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科學》雜誌公佈了本年度的科學突破,長效HIV療法lenacapavir當選!只需要每半年注射一次!

本公號之前已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過這款藥物。
延伸閱讀:100%預防HIV,每年僅需兩針
-
新型藥物機制:傳統HIV藥物透過與病毒的酶活性位點相結合,抑制病毒酶的活性,從而抑制病毒複製。與傳統HIV藥物不同,lenacapavir與包裹病毒RNA的保護性錐體上的衣殼蛋白相互作用。
-
早前研究的誤區: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研究發現HIV的這種錐體與宿主細胞蛋白相互作用,在病毒感染的最初階段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起初,HIV衣殼蛋白並不被認為一個容易成藥(druggable)的目標。
-
藥物開發挑戰:之前的理論曾認為,要有效阻斷HIV錐體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就需要大量的藥物分子,而且每個分子需與多個衣殼蛋白結合。這增加了藥物開發的難度。
-
反轉:新研究表明,衣殼錐體由穩定且靈活的五分子和六分子基團晶格構成,這一發現改變了對衣殼工作原理的認知。這個新的認知,最終促成了lenacapavir的開發。研究還發現,HIV進入細胞時,衣殼錐體不會立即解體,而是保持完整,需要繼續透過核膜孔隙,將病毒基因遞送到細胞核裡。
-
藥物作用機制(第一擊):Lenacapavir不僅能阻斷衣殼與細胞蛋白的相互作用,還能使錐體變得僵硬,即便進入了細胞中,也不能繼續進入細胞核。
-
第二擊(彩蛋):即使lenacapavir未能成功阻斷病毒躲在衣殼錐體裡進入宿主細胞,即使lenacapavir未能成功阻止病毒基因被遞送到細胞核中,即使病毒的基因成功複製併產生新的HIV蛋白,但是,只要lenacapavir還在,它就能改變新形成的衣殼的質地,干擾新錐體和病毒顆粒的形成,最終還是阻礙了新生成的病毒的順利釋放,從而展現出抗病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