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群美女演妖精,現在一群妖怪演美女”。
這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調侃,乍一聽讓人忍俊不禁,可仔細琢磨,卻精準地道出了影視圈裡妖怪角色選角的奇妙變化。
20年前,電視機裡的妖精那叫一個美得攝人心魄,女演員們拼了命讓自己“妖氣沖天”,觀眾看得那叫一個過癮。
可20年後呢?
古偶劇中,那些被冠上 “天下第一美人” 名號的女主角,形象與表現實在差強人意。
要麼面部僵硬,如同矽膠面具一般,毫無靈動之感;要麼演技單一,只會一味地瞪眼,浮誇至極。
觀眾在螢幕前看得如坐針氈,只想閉上眼睛,大喊 “救命”。
與此同時,資方依舊如同置身於老舊流水線,盲目地追捧 “白幼瘦” 審美,機械地挑選著演員。
他們全然不知,觀眾早已不再是任人擺佈的物件,已然開始覺醒,發出強烈的呼聲:
“我們期望看到的是與角色高度契合的貼臉式選角,而不是被強行投餵這種粗製濫造的‘爛劇食糧’!”

先說20年前的妖精,那真是美得各有千秋。
溫碧霞在《封神榜》裡演的妲己,輕紗裹身,眼波流轉,一個眼神就讓紂王丟了魂。

她根本不需要什麼煙燻妝、尖耳朵,光是那慵懶的聲線和勾人的眼神,就把“狐妖附體”演成了職場教科書。
真正的妖精從不靠特效,美到極致就是妖。

再說李玲玉的玉兔精,《西遊記》裡眉心一點紅,金鈴一響,異域風情撲面而來。
她穿著露臍裝跳印度舞,連六小齡童都忍不住感慨:“導演找她演妖精,就是看準了男人看了走不動道。”

還有王祖賢在《青蛇》裡,扭著腰肢從水裡浮出來,溼發貼著臉頰滴落水珠,把蛇妖的“媚骨”拿捏得恰到好處。

張曼玉的青蛇更絕,舔嘴唇時野性難馴,流淚時又脆弱悽美,觀眾明知道她是妖,卻甘願被她奪了心智。

范冰冰在《福星高照豬八戒》裡演的錦毛鼠,頂著誇張的白色爆炸頭,卻硬是靠一雙含淚桃花眼讓觀眾記住了二十年。
那時候的妖精,美得具有攻擊性,讓人過目不忘。

可現在的古偶劇呢?
選角成了流水線,角色和演員完全不搭。
比如《小李飛刀》裡的“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本來該是個嫵媚美豔的狐狸精,可鄭佳欣演得一點兒都不匹配,被吐槽得不行。

再看看《玉逍遙》裡的最美公主任敏,平心而論,她的容貌特質與古偶劇所需的妝造風格並不適配。
尤其是她那較為突出的大鼻子,在她展露笑容時,極為顯眼,網友們見狀紛紛調侃,說她笑起來的模樣像極了 “女版王祖藍” 。


還有《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中邱意濃飾演的周芷若,與觀眾心中形象大相徑庭。
原著周芷若傾國傾城、氣質如蘭,可邱意濃版頂著整容臉,眼睛突兀、蘋果肌腫脹、下巴尖,面部表情僵硬,全無周芷若的靈動溫婉。

在《千古玦塵》中,周冬雨飾演天下第一大美女一角。
周冬雨自身其實頗具靈氣,然而她那小巧的眼睛、巴掌大的臉蛋以及嬌小的身材,卻要強行演繹四海八荒公認的第一美人。
這般設定實在是有些挑戰觀眾的接受底線,讓觀眾不免覺得智商被 “冒犯”了。

說到底,觀眾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白幼瘦”,而是貼臉式選角。
演員的外貌、氣質、演技都得和角色設定高度契合,才能讓觀眾信服。
20年前的妖精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演員們拼盡全力去貼合角色,用自己的魅力去征服觀眾。
而現在的古偶劇,選角成了流水線,角色成了模板,觀眾看得那叫一個心累。
資方和製作方真該好好反思一下,別再按頭喂屎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審美是覺醒的。
只有用心選角,用心創作,才能贏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真心期待未來的影視創作者們,能夠摒棄浮躁,迴歸初心,在選角時更加註重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為妖精角色找到真正合適的扮演者。
也希望演員們能不斷提升自身演技,用心去詮釋每一個角色,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絕倫、魅力十足的妖精形象,讓我們在影視的奇幻世界裡,再次領略到妖精們的獨特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