大,資金成本要低,民眾獲得感要強。(詳見8月16日《是該啟動“新”一輪經濟刺激了》、9月18日《關於客觀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提振市場信心的思考》等)
國難思良將,時艱念錚臣。作為一名普通的經濟學科研人員,位卑未敢忘憂國,做了20多年經濟形勢分析,之前建言過新基建”“放開三孩”“新能源“保護民營經濟活力”“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
近期深感:當務之急是全力以赴拼經濟,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良好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是應對美國戰略遏制的根本,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只要我們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和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拼經濟,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只要我們尊重經濟規律和常識,實事求是,深信曙光就在前方。
如果能夠回應社會呼聲,從善如流,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加強對民營經濟的保護,則“東昇西降”可期,“西降”是指美國經濟從過熱走向衰退,美元資產回落;“東昇”則是指中國經濟重啟復甦,重振雄風,中國資產再度受到全球追捧。
正信正念,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
七、未來兩種前景
近期國家經濟政策積極發力,各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增強,A股市場備受全球投資者關注,波動性也隨之加大。
9月底作者曾提出:未來是一輪什麼牛市?應該是“信心牛”,由於政策大幅超預期,帶來對中國資產和經濟前景信心的大幅扭轉,是對看多中國的獎賞,是對看空中國的打擊。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投資有其規律性,有其魅力,但也有其殘酷性,對此要有充分了解,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尊重市場規律,忌被情緒左右。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是一場修煉心性與提高認知的過程,永遠保持對市場的尊敬,向市場學習,向投資大師學習。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最近不少投資者和企業家反饋他們的擔心: 這次刺激政策能否可持續?經濟能否起來?
如果這次刺激政策虎頭蛇尾,股市暴漲暴跌,經濟未見起色,將消滅一批中產,企業信心將受到二次打擊,無疑是雪上加霜。
反之,如果全力拼經濟,刺激政策持續發力,解決民營信心的深層次機制問題,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股市大牛市,房地產止跌回穩,經濟觸底走向復甦軌道,全球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則將一掃陰霾,士氣大振。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相信我們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期待,祝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