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丨大漆藝術蓋碗,茶席上的藝術品

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大漆,是時光的容器。
大漆技藝是中國古代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蘊含了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浪漫與精彩。
從河姆渡的朱漆木碗,到楚墓的鳳鳥紋漆耳杯;從唐代金銀平脫鏡匣,到宋代素髹茶盞——漆器始終是東方文明的活化石,每一層漆膜都凝固著匠人對永恆的追問。

人類用八千年光陰證明,大漆是文明史中的藝術瑰寶。
這種從漆樹傷口滲出的神秘汁液,以氧化鐵般的固執,淬鍊成不朽的藝術。
任憑歲月變遷,依舊光彩動人。

隨著時光的沉澱,大漆會煥發出更加返璞歸真、恣肆天然的美感,這種盈潤質感,讓無數把玩之人痴迷不已。沉澱數千年的絕美大漆,成就了無數綺麗瑰寶,各種技藝色彩渾然一體,描繪了一段段不朽的美麗。
千年前,中國漆器以"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虔誠驚豔世界。

千年後,我們以當代美學重新解構大漆藝術。
市場上能看到的傳統漆器很多都樣式古舊,肌理圖案也顯老氣,很難融入當代的家居環境和審美,價格也十分高昂。
這項堪稱國粹的手工藝術,怎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並融入符合現代生活呢?

帶著這樣的思考和願望,器物設計品牌「潤物聲」,花了3年時間,走訪了全國各地30多位大漆老師與匠人,共同探索研究,在設計開發新品的過程中,不斷打磨工藝、調整思路。
漫長的創作時光與不斷探索得到的靈感,「潤物聲」找到自己的方式。

用原創設計呈現出符合當代審美的器物造型,選擇自然的材料,在傳統大漆工藝中挖掘、創新出多種更符合當代審美的技法。

這些大漆的創新技法,呈現出很高的當代藝術性,只有在當代的漆畫美術作品中,方可略窺一二。「潤物聲」把這些藝術技法應用於實用器物上,創作出一系列的當代漆器,既有古雅之美,又有摩登風韻。

從戰國宴飲的漆耳杯,到宋代點茶的朱漆盞託,大漆在茶器中的應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今天帶來的八式大漆藝術蓋碗,8款器型,8色釉面,8種大漆藝術,帶來七重肌理美學,用傳統手工藝,表現當代藝術,同時還兼具極為實用的功能。它們是可以被日常使用的藝術品。

每盞蓋碗都是漆藝的微型美術館——紫闕鎏金的鎏金紋路、螺鈿鑲嵌的星河流轉、翠濤金雨的仲夏螢火、玫霞金脈的華麗浪漫、紅透隱金的珍貴質感。
8種技法在傳承中突破,讓古老工藝煥發當代藝術的生命力。

每一盞蓋碗採用古法大漆工藝,歷經百道工序自然陰乾,每道漆層都在與空氣對話中形成獨特呼吸感。
當指尖撫過凹凸的漆面,每一道肌理都在講述漆樹漫長生長、匠人打磨光陰的故事。
本次眾籌共有8種規格可選
紫闕鎏金  10×7.5cm(直徑×高)/ 容量:175ml
翠濤金雨  9.6×7cm(直徑×高)容量:110ml
玫霞金脈  9×9.5cm(直徑×高)/ 容量:125ml
彰綠螺鈿錮金  8.5×8cm(直徑×高)/ 容量:115ml
疊翠錯金  9×7cm(直徑×高)/ 容量:115ml
繁花  9×9cm(直徑×高)/ 容量:120ml
紅透隱金  9×8.5cm(直徑×高)/ 容量:135ml
疊金髹影9.5×9.5cm(直徑×高)/ 容量:140ml
大漆藝術蓋碗
2025年5月29日23:59 眾籌特惠結束
不囿於摹古,不耽於炫技。
千年古法技藝在當代器物的婉轉線條中傳承與創新,每一道工序都在塑造實用與藝術的邊界。
器物以更藝術化的設計與表現,在當代的審美和使用呈現出來。

紫闕鎏金

10×7.5cm(直徑×高)/ 容量:175ml
星河入盞,漆韻天成。

取天然辰砂與深海紫貝粉,經七層髹塗凝成深邃紫底——初層如薄暮煙霞,三層似葡萄初釀,至七層時,多種深淺不一的紫色交織融合,暗湧皇家貴氣。

沿用「沙金」古技,將24K金粉裝入鵝毛管,輕灑成霧。

金粒遇漆即凝,疏處似星河疏朗,密處若鎏金湧浪,在紫幕上織就天宮星圖。

再髹三層琥珀推光漆,金粉在琉璃質漆膜下若隱若現。

研磨時以45度角輕旋,令表層漸透如月籠紗,底層金輝破界似晨星穿霧。

內部為白瓷釉面,素雅純淨,與華麗外壁相輔相承。

翠濤金雨

9.6×7cm(直徑×高)/ 容量:110ml
取峨眉山孔雀石研磨成粉,與秦嶺生漆交融。

九層疊塗間,初層似新茶吐芽,三層若深潭凝碧,至九層時,漆面已成翡翠礦脈,吞噬光線卻暗湧綠魄。

滴金成雨,將24K金粉與漆液融合調製,裝入細孔竹筒,輕敲筒壁,金粒如墨滴般滴入半凝漆面。星星點點的暈染開來。疏密全憑腕力掌控——密處金砂匯成銀河,疏處單星孤懸如遺世獨明。

再髹五層透明大漆,金星暈染被封入綠淵深處。研磨時以60度角輕旋,令表層漸透如冰裂釉,金色在墨綠中若隱若現,似千年古玉沁出的金星點點。

靜靜拿起,如捧起整片仲夏夜森林,深綠漆面下金砂浮沉,似萬千螢火點綴氛圍。

內壁為素雅白瓷,器型上展下收,優雅寫意。

玫霞金脈

9×9.5cm(直徑×高)/ 容量:125ml
匠人取秦嶺生漆,調入辰砂與珊瑚粉,經七層髹塗凝成玫紅底色——首層如薄霧透胎,三層若胭脂凝露,至七層時,漆面已似暮春薔薇浸染霞光。

寫意起紋,以書法提按筆觸掃出肌理,形成山巒褶皺般的立體脈絡。

金砂熔鑄,趁漆面將幹未乾時,以竹篩抖落24K金粉。金粒順漆液流動軌跡沉降,遇凸起肌理即熔成金絲,凹陷處則蓄為金潭,形成"金隨漆走"的動態定格。

透漆封印,再髹兩層透明推光漆,金脈在漆膜下若隱若現,似熔岩在地殼中奔湧,又似晚霞被封印進琉璃。

玫紅漆面如破曉天際,金絲脈絡似朝霞撕裂夜幔,恰合李商隱"燒金得紫煙"的幻妙之境。

內部釉面為青瓷秘色青釉,玫紅與淡青色的搭配既別緻又清雅。
大漆藝術蓋碗
2025年5月29日23:59 眾籌特惠結束

彰綠螺鈿錮金

8.5×8cm(直徑×高)/ 容量:115ml
結合了髹塗戧金與螺鈿鑲嵌兩種技法。
《髹飾錄》記載:“螺鈿,一名蜪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即螺填也,百般文圖,點、抹、鉤、條,總以精細密緻如畫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級者,光華可賞。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劃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細粗。”描述了螺鈿工藝螺鈿碎、切貝、襯色等多種處理方法。

螺鈿工藝是漆藝髹飾裡很受歡迎的工藝技法。
“螺”是指貝殼、螺片,“鈿”是指將金銀珠寶鑲嵌在器物上,漆藝中,“螺鈿”就是將貝殼鎮聯 (用漆黏合)到漆面的工藝。

貝殼、螺片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會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光影效果,螺鈿工藝能將它們的顏色和光澤很好地表現出來。

深淺幾種不同顏色層次的綠混色交疊中,更有空間感,螺鈿如星河浮霽,光澤閃爍,華美非凡。

再用金箔以畫筆寫意刷上,層次更顯豐富,增添一抹亮色。

內壁施以越窯青釉,瑩潤通透。

疊翠錯金

9×7cm(直徑×高)/ 容量:115ml
翠巒鎏金蓋碗,千層疊翠。

取黃山雲霧茶染汁入漆,混以孔雀石細粉,經十二層髹塗——初層似春芽破土,五層若松濤疊浪,至十二層時,漆面已如深林秘境,暗藏翡翠礦脈。

再結合戧金,以「雨打芭蕉」技法,以馬尾毫筆蘸金粉,揮灑間似驟雨穿林。金粒或嵌於漆峰之巔,或沉入漆谷之淵,疏密如古琴曲譜的頓挫。

覆五層琥珀推光漆,金輝被封入碧色琉璃。研磨時以月牙形砂石輕旋,令漆面漸透如晨霧散林,金砂若隱若現,恰似《富春山居圖》中偶現的鎏金樵徑。

拿起蓋碗,似捧起整座雨後青山,墨綠漆面下金斑浮動,似千年古木年輪中滲出的金脈。
斜陽掠過盞沿,金輝穿透漆層折射,好似「疏林鎏金」的微縮版《早春圖》。

一幅「千峰鎏金,萬壑湧光」的綠色漆林奇觀。

葫蘆器型,寓意吉祥美好。
內壁釉面為龍泉青釉,清雅動人。

繁花

9×9cm(直徑×高)/ 容量:120ml
暗色作幕,金瓣成詩。

墨絳疊淵,以徽州煙墨入漆,混以陳年硃砂,經18層疊染——初層似午夜霓虹穿透雨簾,三層若紅絲絨吞噬星火,最後讓深紅與黑交融。

鎏金蝕夜,施以24K金箔碎,層疊交錯,寫意如灑落的金色花瓣。

紅透罩髹,再髹三層酒紅色透漆,金瓣在深紅濾鏡下若即若離。

表層如老式菲林罩上時光濾鏡,鎏金花瓣在深紅與紅透之間隱隱透出,滿目的高階感。

內壁為淡青釉,濃妝淡抹,相得益彰。

紅透隱金

9×8.5cm(直徑×高)/ 容量:135ml
三層鎏光,二十七重涅槃。

硃砂凝魄,秦嶺生漆調入辰砂、朱磦與微量金粉,經27層疊塗——首層如薄暮透光,三層若熔岩初凝,至27層時,漆面已成深潭,吞噬雜光卻暗湧赤霞。

碎金墜淵,用宋代「雪金」古法,將24K金箔撕成星屑,趁漆面半凝時揮灑。

金箔遇漆即蜷,有的沉入漆淵化為暗河,有的懸於中層凝成光斑,恰似淬火瞬間的金鐵交融。

紅透罩顯,再髹三層紅透漆,金箔在琥珀色漆膜下浮動。磨顯時以30度角輕研,令表層漆漸薄,底層金漸顯——多一分則金芒刺目,少一分則光華永錮。

紅透與底漆的深紅交織融合,深邃且通透,讓紅色瑩潤起來。

內部為越窯素青釉,頗有一番古韻。

疊金髹影

9.5×9.5cm(直徑×高)/ 容量:140ml
承襲「金銀錯」古法,以秦嶺生漆為墨,金箔作筆,在深邃黑漆中描畫金光層疊。

每髹一道黑漆,需在蔭房中陰乾七日——一層層的黑疊加,使單一的黑色富於層次,

再以「影金」絕技,將24K赤金箔分層錯位貼嵌。

薄如蟬翼的金箔在漆面半凝時被竹刀輕挑,細緻的帖服與漆面上, 貼一層金箔上一層透明漆,如此反覆,在平滑的漆面上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

金箔以富有節奏的排列,韻律感中帶有寫意。

內部釉面為窯變漸變紫,自帶隨機形成的冰裂開片紋.

內外都透著滿滿的高階感。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