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000多歲的中國手藝再次翻紅,你還能讀懂它的美嗎?

前陣子,蟄伏三年的李子柒帶著一件自己做的雕漆隱花衣櫃,再度迴歸大眾視野。讓人痛不欲生的生漆過敏症狀、百里千刀一斤漆”的難得原料、超乎想象的繁複工藝、低調奢華的藝術風格,都促成了漆器的突然翻紅。
漆藝,是中國人自豪且矚目於世界的首創採割漆樹中的天然液體調製成大漆後,反覆髹漆於器物上蔭幹打磨推光耗費數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才成可用。
李子柒《雕漆隱花,雕出紫氣東來》影片截圖
但這古老的技藝與藝術門類,遠不止於此。
在與中華文明相伴的八千餘年裡,它無處不在,而又變化萬千。
看,古人的漆器,是觥籌交錯裡的酒具、食器、樂器
辛追墓出土的一組漆器,出土時裡面都還儲存有做好的食物(張雷 攝)
戰國時期的彩繪漆木龍鳳紋耳杯,湖北省博物館藏(圖/視覺中國)
是士人階層乃至皇宮貴族愛不釋手的文房清供。

緣起於宋代而成熟於元代的剔紅(雕漆)工藝,在明清成為大宗。
剔紅富春寶盒,浙江省博物館藏(圖/視覺中國)
可以居廟堂之高,以輕盈不朽之軀,承載一個時代的歡愉與祝願
唐代乾漆夾紵佛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收藏
也可以處江湖之遠,或承受百年日曬風吹,彰顯家族榮光;或安放廳堂書齋,成一方天地……
潮州己略黃公祠金漆木雕(圖/視覺中國)
辛追墓出土雲龍紋漆屏風、雲紋漆憑几,湖南博物院館藏(圖/視覺中國)
這些漆器,或靈動或莊嚴、或簡約或繁複,越看越讓人著迷,也越好奇——
如何才能看懂漆器背後的設計巧思,理解那些所謂的難以企及的工匠技藝?又是怎樣的使用需求和審美偏好,促使古人甘願耗時費力去完成一件漆器?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裡,中國漆藝的創新與佳作層出不窮,不僅與各時代文化高峰同在,更承載了古代科技與工藝的突破、生活與藝術的美好。
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漆工專著《髹飾錄》曾讚歎漆器“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中國漆藝的極致,不言自明。
“成都漆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尹利萍在打磨推光
如果匆匆查閱中國漆藝歷史,你會滿目燦然,又疑惑橫生!
漆器為何被古人如此看重?
古時候,只有錢人才能用漆器嗎?
一件漆器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漆器怎麼總是紅黑配?
如何辨別不同時代、不同工藝的漆器?
現代人如何透過一件古老漆器的美與功用,理解那個時代的生活與精神面貌?
中國漆器給世界漆藝帶來了什麼影響,各自有何差異?
中國當代漆藝的特點和發展現狀是?
……
這樣的瑰寶,絕非一篇文章、幾件作品可以聊得清楚。更何況在當下,以便捷快速、工業標準為上的日常生活,早已與慢工細活的漆藝行當漸行漸遠。
三聯中讀特別邀請業內漆器修復專家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聯袂打造漆器裡的古代生活史課程,從古老手藝生活美學社會風尚著手,帶你全方位看懂漆器。
不論你是傳統文化愛好者收藏與鑑賞人士亦或是計劃帶學生開拓眼界的教育者想從不同領域獲得靈感的文化從業者你將由此構建自己對於中國漆藝與古代文化、生活的系統認知,在一張世界漆藝版圖上建立漆藝地域座標、典型工藝與代表性作品案例。
修復專家與非遺傳承人強強聯手
20場漆器藝術的深度探索
8000年漆器史流變
一段貼近非物質文化傳承的學習旅程
一套從漆器出發的文明感知體系
原價79
上新限時特惠59
▼點選,即可瞭解/訂閱課程
修復專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學術視野+工美經驗
帶你全方位解讀
講解人張嵐老師,是理論與實戰經驗兼備的修復專家
曾任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與考古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院長,參加松江方塔、兩條出土古船、河姆渡出土文物和國寶級漆木器等文物的科學保護,著有《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簡論》《中國古代漆器工藝與修復》等。
他曾多次向大眾講解中國漆藝歷史與代表性漆器,言簡意賅又深入淺出,頗受好評。
張嵐老師在工作中
這次,他將從漆器熱門話題、歷史發展、工藝特徵、文化背景、作品鑑賞、比較研究等,全方位解讀,帶你興趣盎然地走近古人的漆器生活。
另一位講解人尹利萍老師,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日成都漆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李子柒便是向尹利萍老師學習漆藝,並在她指導下完成漆藝作品。
尹利萍老師在工廠帶徒
1975年,尹利萍老師跨入成都漆藝行業,從業五十餘年。獲全國非遺保護先進個人稱號,並擔任全國漆藝聯盟常務理事、全國漆器專委會委員、四川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等職。她擅長漆藝設計製作,尤其是成都漆藝裝飾技藝中的雕花填彩、雕漆影花、雕錫絲光暈彩、堆漆彩繪、拉刀針刻、變塗撒繪等。
她曾與同時代的從業者,見證了成都漆藝的熱火朝天,曾在市場衰頹中一路堅守著對漆藝的熱愛與手上功夫,並培養出更多的手藝人。如今,她與成都漆藝再次在流量的聚光燈下,期待更多人走進漆器,並傾囊分享。
▼點選,即可瞭解/訂閱課程
如何重新認識漆藝?
歷史文化、工藝特質、藝術審美
不同於古代文人對漆藝的務虛解讀,張老師兼顧工藝與審美的雙重思路,從社會歷史發展、最新考古成果、材料科學等拆解漆器的奧妙與迷人之處,梳理從遠古到明清各歷史階段的漆器特點。
譬如,宋人審美對漆藝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明清漆藝,是怎樣的一番蔚然大觀,影響直到今天?
同時,不拘泥於考古研究的一板一眼,他將生動還原歷史現場裡的漆器,從日用器、到裝飾品、再到樂器,幫助你理解工藝的迭代與藝術風格的變遷,啟發你表達出過去難以言說的漆器之美。
以及,立足世界,網羅國內代表性漆藝地域,對比國外漆藝風格,為你連綴起一張有條不紊的世界漆藝思維導圖。當你走出國門,或者遇見異域漆器,你可以快速識別它們的身份,和身邊人分享作品的工藝特點和美學感受。
尹利萍老師,將帶你領略漆器工藝的製作流程和工藝原理,理解大漆材料的調製與蛻變。如同帶著透視眼一般,知曉漆器的層層玄機,搞懂什麼是生漆、底漆漆灰色漆,明白髹漆的技術難點、實用價值與審美追求。
由淺入深理解漆藝八大類工藝後,讓你進一步感受成都漆藝代表性工藝經她講解,一件漆器的複雜與神秘,在你面前猶如抽絲剝繭,豁然開朗。
從堅固的兵器、溝通神靈的禮器,再到好用美觀的衣食住行、文玩清供、傢俱建築等全面開花,中國古代漆器,一直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功用性、獨樹一幟的文化審美和情緒價值。
當你逐漸深入瞭解每一件漆器,創作者、修復者對漆器傾注的智慧與情感,物件歷經的歲月和使用痕跡,都將讓你愈發愛惜眼前的器物,珍重人與器、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成就。這便是,古人藉由漆器告訴我們的生活之美。
現在購買,獨家贈送《中國漆藝圖譜》電子版。
限時特惠59
(07.04—07.30)
課程原價79
點選下方,即可瞭解/訂閱課程
撰稿/陳雯媛
輯/晨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