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吳曉宇
煉就一具能承載天地戾氣的魔丸之軀需要何等造化?
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裡,太乙真人聚全陳塘關之力打撈蓮花池裡的蓮藕,當七色寶蓮吞吐日月菁華,當三昧真火焚盡世間桎梏,“魔丸”哪吒再現人間。
而在戲外,這部以雷霆之勢橫掃近80億票房的動畫史詩,正以摧枯拉朽的姿態重塑影史格局。春節檔冠軍、中國影史票房第一、全球單一市場票房紀錄,擋在哪吒面前的紀錄越來越少。我們見證的也不僅是一個個數字的更迭,更是中國動畫工業的一次強勢復甦。

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突破79億(圖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觀眾盛讚的視覺奇觀背後,是可可豆動畫堅守的匠人精神。美術設計如太乙真人捏骨塑形,特效技術似七彩寶蓮孕養精魄,而真正讓哪吒2蛻變的,是創作者餃子和一眾動畫人胸中那團焚盡質疑的信念之火。
過去一年,“中國電影已死”的觀點甚囂塵上。就在此時,哪吒2的橫空出世,宛如一針強心劑,注入到中國電影市場尤其是動畫市場的“肌體”之中。
哪吒2的成功,更是向全體動畫人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電影人需要潛心創作,拿出優異的視聽體驗和好的故事。只有這樣,中國電影工業的精氣神和筋骨才能被重塑。

新中式美學,描摹哪吒2獨特輪廓
和6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哪吒2增加了海量的角色和場景,製作規格也比前作高出了幾個量級。其中,角色和場景中的細節設計,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哪吒2的製片人劉文章在此前的採訪中曾經提到,哪吒1的主題是打破命運,而哪吒2更進一步,變成了打破規則。從美術設計層面來看,哪吒2就有很多打破傳統規則的設計思路。
無論是上一部的申公豹,還是這一部的鼠老大和石磯娘娘,每一隻被定義為“反派”的妖怪並非是十惡不赦的惡人。實際上,他們都是擁有自己的立場,一切行為為了生存的普通人。所以,創作團隊儘可能不做臉譜化的角色設計,使角色更能貼近生活之中的普通人。創作團隊希望用這一點表達出“不被定義,決定自己的命運”這一主題。

影片中的土撥鼠造型(圖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好看”不是餃子導演對美術製作的唯一要求。他希望哪吒2中的角色能夠具有一定的形式感,同時可以融入新中式美學。在每一個環節前,製作團隊會用大量的時間尋找靈感和參考。所有的角色都可以追根溯源到中國傳統的樣式設計。鹿童的角色設計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
鹿童是無量仙翁大弟子,也是捕妖隊的頭領。中國文化中與鹿相關的元素是鹿童角色設計的主要方向。角色服裝的花紋借鑑了民間的玉雕藝術元素。

鹿童的衣服紋理
鹿童的主武器是一把弓箭,形態也和梅花鹿角幾乎一致。鹿童的弓箭一般都盤外腰間,像一條腰帶。當他戰鬥開大的時候,腰間的腰帶就不見了。
透過這些視覺元素,普通觀眾可以迅速理解鹿童的原型生物是什麼。
海底妖獸的設計同樣可以體現新中式美學。西方傳統的妖怪形象,牙齒一般都是尖的和直的,而東方妖怪的牙大多是彎的或者帶個鉤。

海底妖族的牙齒和觸手都是彎曲的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蟹錘魚妖和鯊魚統領都有著彎曲的獠牙。蟹將的鉗子就像兩把彎刀拼合到一起。章魚將軍雖然沒有彎曲的牙齒,但他的兵器也和自己觸鬚一樣,是彎曲的。這些細節無不彰顯出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
全片最巧妙的角色設計莫過於“靈珠版哪吒”。許多8090後觀眾表示,“靈珠版哪吒”非常像79版哪吒的CG化,勾起了他們的童年回憶。最終,“靈珠版哪吒”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彩蛋,情懷拉滿。

靈珠版哪吒神似79版哪吒(圖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博)
那麼,新中式美學的“新”體現在何處?哪吒2的角色設計裡包含了大量的傳統設計元素。這些傳統設計元素與今天的文化現象實現碰撞,進而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哪吒2釋出的第一支預告片裡,敖光的造型就引發了粉絲們的熱議。哪吒2角色設計師申威覆盤設計思路時提到,敖光的角色調性是高高在上的,凌駕於他人之上,帶有一些禁慾系的感覺。此外,敖光的戰甲設計得也很複雜,這個角色呈現出的感覺是很有厚重感,很有力量感。
敖光的服裝設計同樣要彰顯這種角色性格。最終,敖光服裝效果的呈現,隱約有中式傳統刺青龍紋的設計理念在裡面,某種程度上還是很契合龍幫“話事人”的設定,迎合了今天的“霸總”熱潮。

敖光的角色設計建模(圖源:小紅書)
海底妖獸的盔甲設計也是如此。在海妖的盔甲上,哪吒2的製作團隊使用海洋元素去聯絡每個海妖角色。他們往往會採用海洋中的神獸去替換傳統盔甲設計中的虎頭腰吞。
值得一提的是,敖光的主要服裝是一身龍鱗盔甲,李靖在這一部電影中大部分時間也是穿著盔甲的。兩者的造型有著一定程度的對應性,導演為兩位父親設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手戲,這對於觀眾建立兩個角色的情感連結是大有幫助的。

全面升級特效,七色寶蓮絢麗綻放
新中式美學無疑是哪吒2成功的重要動力和源泉。不過,哪吒2終究還是一部CG動畫片,再好的美術設計也需要先進的特效技術來呈現。於是,特效的進一步升級成為此次哪吒2主創團隊工作的重點。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哪吒2僅特效鏡頭就超過上一部作品全片的鏡頭量。《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鏡頭1800個以上,而《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片鏡頭超過2400個,特效鏡頭1900個左右,角色數量也是第一部的三倍。
事實上,哪吒2裡每一個角色身體上的汗毛、皮膚材質、服裝紋理都能看出特效的升級。一位負責哪吒2特效製作的工作人員在小紅書上發文,稱第一部動畫的時候他們就發覺角色的臉上光溜溜的,少了些東西。到了第二部,他們在人形角色的臉上加了一層細細的白色絨毛,並平衡了汗毛的數量和長度,讓角色看起來更加自然且真實。

哪吒臉上的汗毛(圖源:小紅書賬號四季豆)
海底妖獸的材質製作也非常具有挑戰性。哪吒2技術指導和材質開發“玩材質的小羅”表示,根據導演的要求,每一隻妖獸都要有所不同,避免帶給觀眾複製貼上感。於是,特效團隊給每個角色都嘗試了多種生物紋理和顏色搭配。比如“大莽莽”這個角色,身上的皮膚就融合了魚鱗、象皮、鱷魚皮和海龜皮膚等等,使得每一隻海底妖獸既真實又魔幻。

莽莽(圖源:小紅書賬號愛玩材質的小羅)
當各個鮮活的角色開始戰鬥的時候,特效製作的難度陡然上升。製作特輯裡,哪吒2執行製片人陳暢江直言,龍族帶領妖獸在陳塘關的第一場大戰,就給他們出了很多難題。
申公豹使用裂空爪劃出了一個包圍陳塘關的時空裂縫。時空裂縫裡流出了瀑布一樣的岩漿。岩漿與不同的建築和物體碰撞,特效團隊就需要製作8種不同材質、不同速度的流體。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海底妖族與陳塘關守軍之間的大戰更具實感。
按照劇作邏輯,時空裂縫可以把海底妖獸傳送到陳塘關,但它們身上的鎖鏈還在,所以每一隻傳送過去的海底妖獸身上都帶有一根鎖鏈。上萬只妖獸戴著這些鐵鏈進行打鬥,很容易出現穿幫的現象。

製作鐵鏈的過程(圖源:豆瓣)
鐵鏈的穿幫給哪吒2的工期拉響了警報。陳暢江和餃子導演多次爭取,希望把鐵鏈去掉。儘管面臨工期的壓力,餃子導演還是毅然決然地決定保留海底妖獸身上的鐵鏈。最終,特效團隊採用了近景、遠景和群集等三種不同的方式,完成了高難度的特效鏡頭。
還有很多場景和妖獸身上的鐵鏈一樣,燃燒經費且需要大量時間渲染。紅鯨影視執行製片人楊長凱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哪吒完成三項考驗後,無量仙翁帶他進入了玉虛寶庫。為了營造如夢似幻的氛圍,玉虛寶庫內有十萬條小魚組成了長河,每一條小魚都是有動態的。玉虛寶庫的鏡頭只有不到3秒。恰恰就是這3秒鐘,紅鯨影視整整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
特效上的突破,往往需要技術的支撐。去年2月,天工異彩為動態“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申請了專利。“動態水墨渲染引擎”能夠把傳統水墨畫的暈染效果帶入3D動畫中。哪吒2裡,東海龍宮的水墨風格正是來自天工異彩專利技術的加持。

動畫人的精氣神,磅礴力量衝破“混元鼎”
新中式美學風格與不惜投入時間和經費打造的視效水平,讓哪吒2在今年春節檔中脫穎而出,具備了強大的競爭力。不過,光有這些顯然不足以令哪吒2成為如今的紀錄創造者。那麼,那道重塑哪吒肉身的三昧真火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將目光回溯到1961年。
1961年,一部影響了中國電影史的動畫作品橫空出世,那就是上美廠的《大鬧天宮》。恰好,那部電影裡也有哪吒。而在十餘年之後,上美廠又將哪吒鬧海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締造了最為經典的一部哪吒動畫電影。上美廠這些與哪吒有關的電影不光啟迪了中國後世的動畫人,宮崎駿和手冢治虫等一系列日本的漫畫大師也深受這些作品的影響。

上美廠的《哪吒鬧海》(圖源:搜狐)
時代的列車終究是一刻不敢停歇的。皮克斯和他們的《玩具總動員》以一種毫不講理的勢頭把動畫產業帶到了3D時代。數字動畫成為動畫世界通用的執行規則。受技術限制,中國動畫公司在與美國、歐洲同行的競爭中逐漸落後,差距也越拉越大。
娛樂資本論之前曾經報道過國內中小動畫公司的現狀。那篇文章裡也提到,數字動畫剛興起的時候,中國動畫還處於蠻荒時代。政府給出了各種稅收優惠和補貼,希望能夠提振中國的動畫產業。
遺憾的是,部分皮包公司藉此機會製作低質動畫騙取政府補貼,《雷鋒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誕生的畸形產物。
2010年6月,《雷鋒的故事》首播於CCTV少兒頻道。這部動畫3D建模粗糙程度令人咋舌,情節撲朔迷離,是一部不及格的作品。播出之後,《雷鋒的故事》立即引發了網民的群嘲。一些網民自發製作了惡搞動畫,來諷刺這部作品。
恰好在同一年,《怪物史萊克4》《魔法奇緣》《玩具總動員3》和《馴龍高手》等一系列優質的3D動畫在好萊塢的工業體系下井噴。兩相對比之下,人們對於中國動畫的刻板印象開始不斷加深。
餃子、田曉鵬和孫海鵬等一系列動畫導演,正是在這樣的刻板印象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懷揣著強烈的創作慾望,立志用作品打破人們對中國動畫的刻板印象。在這一代年輕動畫人的不懈努力下,《哪吒》系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雄獅少年》系列,讓普通觀眾看到了中國的動畫人的無限潛力。
在《哪吒2》的片尾,長長的演職員表令人矚目,原力動畫、泥丸星、深海十月、華強方特等數十家中國頭部動畫公司參與到影片製作中。每一家公司都全力以赴,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恰似龍族為敖丙拼湊萬龍甲一般。《哪吒2》的製作陣容堪稱中國動畫的“國家隊”。

成都可可豆動畫(圖源:小紅書賬號天府新生活)
更重要的是,這些合作公司與可可豆動畫一樣,都有著強烈的創作熱情,他們渴望為中國動畫正名,甚至為中國電影正名。
“玩材質的小羅”在他的帖文裡這樣寫道:“哪吒2的材質開發充滿了挑戰和樂趣,所有人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力求將更好的作品帶給觀眾,希望大家都能喜歡。”恰恰是這股精氣神,讓一群動畫人能夠拿出哪吒2這樣一部情感飽滿、震撼人心的作品。
創作慾望和作品的精氣神讓普通觀眾看到哪吒2這樣的作品。普通觀眾接收到了創作者的心氣和狀態,最終用真金白銀的票房去支援他們喜歡的電影。
當哪吒的火尖槍與無量仙翁的拳頭在IMAX銀幕碰撞,我們聽見的是中國電影工業的筋骨錚鳴。從《雷鋒的故事》的工業荒蕪,到今日哪吒的肉身重塑,青年動畫人給出了他們對於中國動畫刻板影響擲地有聲的回應。
哪吒2的成功遠非中國電影的終點,而是新的混沌初開。哪吒2的提振效應能夠維持多久?這個應該沒有誰會知道。不過,當全球院線為東方美學的數字重生屏息時,我們終於可以宣告:中國電影工業,已煉就不滅金身。
話題互動:
你能感受到哪吒2裡的新中式美學嗎?
點選觀看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